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KIPP創辦人麥克 • 芬伯格:不只成績,我們教孩子面對人生

採訪整理:賓靜蓀

麥克 ‧ 芬柏格提供

麥克 ‧ 芬柏格提供

採訪整理:賓靜蓀

KIPP創辦人麥克 ‧ 芬柏格(Mike Feinberg)表示,我們讓孩子知道,「我們相信你,對你有很高的期待,我們會逼你用功,也會幫助你。」全美最成功、最大特許學校體系KIPP(知識就是力量計畫),用規模和堅持,打破全世界對弱勢孩子學習困境的成見。

2016年暑假,誠致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方新舟,拋出將在台灣申請公辦民營學校,把「KIPP(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學校系統,帶入台灣教學現場,為培養2050年的優秀人才而努力。KIPP是美國最成功的公辦民營學校系統,成立至今,受到許多肯定,吸引了七萬多名學生就讀,但是也面對著許多的批評和挑戰。幾乎沒有一種教育系統是完美的,但公立學校的改革,是一條社會創新的旅程,面對未知的未來,教育不可能不改變。

全美最成功、最大特許學校體系KIPP的「另類模式」,剛好跟台灣風行的強調快樂、體驗生活的「另類學習」,呈現兩個極端。

台灣的另類教育和自學,因為沒有政府的補助,多數學費高昂,多半學生來自中產家庭,家長都願意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實驗。

美國公辦民營的特許學校,卻是用來幫助公立學校已經無法應付、資源特別缺乏的弱勢學區。這些學校多數設在充滿犯罪、破敗的都市邊陲,學校家長絕大多數是低收入戶;學區孩子的高中中輟率經常超過五成,念大學更是稀有夢想。

KIPP兩位創辦人從德州休士頓一所公立中學的一間教室開始改變,20年來,已在全美20州,成立140所KIPP中小學和高中,幫助了5萬5千名低收入家庭學生(九成以上是非洲裔與拉丁美洲裔),九成三的KIPP畢業生進入大學。

KIPP的成功,在於強調「絕不放棄」這群弱勢學生。KIPP發展出一套「嚴勤管教」的學習文化,以「進大學」、「讀完大學」為目標,教導孩子扎實的學習基本功,以及認真、勇氣、毅力、樂觀等品格特質,藉此幫助弱勢孩子擺脫家族惡性循環的命運,走出自己的成功人生。

KIPP用規模和堅持,打破全世界對弱勢孩子學習困境的成見,也著手訓練以色列、南非、印度等國的老師,期待複製這個教育奇蹟。

曾來台參加「國際閱讀教育論壇」的KIPP創辦人之一麥克 ‧ 芬柏格(Mike Feinberg),在2013年接受《親子天下》越洋專訪時表示,「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我們對孩子做什麼、學什麼應該只有一種高期待,但要如何幫助孩子達到那個期待,卻可以有很多方式。」以下是專訪內容。

Q:KIPP孩子中有八成,入學時的閱讀能力低於學年標準,但每所KIPP學校都培養出一種學習文化,讓孩子以學習為榮、為樂,如何做到的?

A:我們讓孩子知道,「我們相信你,對你有很高的期待,我們會逼你用功,也會幫助你。」我訓練新老師時,常用美國黑人作家鮑德溫(James Baldwin)說過的那句話,「孩子永遠不會乖乖聽大人的話,但他們一定會模仿大人。」KIPP的座右銘是「用功學習、友善待人」(work hard, be nice),我們並不是嘴裡說說而已,而是每天示範。你不能期待孩子把功課寫完,自己卻沒有好好備課;你不能期待孩子在遊樂園友善對待彼此,自己卻在教師休息室竊竊私語別人的長短。我們要求孩子做到的,我們自己必須不斷示範出來。

我們最常要求的就是「坐直、看和聽、提問、點頭、眼光跟隨老師」,真的沒什麼特別的道理,就是教孩子「專心」學習每件你期待他們的事、對別人說話時該注意的事,做到了才會獲得信任。我們將人生最重要的原則,分成幾個小部分,並不是要孩子像機器人一樣的遵守,而是教會孩子那代表什麼意思。

KIPP的校長每天早上都教導本日、本週、本月最重要的品格,我們一個個教、每天示範,而不是說,把A項背下來,把B項背下來,他們就是要去做。我們要教孩子不僅通過考試,更教導他們面對人生。

Q:KIPP的老師校長「不惜代價」、「沒有藉口」的教導,如何在學業、人格上影響這些弱勢的學生?

A:在低收入學區,孩子沒有一般中產家庭或社區的資源,但他們的父母並非比較不愛、不關心自己的孩子,而是他們必須兼兩、三份工作,才能付得起房租、飯錢,多半父母晚上得兼差,孩子做功課時,不能陪伴在身邊。這時有個缺口、有個變數,KIPP就和家庭併肩、看看可以做什麼。

我們大人要成為孩子人生中那個維持恆常、不變的因素,提供孩子人生成功必需的結構和系統。我們的責任不是去逃避,而是去克服這些挑戰。因此我們要求孩子延長在校時間,參與由學校提供的各種課內、課外活動(中產家庭會自己安排);所有老師公開手機號碼,告訴孩子,功課有問題先找朋友詢問,但是他們知道,如果朋友也無法解決,永遠可以找到老師幫忙。若在晚上九點以後打電話,他們必須要有很好的理由。

孩子上大學需要一模一樣的技巧。大學生要找教授談,必須配合談話時間。我們從孩子10歲起,就教導他如何成為一個大學生,而不是等到他20歲。在做這些承諾和執行時,我們告訴自己,沒有藉口不做。

「沒有藉口」當然在某種程度也針對學生,例如當他說:「我不想寫功課,我不想學這個。」我們告訴他,我們對你有高期待,你沒有理由不好好學。

Q:KIPP從提供「升大學」準備,到「協助大學畢業計畫」,為什麼?

A:每個孩子入學時,都會以進大學為目標。例如,2013年KIPP幼稚園的孩子,會在2028年上大學,五年級學生就是2021年的大學新生。我們今天所做的工作,就是為了孩子15年後的成就。剛開始我們很專注的協助孩子進入大學,從八年級開始追蹤,不管孩子繼續念KIPP高中,或進入其他高中,我們都會持續提供額外的協助,如升學輔導等。九成KIPP畢業生會進大學。

但很快的我們發現這裡產生一個成就落差:低收入家庭孩子的大學中輟率為75%,比高中中輟率50%還高!這是一個悲劇。因為這些進大學的孩子,是我們的「搖滾巨星」,他們是十三、四年來聽老師、父母的話,努力學習、取得好成績的孩子,好不容易進了大學,卻因兩、三科沒修完,不能畢業,這真的很慘。如果KIPP孩子不能完成這個軌道,我們的工作就沒有結束。進大學只是你爬山的一小步而已,五年級孩子最終的目標不僅是2021年進大學,而且還要把大學念完。

我們努力和孩子、家長建立一個穩定的長期關係,當孩子從KIPP畢業,我們不只是他們的老師,也是他們的朋友。你不會在友誼中設定一個時限,這種友誼有時是一輩子的,當你人生遇挫,打電話給朋友求助,你不會說這人從六年級開始是我朋友,十二年級以後就不是了。

Q:弱勢孩子要讀完大學,挑戰是什麼?你們如何協助他們預備?

A:弱勢孩子大學畢業有5個挑戰:

1. 嚴謹的學習:他們是否準備好面對大學的學業?

2. 理財能力:付得起學費嗎?(有孩子每週花40小時打工賺錢,無法念書,成績就低落)是否懂得申請獎學金、尋求財務援助?家庭是否有儲蓄教育費?

3. 好的升學輔導:我們提供一切資訊,幫助孩子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大學。

4. 終身的諮商:當孩子遇到生命中的危機,如學業、財務、情感、家庭等,都可以來找我們。第一代上大學的低收入家庭孩子,沒有家長的支持,不是因為父母不要,而是因為他們自己也沒爬過這座山。

5. 學習的7大品格:毅力、復原力、自我控制、熱誠、好奇、感激、樂觀,這些就像數學英文一樣,沒人是天生就有的,你必須要學習得來。

我們強調的「用功學習、友善待人」,就是所謂的品格或非認知技巧,不是為了要考試,而是孩子不僅在學校需要這些技巧,在人生也受用。這些不是在每週二下午一點「品格課」裡學習,而是必須融入在每件事情上,任何機會、場合都可以教導,像是遊樂場、實驗室、教室。我們直到遇見賓州大學正向心理學教授賽利格曼(Martin Seligman)和他的學生達克沃斯(Angela Duckworth),才知道KIPP一直在做的,就是教導非認知技巧。所以我們合作,執行一連串實驗計畫,讓我們不但可以教導這些技巧,還可以評估學習的成果。

Q:但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念大學……

A:我同意,大學不一定適合每一個孩子,但是,為了上大學教導的各種技巧,卻是每個孩子都需要的。

我們不應該決定誰該進大學、誰不該,我們的目標是,幫助所有孩子做好繼續學習的準備,等到有一天他們真的進了四年制大學,就知道如何面對大學生活。他們想進兩年制大學、軍校,想跟比爾蓋茲一樣去創業,或想躺在沙發上享受什麼都不做,都可以。但每道門、每個決定都應該是開放的,孩子有自由選擇要做什麼的權利和能力。

如果你去問一年級的孩子將來要做什麼,大部分會回答「我要上大學學新知」,他們要進大學實踐自己的夢想。公立學校的目標和責任應該是,幫助孩子得到更多技巧,讓他們有更多自由選擇的機會。

Q:你認為KIPP成功的關鍵為何?

A:KIPP有兩個基本關鍵成分,一為好的教學(great teaching),二為更多好的教學(more of it)。這不是什麼祕密想法,全世界很棒的學校都會給你同樣答案。如果學校和學生、家長、老師合作,形成一種文化,讓老師們都相信而且願意承諾,教學就會成功。

我們很慎重的選擇老師。老師會來應徵,已經有很高的教學動機。我們期待老師必須在專業科目上精進,要對教學和自己的專業有熱忱,如果他們熱愛歷史,孩子就會愛上歷史。

其次,他們要能將腦袋裡的知識和熱情,帶到心裡,將它轉化為打動5歲、9歲、15歲孩子學習動機的內容。對某些人來說,這是一個天賦的禮物,對大多數人來說,卻需要數年的學習。

第三,他們必須要有一種不惜一切代價、協助孩子學習的態度。

第四、他們是KIPP團隊的一分子,相信並分享同樣的核心信仰、價值。

Q:KIPP現在面對最大的挑戰?

A:每一天、每一刻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有效的教孩子。教很簡單,但教得有效,就很困難。就像父母,生小孩很容易,但教養小孩很困難。

第二個挑戰是如何找到足夠的好老師、好校長,讓這個體系不斷成長,影響更多孩子和學校。

第三也是最大的挑戰,不管我們做得多好,我們的社會都還不完全相信,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同樣可以在學校成功、擁有成功人生,像富裕家庭的孩子一樣。

我一直這樣比較,想像一所台灣最精英的高中,和一所典型低收入學區的高中,前者的每位畢業生都進大學,大家覺得「理所當然」,如果一個孩子從學校中輟,所有人都會悄悄問:「真的嗎?怎麼可能?發生了什麼事?」但那所低收入學區的高中有學生中輟,大部分人的反應會是「我就知道他念不下去」。如果有孩子畢業並進入名校,就變成一個大新聞,連電視台都來採訪,或拍成勵志電影。整個社會還是在用一個孩子的出身來論斷、期待他的成就。

我們真心相信,來自每個社區、每種家庭的每個孩子,都可以好好學習,可以擁有成功的人生。只有相信這個可能性,校長、老師才會努力、用各種創意,去協助孩子做出改變,否則這件事就不可能達成。

Q:多元選擇/形式的學校,對創新教育有何影響?

A:教育的創新不能用從上而下的方式解決,我們不能要求以一種形式去辦學,然後要千萬種不同的孩子用同一種方式回應。政府應該主導,建立結構和系統、並監督,但應允許不同型態的學校、老師團體、家長、社區,用適當的方式,從下而上去設立學校幫助孩子學習。我們對孩子做什麼、學什麼應該只有一種穩定的期待,但要如何幫助孩子達到那個期待,卻可以有很多方式。

KIPP也對公立學校產生兩個意義:

1.當我們不斷擴大,我們用這樣的規模證明,所有孩子都有學習的能力,也都願意學習。

2.當我們規模夠大,我們也打破那種公立學校壟斷的思考:公立學校沒有競爭。但我們告訴他們,孩子和家長才是你的顧客,如果你沒有做好,他們可以選擇別的學校。當然,我們要向出資的政府負責,但是那是第二層的信用,第一層的信用,應該是對孩子和家長。

Q:你認為數位科技,對KIPP實踐的教育有哪些優劣勢?

A:很久以來,我們期待科技去修補公立教育的挑戰。就像星際大戰一樣,好像你有了那把光劍,就會變成好老師,教育就完成了。但就像任何其他的工具,科技被有智慧的人、以對的方式使用,會發生偉大的事情。但被沒有技巧的人、用錯的方式使用,不但不會發生任何事、甚至會發生壞事。現在大家都在談混合式學習(blended learning),雖然我不喜歡這樣的名詞,但這是個對的觀念,因為我們將科技混合到教室裡面,所以用科技來協助老師,而不是取代老師的教學。一個好老師加上科技、會成為更好的老師、接觸到更多孩子,在教學工作上會更有效率。

但我們還沒搞清楚要怎樣好好使用科技。目前95%的教學軟體是垃圾,所以你要像淘金一樣,你要實驗各種軟體,找到那些真正有用的。所謂有用的軟體,不是那種設計精美、孩子愛玩的伎倆,而是幫助老師、家長蒐集更多資訊,知道孩子學得如何。資訊是科技提供最重要的成分,允許老師在有限時間內更有策略,因為你不再需要讓30個學生坐在你面前學整數,如果你知道25個孩子了解了、但5個孩子不懂,你可以讓那25個孩子到電腦前自己練習,但你可以有10分鐘跟那5個個別講解。透過科技獲得的學習資訊,幫助老師更能針對個別孩子的需求,更個別的給予他需要的指導。

麥克 · 芬伯格 小檔案

學歷:賓州大學畢業

經歷:1995年和大衛李文(Dave Levin)在德州休士頓創立第一所KIPP學校,現任KIPP董事,協助KIPP拓展國際合作和交流。

榮譽:「為美國而教計畫」(Teach for America)老師、耶魯大學榮譽博士學位、美國總統公民獎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起源於雜誌媒體和書籍出版,進而擴大成為華文圈影響力最大的教育教養品牌,也是最值得信賴的親子社群平台。 我們希望,提供給學校和家庭,專業可信賴的教育教養解決方案。從線上(online)到實體(offline),分齡分眾供應華人地區親子家庭最合身體貼的優質內容、活動、產品與服務。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