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校長楊泮池:我們很怕把學生教笨

作者:陳雅慧、張益勤 圖片來源:楊煥世攝影

台大校長楊泮池:我們很怕把學生教笨

台大校長楊泮池:我們很怕把學生教笨

作者:陳雅慧、張益勤

圖片來源:楊煥世攝影

台灣大學校長楊泮池希望招收什麼特質的學生?答案和我們預設的很不同!滿級分並不是他最在意的,甚至他還建議父母少給孩子補習,丟棄害怕輸在起跑點的觀念。

大學學測成績單寄發同一天,《親子天下》專訪了台灣大學校長楊泮池。這次的採訪,讓我們覺得印象很深刻。因為四十分鐘的訪問裡,從楊泮池口中描繪出來,台大未來希望培養和招募的學生,其實和媒體、高中端關注的學測滿級分學生,他們似乎是兩群不同的人。

為什麼高中端拚的滿級分「業績」、培養出這群最有機會進台大的資優生,在台大校長眼中,卻似乎不是現在台大最想爭取的學生?

台大校長辦公室坐落在椰林大道傅鐘後面典雅的紅磚樓裡。楊泮池辦公桌後的牆上,斗大的掛著「敦品、勵學、愛國、愛人」八字校訓。這是時代對台大的期許,雖然字面八股,但是細嚼深意也並未與趨勢脫節。

採訪一開始就問校長,未來人才該如何培養?楊泮池回答的前五分鐘,說了許多次:「太慢了!」顯示他的心焦。

楊泮池給家有國中小學生的家長建議,應該更關注孩子的學習動機,而不是才藝和分數。他甚至說:「台灣父母都太怕輸在起跑點,其實,沒有補習班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改。」

未來「台大人」的定義也和以前不同,想進入台大,只拚國、英、數、社、自不再是唯一方法。以下是專訪內容:

問:校長覺得,未來人才應該如何培養?

答:過去,大家都以為成績好就是人才,太狹隘了!整個價值觀必須改變。等到了大學階段,才談人才培育實在太慢了!太慢了!過去一直重視成績和考試,缺少實作和創意,考試成績很好不一定會解決問題。人才應該要從幼兒園和小學開始培養,這階段最重要。

問:台大招生管道多元,為何還要推出「火星計畫」,招收專精特定領域的偏才?

答:台大今年推出「火星計畫」,希望找到萬中選一的數學偏才,提供獎學金和課業輔導資源,栽培他們。這些學生以目前的考試制度,根本進不了台大,這樣很可惜。所以我們努力很久,嘗試要跳脫舊有的選才機制。不只是數學,未來也會找物理、化學方面,還有語文、藝術人才都會納入。

大學招生制度未來一定要多元,因為面對現代社會要學得更多。用原來的方式,無法培養能創新突破的人才。過去,老師教一就是一、二就是二,這樣的學生很乖,但是不見得好。

問:現在的老師最該做什麼?

答:若你是學生,你會記得哪一種老師?是講很多課的老師嗎?

其實老師讓你記得的可能就是幾句話。這幾句話,讓你受用不盡,那才是教育,教育不是知識的量!

所以我們一直在創新教學上突破和改變,不希望一學期上十八堂課,上完給學分而已,而是希望把課減少,讓學生有自己學習的時間。

以前我當醫學院院長都會對學生講幾件事,第一,講良醫和名醫的差別;第二,提醒學生懷疑權威,不要相信院長或是校長講的話,自己要有這樣的想法,才能青出於藍;第三,思考未來。

現在我也希望老師去思考怎麼鼓勵和激勵學生。讓學生永遠記得你一句話,比一堂課更受用。

讓學生把老師當典範,塑造些典範讓學生去學習,這才是重要的。

問:你會給家裡小孩還在念國中小階段的家長們什麼建議?若是他們希望孩子以後有機會進台大這樣的一流大學,要做什麼準備?

答:人才的養成很複雜,到了大學才談實在太慢了!

中小學階段的父母其實影響力很大,其中最重要的是價值觀要改變,不要只是注意孩子的多才多藝和成績表現。現在學生壓力愈來愈大、補習班愈來愈多,父母不要太擔心輸在起跑點,應該要注意的是孩子的學習動機和追尋的目標。

問:台大學生創業團隊FLUX,去年募到四千五百萬元,因此學生休學到矽谷創業,校長為什麼在校務會議公開表揚這個學生創業團隊?

答:學生畢業成就表現,常常大學生的表現比碩士好,碩士比博士好。甚至沒有念畢業的表現更好。

大學應該是鼓勵學生發揮創造力。不是只要教他們知識,而是要讓學生有能力、有信心去創新和創業。若學生已經做得很好,已經募到快五千萬元,要給他們機會去闖一闖。

若未來他們要再回來學校,我們會再輔導他們;若不回來我們還要發給榮譽校友證。這些傑出的學生,他們不需要學四年,學兩年就學很好,也許我們還需要他們教我們啊!

傳統教育教出的學生不太會、也不敢問。所以我們才會一直把電機系葉丙成老師的翻轉教室推出去,希望讓學生可以更活潑、更願意主動的發問和思考。

學生進來都很有天分創意,既有的教育框架很容易把學生給限制住,我們很擔心把學生教笨了! 

問:為什麼你們會擔心把學生教笨了?

答:因為老師都很有責任感,都教太多了。老師們有滿腔的知識,都很怕沒有把一身功夫傳下去,希望學生都能知道我知道的事情。

但是,現在是知識爆發時代,進步很快很快,每天都有很多新的知識,學生學不完的!

老師們要改變想法,因為不太可能在很短時間內把東西教完。建議做法是不要給學生太多魚,要給釣竿。不必給答案,但是要讓他知道遇到新問題時,要怎麼去解決,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問:若是最優秀的人才都可能輟學去創業,知識的管道也不只限定在大學,那大學的價值何在?

答:我覺得學校最重要的角色是如何把學生教好,因為學生天分都很好,怎麼教好最重要,定義似乎很模糊又很清楚,「教好」不僅僅是知識層面,更重要是對社會的使命感。可以照顧自己、可以照顧社會,可以讓社會更好。

台大現在最重要就是要把學生學習平台建構好,創造很多機會讓學生可以在校園裡多交一些朋友,讓不同背景的學生可以彼此碰撞、刺激。這些朋友都是未來在社會上可以一起奮鬥的好夥伴。

你看很多創業成功的人士都會說,因為跟大學同學是死黨,所以有機會一起把創意實踐,學校要創造這樣的環境。譬如,讓大一新生一起住在學校宿舍,共同生活,可以培養感情,這對以後生活會是很好的助力。

問:台大身為台灣所有大學的龍頭,該有什麼社會責任?

答:大學應該是扮演讓社會階層流動的角色。

讓弱勢的人不應該永遠弱勢,所以我們推出台大希望計畫,讓弱勢生,譬如:低收、單親、隔代教養、外籍配偶子女等,透過特別的管道,在現行制度下可以進到台大學習。

之後我們還會有助學金和就業計畫,讓這些學生可以透過大學教育讓社會階層流動。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起源於雜誌媒體和書籍出版,進而擴大成為華文圈影響力最大的教育教養品牌,也是最值得信賴的親子社群平台。 我們希望,提供給學校和家庭,專業可信賴的教育教養解決方案。從線上(online)到實體(offline),分齡分眾供應華人地區親子家庭最合身體貼的優質內容、活動、產品與服務。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