劉姥姥六進賈府

劉姥姥進大觀園,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詞兒,原是《紅樓夢》描述鄉村老寡婦劉姥姥進入賈府大觀園,對於事事物物感到新鮮驚奇的過程,後來遂引伸出「取笑別人或自謙自己不曾見過世面之意」。此語固是鄉下人不曾見過世面──,但所謂世面也者,不過繁華富貴之表象而已,倘若我...

劉姥姥六進賈府

劉姥姥六進賈府

在彰化學思達認識了優秀的 莊典亮​老師,他提到《紅樓夢》的劉姥姥很可愛可敬,溫暖感恩,我深有同感,過去曾寫過劉姥姥,特地為莊老師轉貼於下。

 

眼看他起高樓、宴賓客、樓塌了──劉姥姥六進賈府

張輝誠

(原載2011.5月《聯合文學》)

 

劉姥姥進大觀園,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詞兒,原是《紅樓夢》描述鄉村老寡婦劉姥姥進入賈府大觀園,對於事事物物感到新鮮驚奇的過程,後來遂引伸出「取笑別人或自謙自己不曾見過世面之意」。此語固是鄉下人不曾見過世面──,但所謂世面也者,不過繁華富貴之表象而已,倘若我們願意再細細考究一下劉姥姥進出賈府的前後緣由,或許就能發現劉姥姥見過繁華富貴之後,他洞悉異常透徹的卻是繁華背後的興衰轉瞬無常,以及世態人情的冷暖炎涼。

劉姥姥曾經六進賈府,頭一次是在第六回,被曹雪芹慎重地當做領說榮國府(賈府)亂麻一般的人事頭緒的開端。劉姥姥和賈府其實並無親戚關係,只因女婿王狗兒祖上曾和王熙鳳之祖(王夫人之父)連過宗,有一層似有若無的情誼。如今王狗兒一脈家道中落,生活艱難,窮中生計,便想出憑藉這一點過往縹緲虛無的關係尋求賈府周濟,最後講定由劉姥姥出面,前往賈府試探。接著便經由管家媳婦周瑞家的幫忙,得以順利會見王熙鳳,並得到二十兩銀子(原是太太要給丫頭們作衣裳的錢)資助。二十兩在賈府當然只算一筆小錢,王熙鳳便如此說:「這是二十兩銀子,暫且給這孩子們做件冬衣吧。」但在鄉下莊家人那裡,卻足以衣食無虞好好過上一年了。

劉姥姥二進賈府,在書中第三十九回至四十二回前半,整整三回半,即後來大家耳熟能詳的「劉姥姥逛大觀園」情節。過往課本選文多從四十回選起,節錄至本回的一半,中間還省去好幾段文字。即便如此,也已經夠精采了,只是好多東西仍意猶未竟。好比說,劉姥姥進大觀園這段情節,本是曹雪芹特地要帶讀者「詳察」男、女主角、配角們入住大觀園的生活實況,雖說在第十七回賈政也曾命令兒子賈寶玉逛了大部分新落成的大觀園,但那只著重在園內地理位置、山水屋宇外觀及題寫對額這些事上,真正園內不同人物入住後的館院宅屋、生活景況,都得依賴劉姥姥逛遊,讀者才得以飽覽園中屋內的佳美風光。而且曹雪芹一定要劉姥姥遊逛才行,何以故?因為富貴人家的繁華壯麗、奇珍異玩,莫說是主人親屬,就連ㄚ環僕人也是司空見慣,見怪不怪,必得由鄉村出身的劉姥姥眼裡看出,才越發顯出富貴人家天上神仙一般的豪奢享受與富麗堂皇。

劉姥姥這一回走進賈府,心態和上回大不相同,他是來報恩的,帶著新收成的瓜果菜蔬,前來孝敬。恰好遇上賈母想尋個老人家說話兒的機會,得以在隔天陪伴賈母同遊大觀園。曹雪芹讓劉姥姥見識到了富貴人家的排場、娛樂、飲食、住屋、穿著、交通等等。在這三回裡頭,劉姥姥參與了一頓早宴(在秋爽齋曉翠堂)、一頓午宴(綴錦閣),外加一頓下午茶(櫳翠庵),吃到一個要價一兩銀子的鴿子蛋、「得多少雞配它的」的茄鮝、螃蟹小餃子、藕粉桂花糖糕、松瓤鵝油捲……,喝到妙玉用舊年雨水泡出的老君眉茶,聽到私家所屬的戲班演奏出的戲曲,用到各式樣珍奇器皿:象牙鑲金筷子、烏銀洋鏨自斟壺、十錦琺瑯杯、成窯五彩小蓋鐘等等。當然更見識到賈府內的太太、姑娘、甚至丫環的儀容姿態、優雅風度,以及她們所居住的院所。尋常評論家大多只注意到各處所內的佈置、風格,是如何與主人個性相互呼應、吻合,不過從劉姥姥的眼睛看,讀者還看到了富貴人家的豪富、品味與雅尚,單舉探春的「秋爽齋」為例,房中放一張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有寶硯十方,一旁有插滿白菊的汝窯花囊,西牆上掛有宋人米芾的煙雨圖,左右對聯是唐人顏真卿的真跡……,這些東西,既風雅又珍貴的不得了,若是今人有之,大約就能吃上好幾輩子了。而我們真是託劉姥姥的福,有機會一飽眼福,她老人家還甚至醉迷誤闖躺上賈寶玉的床,鼾聲如雷,酒屁臭氣,──讓人啼笑皆非,而我們卻又得以從另一有趣角度窺見了寶哥哥的雅房。

在我看來,劉姥姥除了樸實、機智、善察人心,並且懂得自嘲以取悅他人之外,他還是一個成功的說書人,巧妙的公關人才,更是一個傑出的表演家,才能在賈府取得上上下下的信任與喜愛。先看第三十九回,題名〈村姥姥是信口開河,情哥哥偏尋根究底〉,曹雪芹說劉老老是信口開河,其實她全然以說故事取勝,她先「把鄉村中所見所聞」說給賈母聽,見賈母愛聽,哥兒姐兒也愛聽,便「沒話也編出些話講」,甚至講了一個雪夜抽柴的紅衣少女的假故事,惹得賈寶玉信以為真;再說了一個九十歲老奶奶天天吃齋唸佛感動觀音菩薩,讓原該絕後的老奶奶突然有了孫子,這故事暗合賈母、王夫人心事,都讓感動住了。(附帶一提,劉姥姥還替王熙鳳的女兒取名巧姐兒哩)再者,劉姥姥應對進退,雖然粗鄙,卻頗得體,又討人喜歡,如賈母問得劉姥姥七十五歲後,便感嘆說:「這麼大年紀了,還這麼硬朗!比我大好幾歲呢!我要到這個年紀,還不知怎麼動不得呢!」這話不好回答,劉姥姥答得巧妙:「我們生來是受苦的人,老太太生來是享福的。我們要也這麼著,那些莊家活也沒人做了。」諸如此類的妙答,多到不可勝數。最後,誠如大家印象所及,劉姥姥跌跤,自嘲「才說嘴就打嘴」,甚至在吃早飯前聽從賈母丫環鴛鴦的吩咐而扮醜,立起身,大聲說:「老劉,老劉,食量大如牛,吃個老母豬不抬頭!」又在行酒令時,極盡鄉下人之本色,勉強造出合韻的字兒出來讓大家開心,其中有一句竟是「大火燒了毛毛蟲」。諸君莫要以為劉姥姥笨,她一點也不,當捉弄她的鴛鴦事後向她道歉時,劉姥姥是這樣回答的:「姑娘說那裡的話?咱們哄著老太太開個心,有什麼惱的?你先囑咐我,我就明白了,不過大家取笑兒,我要惱,也就不說了。」這是劉姥姥明理世故之處,為何?她是來報恩的,不是來掙面子的。所以,原先無所求而來,卻得到比第一次更多的餽贈,得銀一百零八兩,並許多衣服、食物,相贈東西的人,上至賈母,下至丫環,都有。這也是劉姥姥備受上下喜愛的明證。

劉姥姥三進賈府[1],在第一一三回,是很後來的事了。賈府已今非昔比,先是元妃薨逝,黛玉香消,然後被抄了家(寧國府,和榮國府內的賈赦一家),抄家之後,賈母過世、鳳姐病危。劉姥姥聽聞消息,大哭一場(可見其眞性情),趕緊上城問訊。得見王熙鳳,已經病入膏肓,經常瞧見冤魂在眼前飄蕩。王熙鳳請託劉姥姥代為禱神除祟,又託代為女兒巧姐兒作媒。

劉老老四、五進賈府,在一一九回;六進賈府,則是一二○回,全書最後一回。巧姐兒的祖母邢夫人,被舅舅王仁和賈環、賈芸合著哄騙,準備將巧姐兒強賣予郡王作妾,當時母親鳳姐已死,父親賈璉又出外臺站(北方邊驛)見病重的祖父最後一面,家中無人做主,王夫人和平兒急得直跳腳,無法可施。偏巧這時候,劉姥姥又來賈府了,聽見這事,也唬怔了。等了半天,忽然大笑,得出一條妙計:走為上策。於是,平兒就把巧姐兒裝扮成劉姥姥的孫女青兒的模樣,急急隨著劉姥姥的車子一起躲藏到鄉村裡去了。後來外藩原只要買使喚女人,知道巧姐兒是世代勳戚,也不敢要了。另一方面,賈寶玉和侄子賈蘭同中舉人,皇帝問起,便赦了賈家的罪,所抄家產,全行奉還。再另一方面,賈璉見病重父親漸漸好轉,便趕回家來,途中得知皇帝大赦消息。到家後,又得知巧姐兒前後原由,劉姥姥這時已早一步探得消息,五進賈府親自將平兒和巧接兒送回。賈璉感激不盡,自不在話下。後來又幫巧姐兒說媒給同莊一家財巨萬、良田千頃的周姓豪族之子(新科秀才),六進賈府成功媒合此事。至此,劉姥姥反成了巧姐兒的救命恩人。

劉姥姥在《紅樓夢》一書當中,巧妙地被做為開頭和結尾的重要人物,雖然進出賈府只六回,卻看見了賈府的熱鬧興盛,也看到了賈府的衰疲破敗,更看到了人物的生死存亡、恩德險詐。賈府對劉姥姥而言,是救命之恩;她對賈府而言,不過是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甚至連一個下人都還比不上,但當賈府漸露疲敗之際,下人們都忙著上下其手,落井下石,貪的貪,散的散,毫無留戀感情可言。但劉姥姥不同,她知恩圖報,竭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奉送蔬果、取悅賈母、幫助鳳姐心安、救助巧姐兒,在一大片巧詐陰險的富貴黑暗面之中,劉姥姥竟閃現著奇異的人性善良的小小光芒!

名篇摘錄

劉姥姥進大觀園一節,有兩處特別有意思,分別為賈母向眾人解釋大夥兒未曾見過的「軟煙羅」,及王熙鳳解說如何烹飪「茄鮝」,這兩處都是作者捻小物以折射賈府之富貴豪奢的筆法。

其一:賈母笑向薛姨媽眾人道:「那個紗,比你們的年紀還大呢。怪不得她認作蟬翼紗,原也有些像,不知道的都認作蟬翼紗。正經名字叫作『軟煙羅』。」鳳姐兒道:「這個名兒也好聽。只是我這麼大了,紗羅也見過幾百樣,從沒聽見過這個名兒。」賈母笑道:「你能夠活了多大,見過幾樣沒處放的東西,就說嘴來了。那個軟煙羅只有四樣顏色:一樣雨過天晴,一樣秋香色,一樣松綠的,一樣就是銀紅的;若是做了帳子,糊了窗屜,遠遠的看著就似煙霧一樣,所以叫作『軟煙羅』。那銀紅的又叫作『霞影紗』。如今上用的府紗也沒有這樣軟厚輕密的了。」(40回)

其二:劉姥姥因細嚼了半日,笑道:「雖有一點茄子香,只是還不像是茄子。告訴我是什麼方法弄的,我也弄著吃去。」鳳姐笑道:「這也不難。你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籤了,只要淨肉,切成碎丁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脯子肉並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腐干、各色乾果子,俱切成釘子,用雞湯煨乾,將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裏封嚴,要吃時拿出來,用炒的雞瓜一拌就是了。」(41回)

內行

《紅樓夢》,都說前八十回是曹雪芹所作,後八十回為高鶚續成。學者多從第五回賈寶玉進太虛幻境,見《金陵十二釵副冊》,上頭有畫,卻是水墨滃染,滿紙烏雲濁霧而已,後有幾行詩句字跡;再又聽演「紅樓夢十二支」(或詠嘆一人,或感懷一事,偶成一曲,即可譜入管弦。若非個中人,不知其中之妙。)從這些副冊或曲文裡頭「預言」般的詩句,來比對高鶚續作情節的準確與否。「紅樓夢十二支」最後一曲〈收尾‧飛鳥各投林〉:「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裏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冤冤相報實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幸。看破的,遁入空門;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從預言詩來看,賈府應該是寶玉出家,府敗人亡,大悲劇收場。但高鶚卻改成只讓寶玉出家,而且出家前還先讓中個舉人,並且賈府聲勢日後竟得以興復,這裡頭就包含了高鶚對於「富貴追求、渴望保持的想法」,卻大違曹雪芹的本意。

不過,高鶚懂得以劉姥姥最為結束《紅樓夢》故事的人物之一,遙遙呼應曹雪芹以劉姥姥做為領說榮國府的起頭線索,草灰蛇線,千里呼應,亦極具手眼也。



[1] 實際上應該是第四次,從巧姐兒說「那年在園裡見的時候前年你來,我還小呢,我還和你要隔年的蟈蟈兒,你也沒有給我,必是忘了。」可見之前還來過至少一次,但書上未記載,姑且疏漏之。

張輝誠(犬馬) 張輝誠(犬馬)

學思達教學法創始人

「學思達教學法」創始人。曾獲教育部教學卓越獎金質獎,2013年9月開始提倡「學思達教學法」,是臺灣教育圈「隨時開放教室」第一人。創臉書「學思達教學社群」、「學思達教學分享平台」(ShareClass),打破校際藩籬,共享學思達教學講義。同時組建八十餘位學思達核心講師群團隊,在全台各地辦理演講、工作坊,分享學思達教學法,並受邀到世界各地分享,為華人世界的教育革新寫下新頁。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