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學測試考題公布,老師給數學科和探究與實作的準備建議

111學年度新型學測較往年不同是出包含非選擇題的「混合題型」,數學分A、B兩科,自然科加考「探究與實作」等。大考中心近日舉辦全國高三生試考,教師分析,新型考題重點在閱讀理解,非選擇題占分比高,能否快速讀懂題目、精準表達,將成考生得分的重要關鍵。

▲ shutterstock/截自大考中心公布試題

▲ shutterstock/截自大考中心公布試題

本文重點摘要

大學學測將於111學年度有新變革,根據大學考試入學中心公告,除了持續強化素養導向命題外,還有包括選擇題與非選擇題的混合題型,出現卷卡合一新式答題卷。數學科測驗區分為數 A(難度較高)及數 B,自然科探究與實作也納入考試。

大考中心在開學週舉辦全台高三生試考,8日公布各科試考試題及解答。《親子天下》訪問了高中與補教界教師,分析本次試考題型。

基隆市中山高中閔柏盛老師分析,這次111學測暖身試考難度與歷屆學測差不多,不論數 A、數 B,都有基本能力的檢測,加上占比約10%的具鑑別度考題,明顯的改變是加入約15%的混合題(選擇題加上非選擇題),題數比過往減少。以難度較高的數 A(適用傳統第二、三類組及商管學群考生)為例,非選擇題不算難,但題目敘寫方式不同於以往傳統試題,此時考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變得很重要,甚至可能成為解題成功與否的關鍵。他預測111學年起的大考,都會有一題占分較重的非選擇題,勢必成為學生級分差距的重要關鍵,這也是新制上路之後值得觀察的面向。

閔柏盛老師提醒,多數傳統第一類組或文法學群考生會選考的數 B,題型多與課本題相似,學生只要願意花一些時間理解基本觀念並做熟例題,得分不會太低,但值得注意的是數 B 題本文字量明顯多於數 A,考生閱讀理解力的高低,也將成為數學評量的重要一環

閔柏盛老師給報考數學科考生的建議

  1. 課本的基本題一定要精熟,掌握基本分數。
  2. 占分較重的非選題可能會成為勝負關鍵,平時要多練習寫算式。
  3. 看到題幹敘述長的題目先不要害怕,它提供的資訊反而更完整,仔細閱讀,通常只需簡單的數學就能解出來。
  4. 非選加入後應考時間分配更加重要,要衡量各種題型所需時間,遇到會寫的就好好寫。
  5. 理解才是王道,基本觀念弄通後,讀懂題意才能做更好的答題策略與安排。
  6. 如果要跨考數 A、數 B,一定要知道這兩種學習內容的差異並確實準備,才有意義。

此外,110年學測自然科將首度出現「探究與實作」,考的是學生平時上這堂課的實作能力與程度,如果沒有真正進行過探究與實作訓練的學生,會是場嚴格挑戰。台南一中何興中老師分析,這次試考與探究實作相關的有第8題,測的是學生是否理解實驗設計對應到假設,以及最後的結論;第45題胡椒蛾題組測的則是表格轉換成圖,題目立意很好但資訊量過多,需讀懂各種名詞定義,再釐清哪些數據與天擇相關,繪圖加上說明題屬偏難的試題;第55~57題爆米花題組,取材生活化且結合學科知識、符號的使用及操作型定義(製作爆米花的適當溫度)、實驗設計(變項的選擇),同時具有多種答題策略,是以往較少出現的考題新模式。

全國新型學測試考考題,自然科探究與實作55~57題。大考中心提供

▲ 全國新型學測試考考題,自然科探究與實作55~57題。截自大考中心公布試題

高雄中學李麗偵老師也認為,這次試考中看出探究與實作的題目情境可以從學術、生活中取材,證明科學不只有在實驗室,同時也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她分析,題組37~41題的佈題,要驗證環境的 pH 值改變是否影響花色,可以測驗學生變因確認的能力,及較高階的批判思考能力。第38題結合酵素相關的學科知識應用於實驗設計,測驗的是推論的能力。非選題第39題,測試的是學生論證的能力,算是「容易」回答,但要論述到完整且清楚,與教師在探究與實作課程上是否落實學習內容是有關係的。第40題變因的選擇,考的是規劃與研究的能力,主要還是從實驗設計判斷答案。

得勝者文教生物科老師游夏則分析,相較於過去題型,新型學測更有挑戰性與鑑別度,像是混合題型將多種相關的實驗數據如溫度、酸鹼值、時間等同時呈現,表格變得很複雜,對於不常閱讀科學論文的學生而言,光是讀題都覺得吃力,可能因數據或資料過於多樣而無法分辨出何者屬於實驗變因、控制變因或操作變因等,難以判讀、分析題意與作答。

至於新型學測增加非選手寫部分,游夏老師認為,要能精確寫出實驗的結論與正確性分析,對大部分的學生而言是很大的考驗,不但得注意用詞嚴謹,也要能掌握實驗結果的意義,才能正確寫出答案,未來可能成程度鑑別上最關鍵依據。

游夏老師給新課綱考生的自然科探究與實作準備建議

1. 平日就要求自己依據實驗原理原則,至少對某一主題進行一次實際的探究與實作,並完整寫出一份符合科學方法要求的論文報告,讓自己熟悉如何設置實驗變因、控制變因,如何設計對照組和實驗組,以及檢驗實驗設計的正確性等,如此才容易對題目考評的項目做出正確的判斷,也才能選出正確的答案。

2. 要多看科學論文,學習找出其中的各種變因,檢驗那些是符合科學方法的步驟或原則,培養判斷論文真偽的基本能力,也才能應對現在的探究與實作的考題。

3. 將課本所倡導的科學研究方法原則,透過不斷的演練,來建立堅定的中心思想,才能在應考時有基本的判斷模式可循,不易因為慌亂而導致失誤。

延伸閱讀

王韻齡 王韻齡

王韻齡

親子天下記者

教育線記者,對教育政策觀察、現場故事和人物寫作有極大的熱情,以「一日媒體人,終生媒體人」為榮。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