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書|台灣需要小而美且具創造性的公、私立實驗大學

作者:陳振淦(全人實驗中學副校長、台灣全人與民主教育協會秘書長)、黃士維(雲林縣傳統教育基金會董事)、吳國瑞(雲林縣蔦松國中主任、雲林縣傳統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觀點和創意,是電腦沒有辦法取代的人類優勢。」--鄭博仁 根據英國牛津大學研究,人類47%...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編按:實驗教育三法即將在12/8在立院審查,這一次修法方向之一,也提出實驗大學的想像,台中市實驗教育園區正在規畫一所自由大學⋯⋯台灣還需要更多大學嗎?實驗大學和目前的大學有什麼不同?

作者:陳振淦(全人實驗中學副校長、台灣全人與民主教育協會秘書長)、黃士維(雲林縣傳統教育基金會董事)、吳國瑞(雲林縣蔦松國中主任、雲林縣傳統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觀點和創意,是電腦沒有辦法取代的人類優勢。」--鄭博仁

根據英國牛津大學研究,人類47%現有的工作,會在未來20年消失。美國勞動部報告也說,現在學生畢業後要從事的工作,有65%是還不存在的行業。全球聞名的AI人工智慧專家李開復去年受訪時也作了類似的預言。李開復進一步表示,十年內,50%的白領智慧工作者會失業,且首當其衝的將是四種「師」: 金融、醫師、律師、教師,將會被機器人大量取代。單純從維生的角度看教育的目的,傳統計畫性思維的教育及以師教生學、學科學習為本位的學校學習型式,也已無法滿足未來世界的需要。我們應該要有全新的思維,重新看待人和知識的關係,重新思考教育與學習機制可以有怎麼樣的創新設計與可能性,而台灣高等教育能否呼應時代及未來需求,朝更多元、更多樣化發展,可以視為重要觀察指標。

我們先來看看目前台灣高教政策與大學現況:

一、 台灣眾多大學面臨退場或轉型,但轉型方向及內涵尚不明確

行政院在2017.11.23通過〈私立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條例草案〉,明文規範私立大學學生未滿三千人、連續兩年新生註冊率未達六成,或發生財務惡化、積欠教師薪資三個月以上等,列為專案輔導轉型、退場或整併的對象,教育部雖已設專案輔導辦公室,惟高達近50所的私校如何退場,如何轉型,配套方案仍未見具體。

二、 少子化衝擊風暴猛烈,休、退學人口年年居高不下

根據報載 (林曉雲・自由時報2017/11/24),由於少子化風暴猛烈,未來十年估計將減少10萬名新生,每年大一新鮮人僅剩15萬多名。在少子化的衝擊下,很多學校面臨經營的困境,即使國立大學,在未來幾年也都將面臨招生缺額的嚴肅考驗。加上之前的大學校系評鑑,未能有效帶動各大學科系發展自己的特色,即使有,也都還是以校系為主,學生被各系課程綁死,自主學習的空間無法有效打開。

另一項值得注意的是,大學生休學退學人數年年居高不下的問題。教育部統計處的統計指出,大學生休學人數從98學年度至104學年度,上學期每年平均都有高達2萬5千多名到2萬8千多名學生辦理休學(此僅採計大學學士班休學學生,專科生並未採計),下學期每學期亦有平均1萬4千700名至1萬7千300名休學人口;大學退學人數從98學年度至104學年度,則大體呈逐年上升趨勢,上學期從98學年的3萬3千337人,提高到104學年的4萬零142人,下學期則從約2萬1千700人至約2萬5千900人。

這樣的數據呼應了我們的擔憂,不是只有申請實驗教育的學生逐年攀升,這群學生對於傳統大學的需求不同,一般大學學生,每年也有為數眾多的人選擇休學,若再加上逐年攀升且動輒數萬的退學生人數,也值得有識者及主管機關更深入去探究,是否與大學不夠多元化,以及不能滿足學生學習需求有其關聯性。

三、 國家高教政策的迷思:大學必須要「大」?

台灣過去錯誤的高等教育政策,是大量鼓勵專科改制為學院或大學以填充早年高等教育胃納量,造成今日尾大不掉的困境。如今學院升格為綜合性大學,或是合併現有大學成為更大的大學的政策, 5年500億只為發展綜合性大學,加以依《私立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條例草案》明文規範私立大學的學生未滿三千人,將列為專案輔導學校;教育部又常依學生人數做為補助標準,這些都凸顯了「大就是好、數大為美」的高教政策迷思。 這種思惟,顯然忽略小而精美的學院在台灣存在的可能,也嚴重限縮了高等教育多元化的可能。

四、 大學可以小而美

小而美的高等學府,在世界各地所在多有。據《富比士》2017年美國最具價值大學排行榜,前50大中就有10所是2,500人以下的小校,6所人數少於2,000人。其中排名32的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 只有 1,324人、排名29的 Haverford College更只有1,194名學生。這項排名顯示,學院數雖少,學生數也不多,但從比率上看,小的大學反而優秀的多。(參考網址:https://read01.com/aynaOx.html)

在專業教育方面,幾乎所有排名在前的都是小型大學。如被藝術界奉為典範的美國茱麗亞音樂學院、聖彼得堡音樂學院、莫斯科音樂學院等都可以讀到最高學位,但也只有千人左右的學生。目前最為熱門的觀光旅館類教育,最著名的幾校都在瑞士,人數沒有超過兩千人的;著名的Hotel and Tourism Management Institute更只有三、四百人。藝術學院人數數百、不到一千的,則更為普遍。(參考資料:忽略小而美 大學大就是好?【柴松林、2013/09/16 聯合報】)

五、 大學教育多元化的一雙趐膀:公立學校委託民間經營條例及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條例,同步延伸至大專院校

台灣除了追求卓越的綜合大學外,小而精美的私立實驗學院是未來相當可行的方向,而且國外所在多有,且不分公、私立學校都有。例如全球多所著名的音樂學院或美術學院,都是小而優且美的大學,名列美國四大音樂學院之一的柯蒂斯音樂學院(The Curtis Institute of Music),以及英國唯一被科研評估評為5顆星的藝術史教育機構倫敦大學科陶德藝術學院,學生人數都未滿200人。

實驗教育向上延伸到大學階段,可以補目前台灣高等教育政策及大學類型太單一的不足,同步讓公立學校委託私人經營條例及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向上延伸至專科以上階段,既可以讓未來部分私校退場校地校舍回捐地方政府後,賦予地方政府規劃辦理小型公立或公辦民營創新大學的配套;它們更猶如高教多元化的一雙趐膀,可以讓台灣的大學樣貌有機會展趐飛翔與蛻變。

不過要注意的是,不論是公立、公辦民營或公辦實驗大學,都需要有經濟規模上限的管制(例如以1000或1500人為上限),並避免重蹈當年技專院校改制填充大學本質卻換湯不換藥的覆轍,如此才能真正發展小而優且美的創新實驗大學。

六、實驗大學的其它需求與未來想像

實驗大學的法源不只可以照顧到部分私校退場轉型的配套,亦能直接提供實驗教育中學生或一般高中生另類升學進路的需求。台中市政府日前正式通過台中實驗教育複合園區規劃案,園區除了將設置一所十二年一貫的公辦民營實驗學校外,亦規劃有一所自由大學,台北、雲林等縣市民間及地方政府也已有類似的需求。

最後,未來的實驗大學可以有哪些想像,以下整合前台大數學系教授、前410教育改造運動發起人黃武雄的構想供參:

(一) 經濟規模:每校以不超過1500人為原則。

(二) 以純學分制取代學年學分制。

(三) 大學不分系,而改採主修制或博雅教育學制。

1. 主修制:學生選擇主修領域,取得該主修相當科系核心必修學分,加以其它選修課程學分後,累計滿畢業標準,可取得加註主修領域之實驗大學學士學位。

2. 博雅教育學制(類似西方Liberal art博雅學院,亦可稱「科際整合大學或稱「通科大學」):學生修習的課程,含人文學、自然科學及社會科學三領域各30-35學分,加以其它選修學分合計128學分,授予實驗大學博雅教育學士學位。

3. 科際整合實驗大學以知識解放,培育現代社會的通才,以補當今大學過度專科化的不足。  學生在「科際整合大學」就讀期間,以接觸各領域現代思潮及背景為主,最後可加一門主修。

他們之中,也許有人因為具備較廣濶的知識視野,可望成為未來社會與政治的領導人,台灣日前缺少這樣的人才。他們若進碩班研究所,宜轉入現有較好的大學,接受專業訓練。

(四) 科際整合大學可以彌補早期社大課程傾斜的缺憾:早期社大所提「知識解放」與「公民社會」的理想,後來因無學位,只能往公民社會傾斜,知識解放並未發展起來。科際整合大學(以下簡稱科整大學)的出現, 修法之後,目前各社大的學員,有意願的,也許可以去新出現的科整大學,修習學術性課程,並由科整大學承認他們在原有社大修習之公共性及藝能性課程學分,然後取得學位。

(五) 實驗大學應善用策略,整合資源,與國內外大學及學術機構合作,跨校跨領域採認學分,辦學單位亦可參採韓國學分銀行,與企業合作開設各式專業技術課程,透過學分認證,供學生選修並進行學分採認及學習成就之累積。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起源於雜誌媒體和書籍出版,進而擴大成為華文圈影響力最大的教育教養品牌,也是最值得信賴的親子社群平台。 我們希望,提供給學校和家庭,專業可信賴的教育教養解決方案。從線上(online)到實體(offline),分齡分眾供應華人地區親子家庭最合身體貼的優質內容、活動、產品與服務。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