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遠山呼喚」!熱血台大生深耕3年,助尼泊爾偏鄉300貧童復學

作者:李宜蓁

7年前的短期志工之旅,讓林子鈞(右)與尼泊爾結下不解之緣。圖為他跟受資助的Ishwor合照。遠山呼喚提供

7年前的短期志工之旅,讓林子鈞(右)與尼泊爾結下不解之緣。圖為他跟受資助的Ishwor合照。遠山呼喚提供

7年前的一次短期國際志工服務,讓台大經濟系學生林子鈞與尼泊爾古城有了奇妙的連結,2015尼泊爾大地震帶他回到同是震央的古城,成立非營利組織遠山呼喚,從此展開扭轉當地教育環境的長期服務計劃。

作者:李宜蓁

尼泊爾古都廓爾喀區(Gorkha)是過去尼泊爾皇宮所在地,居民們對小鎮內各國人士來去早已習慣。有天,一位老農夫問路過的當地青年說:「韓國人來這種咖啡,中國人來種茶,你隔壁的年輕人他來種什麼的?」老農夫指的就是來自台灣,22歲,目前台大經濟系大五生、國際非營利組織遠山呼喚共同創辦人林子鈞,他答:「我是來種『教育』的。」

廓爾喀縣是歷史古都山城,在首都加德滿都以西7小時車程處,人口20萬左右,廓爾喀除了皇宮附近的觀光大街有商業活動,往山上去是當地較貧窮的區域,在尼泊爾大地震後造成42%的超高輟學率。台灣的NGO遠山呼喚,在當地山區鎖定服務兩所小學、一所國中,2016年先是成功帶300個輟學貧童回校,現在實施一年的「教育種植計畫」,使小學升國中的升學率從原本的10%拉高到98%,成效顯著。

高一短期海外服務結緣 忘不了孩子的眼神

故事得從7年前說起:當時念台中二中高一的林子鈞參加環宇國際志工基金會的尼泊爾服務團,頭一次造訪廓爾喀,那個如今沒落的繁華古都,讓剛脫離壓抑國中生活的他開了眼界。

廓爾喀的短短10天內,林子鈞跟團員們教小孩簡單英文、帶活動、做手工藝,「其實什麼也沒做,當地的小孩卻給我們熱情的回饋,讓我開始有點自信,也知道未來生涯不只是讀書一條路而已。」在他們離開前,貧窮的孩子們摘了花、畫了圖送給大哥哥大姐姐們,林子鈞則被贈與一個珍貴的尼泊爾名Rikash,意思是「被祝福的人」。

▲ 廓爾喀雖有許多國際志工組織輪番進場,貧窮與教育沙漠問題依然嚴重。遠山呼喚提供

回台後,林子鈞偶爾想起尼泊爾,想起當地貧富差距極大的教育環境,想起窮孩子趴在私校牆邊,欣羨盯著教室內看充氣地球儀的神情。然而孩子們的臉龐日漸模糊,他也不知道那趟旅程到底留下什麼。

念台大經濟系大一暑假時,林子鈞帶著上次的疑惑,連同兩位同學再度前往尼泊爾做短期志工,這次造訪首都以東6小時車程的車瑞卡(Charikot),服務內容跟第一次大同小異。林子鈞還記得,他們教當地孩子用中文唱張懸的《寶貝》,但二度拜訪卻讓他沈重失落,林子鈞說:「我滿確定,在我們離開後,他們不會用簡單英文單字串成句子去跟別人對話,想做手工藝也沒有材料,應該也不會記得《寶貝》,」回台後的寒假,林子鈞和同行的同學蔡宛庭、方崇安不斷思考,什麼才是偏鄉長期可行的服務模式。

那是2015年2月的事。

突破國際捐款盲點 大學生將善款直送災區

沒想到,2015年4月底,尼泊爾就發生了芮氏規模7.8強震,死傷慘重,震央剛好就在林子鈞去過的兩個城市:廓爾喀跟車瑞卡。透過當地小學老師email的照片他們看見,因剛發生大地震,當地夏天又容易暴雨跟土石流,好幾家的人就擠在關動物的農舍中避難。卡車載進災區所需物資,途中就被貪汙官員跟其他鄉鎮一層一層的拿走,等到了廓爾喀,什麼都沒有了。林子鈞和蔡宛庭此時共同創辦了「遠山呼喚」,首次以組織名義發起捐款,有44所大專院校、350位大學生長達半年捐助,遠山呼喚直接捐款給當地學校老師與社區領導人,避開可能被「揩油水」的中間人,讓捐款直達災區。

▲ 2015年4月尼泊爾大地震後,林子鈞(後排左深藍衣)和同學蔡宛庭共同創辦了遠山呼喚,打造國際志工服務的長期模式。遠山呼喚提供

震災發生後,聯合國、紅十字會等國際組織陸續進駐廓爾喀,食衣住行等基本生活機能逐漸恢復正常後,2015年暑假,林子鈞帶了兩批、共90位大學生志工3訪廓爾喀,翻轉短期志工服務的模式。「這次不再是歡樂的短期志工服務,行程是志工每天分配一個孩子到山裡做家訪,」就像做田野調查,要找出當地人真正的需求。

「上學」能吃嗎? 貧窮讓家長不重視教育

在國際組織陸續退場之際,「當地學校都開學了,但小孩怎麼都還在街上?」原來震災後當地的貧窮狀況加重,家長乾脆用小孩學費來抵生活基本開銷,造成一股42%輟學潮。但林子鈞再思考,廓爾喀明明不是被世界遺忘的角落,有許多國際組織來服務過,為何輟學率不斷攀升?

當上學的路有一、兩個小時那麼遠,教育的種子確實很難發芽。遠山呼喚資助的兩個小學、一個中學遍布在山群中,當團隊成員挨家挨戶拜訪家長,多數是文盲的他們總回答:「你是說,到對面那座山上學嗎?」

從家訪調查中,遠山呼喚看見廓爾喀教育的根本問題是:貧窮導致家長不重視教育、以及教育環境的貧瘠。在廓爾喀,家長多務農維生,男孩長大了會去從軍、女孩則到山下大街旅館當基層勞工,貧窮世襲且無法翻轉,讀書看不見短期成效,不如讓孩子去搬磚頭賺錢。因此遠山呼喚團隊的第二個服務行動,便是在Flying V 募資,籌措學費、帶300位輟學貧童回去上學。

然而學費有了,卻無法保證孩子留在學校,因為學校木桌斑駁、教室沒燈,更別說根本沒有課外書,老師、校長教學無動機,整體教育環境並沒有改變。出了學校,那裡就是一片教育沙漠。


系主任邀請加入脫貧研究計畫

林子鈞一面掛心廓爾喀,一面應付學校期中、期末大考,大三幾乎沒在上課,某一天同學說:「系主任找你!」他心想這下死定了,要被退學了,沒想到系主任林明仁竟邀請他,以廓爾喀的服務經驗加入發展經濟學的經濟研究,他們採用跟比爾蓋茲基金會同樣的脫貧研究機制(隨機控制實驗RCT),以遠山呼喚團隊負責第一線教育資料蒐集,由經濟系團隊提供研究方法,並負責後續分析服務模式的效能。

有了科學研究當後盾,遠山呼喚發想出一個創新的偏鄉教育服務模式「教育種植計畫」,包含4大面向:募集教育資金(帶孩子回學校),建置學習資源(改造閱讀空間、請學校增加閱讀課、獎勵閱讀學習單),鼓勵親職參與(舉辦家長日、親子講堂),以及增加學習動機(從首都找來偏鄉長大的成功人士做演講)。

▲ 遠山呼喚舉辦的親子講堂,特別從首都請來也是從小被資助長大的偏鄉成功人士演講,吸引許多媽媽來聽。遠山呼喚提供

成功故事激勵 改變家長心態

教育種植計畫改造教育沙漠的計畫,從建構硬體空間、培養習慣、拉進家長參與做起。遠山呼喚在學校建置簡單的閱讀空間、讓閱讀課放入正規課表,用查字典比賽、小文具等方式獎勵孩子培養閱讀習慣,並在親子講堂時間帶入成功人士的故事,讓家長見證到教育長遠的影響,「透過教育,我的女兒也有機會像台上女舞者獨當一面,不必靠別人。」更有家長激動的跟校長感謝握手,因為那是她人生第一次「上學」!遠山呼喚成功維持了資助3校每周300本的閱讀量,家長日有高達9成參與率,原本小學生國中的10%升學率增加到98%。

這樣的成效,印證了遠山呼喚當初規劃的長期模式「教育種植計畫」方向是對的。

「尼泊爾沒有辦法自主成立一個TFT(為台灣而教),因此我們努力要說服家長:教育為何重要,並培養好閱讀習慣,引發內在動機,讓孩子不再因貧窮、比不上別人而自我放棄,」林子鈞說。

講起與尼泊爾奇妙的緣分,以及這後來一切的發展,林子鈞語調始終平緩、不渲染激情,一如他在國際志工路上不斷反思調整步調的理性。從大二開始投入遠山呼喚,他經常跟夥伴在學會會辦忙到半夜兩三點才休息,大考前追進度讀書,第一次募資之後,還因為肝指數過高掛急診,爸媽親友一開始也不懂兒子,為何不走一個符合社會期待的路。

「做遠山呼喚讓我發揮個性上的優勢,」原來私下林子鈞外號「冒險王」,喜歡嘗試不熟悉的事,他常背包一上身,就隻身到西藏、尼泊爾、日本爬很久很久的山,他有潛水執照、學過德文、西語、攝影、素描、當過足球隊隊長,一時興起就吆喝同學開車單攻玉山。當他問同學為何選讀經濟系,大家都說「就成績剛好」,未來出路也就跟學長姐差不多,但他花很多時間浸泡在遠山呼喚以及各種活動中,因為「找自己是很花時間的。」

▲ 教育種植計畫在學校內、教室內建置閱讀空間,擺放課外書,當做培養閱讀習慣的第一步。遠山呼喚提供

長期計畫才能實質幫助發展

現在年輕人很風行到國外偏鄉異地作短期志工體驗旅行,若搭上這股風潮,遠山呼喚可為組織帶來收入,但林子鈞跟共同創辦人蔡宛庭卻毅然決定放棄這個選項,「我不反對年輕人去做短期國際志工,但遠山呼喚不做短期的體驗,我們希望在每一步都自問:『這個服務模式,對當地是長期有利的一塊拼圖嗎?』」

遠山呼喚發展並執行一套創新又務實的偏鄉長期服務模式,台灣加廓爾喀在地駐點人員(正職加兼職)才5個人力,資金全來自群眾募資,如今他們正忙著「教育種植計畫」的第二階段募資。

林子鈞說,遠山呼喚的目標是用接下來3年,以科學數字研究優化教育種植計畫,然後「退場」,離開廓爾喀,「因此我們要確保各種計畫跟習慣能夠變成自助式,」像是志工長期介入讓閱讀習慣逐漸被養成、成功典範故事繼續輸入家長觀念裡,「我們正在研究是否有經驗可以移植到車瑞卡,或者回台灣偏鄉。」

台灣到廓爾喀,12小時轉機飛行,7小時車程,需要克服:旅店煮的難吃食物、當地用手抓飯的習慣,攝氏5度低溫擠在山上鐵皮屋,還有當地人每一件事都很愜意慢慢來的生活步調,並割捨一部份自己的生活,但「幸好沒被女朋友割捨」,林子鈞說,「做遠山呼喚是想要陪他們,做能影響一輩子的教育,很少會說自己很累,但其實是累得很開心,也是完成一個對自己的承諾。」

>>> 遠山呼喚:成為資助人,改變孩子的生命

遠山呼喚資助人召募網址→點這裡

 

延伸閱讀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起源於雜誌媒體和書籍出版,進而擴大成為華文圈影響力最大的教育教養品牌,也是最值得信賴的親子社群平台。 我們希望,提供給學校和家庭,專業可信賴的教育教養解決方案。從線上(online)到實體(offline),分齡分眾供應華人地區親子家庭最合身體貼的優質內容、活動、產品與服務。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