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科系的「未來大學」初登場 將如何影響台大?

▲張軒綾提供

▲張軒綾提供

學生可以向校方提案開設自己感興趣的課程;畢業證書上可能寫著「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而非特定系所;並有輔導學生生涯的「學習規劃師」⋯⋯這些都是台大「未來大學」計畫的實施細節。未來大學是什麼?將如何改變台大和台灣的高等教育?

「以學習者為中心」 鬆綁體制解放校園 

在開放式的未來大學中,科系壁壘、校內外邊界將一一被打破,當學校成為給予支持與資源的輔佐角色,學生們的學習將不再受到侷限,能盡情探索、創造選擇。先前我們曾在〈台大勾勒「未來大學」圖像:最快111學年學院不分系〉一文中有詳細的介紹。

未來大學上路後,台大學生是否能轉換思維與心態,成為主動自發的學習者,迎接這場改變?參與未來大學相關計畫與討論的學生們現身說法,談及計畫背後的理念,與他們自身的故事。

「設計你的課程」 一堂在交流板破千讚的鋼管舞課

在鋼管舞課堂上,一位同學再次挑戰自己、成功爬上鋼管的瞬間,如雷的掌聲迴盪在教室的各個角落。因為發起台大109-2學期的「鋼管舞文化與實作」課,法律系大四的陳彥妏第一次遇到一群支持、互助的鋼管舞學員,也是第一次盡情討論關於鋼管舞的各項議題,經歷她在「大學期間最令人興奮的一段旅程」。

為了推廣鋼管舞,陳彥妏嘗試寫medium,也曾計畫在法律系之夜上表演鋼管舞,但後來因表演者人數不足取消。「當初我看到『設計你的課程』計畫,就想要挑戰看看D-School(台大創新設計學院)的底線。」陳彥妏笑著說。沒想到這一試,後來在台大交流版獲得1000多讚,並以遠高於當時開課門檻的票數,順利通過第一階段審核。

這是未來大學計畫中由學生自主提案的「設計你的課程」,學校會協助學生開設一門他們真正想要、需要的課程。

為了開一門「台大的鋼管舞課」,正式開課前陳彥妏與三位D-School的老師(城鄉所張聖琳、戲劇系謝筱玫、D-School陳懷萱)視訊,討論設計課程內容;到校外找一間能勉強容納17位學員的鋼管舞教室,並請兩位鋼管舞老師教授實作課;透過自學準備鋼管舞的文化與歷史,課前與D-School人員驗收簡報內容、討論出鋼管舞新手能理解的表達方式後,親自擔任每周課堂講者,從鋼管舞科普到後女性主義,帶領同學們討論相關議題。

▲ 資料來源:D-School,製表:侯宜萍、高季芃

▲陳彥妏提供

「我覺得這段經歷對我很重要,是我自己想學,也把學習過程打造出來的一個經驗。從小到大可能很多事不是自己真的想學的,或根本是爸媽要你學的。但鋼管舞不管是實作或文化,真的是我自己內在動機很強的事情。內在動機強的學習,比較能持之以恆,比較有效。」對鋼管舞的熱忱,支撐她走過多個錯過晚餐的備課夜晚,以及課程進度掌控不如預期時的挫敗感。

自主提案開課的經驗,使她更了解自己在鋼管舞領域中的定位,她也體會到:「燃燒熱情,必須是為了自己才有意義。」雖然透過課程連結許多資源與人脈,有人提議她成立社團、栽培課程接班人,然而同時面臨大四的律師考試,她必須做出抉擇。是為了滿足自身或他人的期待?清楚區分先後順序,才能讓熱情延續下去。

「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  跨領域學習不是夢

電機系大一的陳懷璞,在高中時以「魚能發電」專案,在英特爾國際科展得到大會二等獎,因而保送進入台大。他的夢想是以「魚能發電」科技創立公司,幫助全世界進行海洋探勘、魚類探勘。他花了很多時間去摸索未知的領域、思索自己到底要什麼。然而他覺得自己在追求創業的過程中,受到台大修課體制束縛,花掉太多時間學習自己並不需要的知識。

電機系有很多優秀的老師同學,還有很好的設備資源,但缺點就是loading太重了,讓我無法做我想做的事。且電機系在教的通常是路上通訊,而我創業需要的是水下通訊知識,所以這是我自己需要去研讀的。但我還要把系上必修修完,我覺得時間上就來不及了。若能有校學士,把必修都鬆綁,我就能以我的夢想為主軸進行學習,而不必按系上的安排走。」

 

▲陳懷璞提供

▲ 資料來源:D-School,製表:林知晴

「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舊稱空白學程),其實就是校學士的實踐。為了符合教育部「只有教學單位可以授予學位」的規定,台大設置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以這個新的教學單位,來授予跨院系的校學士學位。這個學位學程讓學生有更自由的選課彈性,可以自由選擇至少4個領域專長模組,來組成自訂必修。像陳懷璞這樣的學生,就可以透過這個學位學程,突破科系甚至學校的限制,學習跨領域的知識。若校方開設的領域專長學生不感興趣,則可自己尋求願意開課的老師,提出新的開課需求,校方會協助開課。陳懷璞就期待將來自己能申請讓台大跟海洋大學跨校合作的課程。

學生通過學位學程申請後,雖然擁有和雙主修一樣的選課優先權,但有些領域專長的課程開課頻率不一,所以學生還是要事先做好修課規劃,以免無法在4年內完成學業。目前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將在110學年度試行,開放10個雙主修名額,並預計於111學年度正式招收30位大二以上的名額。

「探索學習計畫」不休學也能找回學習動機

資料來源:台大教務處,製表:侯宜萍

根據台大教務處的統計,休學的人數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居高不下的數字是否反映了學生的迷惘或不滿?高等教育能否提供解方?

農藝系大四的謝見辰,上學期曾休學一學期至美濃實習。之所以做這個決定,他說:「我想直接到未來可能會工作的地方實習,去看看實際情況是怎麼樣,然後看我會需要什麼能力,之後回學校後可以去修相關的課或是精進自己的能力。」實習中,他觀察到農民對植物病蟲害較不了解,並發現園藝領域的重要性。因此這學期復學後,他最想做的就是修習這兩個領域的相關課程。

休學實習的經歷,使見辰知道自己為何而學,因而激發自我的學習動機、積極投入學習。回顧休學實習的經歷,他認為若學校能提供諮詢服務和認列學分的機制,則在選擇至何處實習及實習中遇到困難時,便能詢問老師,且復學後修課的負擔亦能少一點。

未來大學的「探索學習計畫」(舊稱流浪學習計畫)讓學生能擁有選擇休學以外的可能。學生提出申請後,可以至國內外的任何場域探索,流浪時間最多可有兩學年,藉此找到自我的學習動機,期間進行的計畫每學期可認列1至6學分。當面臨困難時,學校有輔導團可進行協助或諮詢。

目前,此計畫已開放讓台大大學部在校生申請,而初期的名額會落在30位左右。若成效良好,未來則可能擴大執行規模,如同台大服務學習的開課方式,由各系所自行開設。期望這能讓更多學生了解為何而學,並有助於降低休學人數。

▲(左一為謝見辰)/謝見辰提供

160個領域專長 打破系所界線 

此外,校內將開始推行的幾項措施,也與未來大學的願景有關。例如,今年九月(110-1學期)各系、院、所將開設約160個領域專長,就是因應「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思考所踏出的一大步。領域專長強調課程之間的關聯性,相較於過往,學生需如大海撈針般從上萬門課程中做選擇,藉由領域專長的課程組合,學生能得到明確的修課指引、進行有深度的探索。另一方面,當前大學普遍的系所分類,雖能確保由入門到專業穩紮穩打儲備實力,卻也限制了學生的彈性探索空間。領域專長希望能作為打破系所硬性架構的起點,為院學士、校學士奠定基礎,迎向開放式的未來大學。

▲資料來源:台大教務處,製表:高季芃

學習規劃辦公室 生涯輔導的得力助手

而當制度愈鬆綁、學生擁有更多選擇,陪伴式的引導與諮詢將會成為一大助力。新學期開始,教務處將會有「學習規劃辦公室」單位,幫助學習者釐清自身選擇,適時調整目標、解決問題。D-School副執行院長張聖琳說道:「因為議題本身改變太快、跨領域的複雜度太高,如何形成一個讓學習者能夠找到資源的生態系,這才是我們花很多力氣討論,想辦法讓它(未來大學)被孵化出來的關鍵機制。」當學生在學習規劃上遇到問題,如不確定要修習哪些課程來銜接未來的生涯發展,便可預約至「學習規劃辦公室」與「學習規劃師」面談。   

學習規劃師主要以學生學習狀況進行需求評估,協助連結學習資源,針對個人建議合適的學習路徑管道。目前學習規劃師由一位今年畢業的台大校友擔任,具有雙主修、輔系等多次生涯調整的自身經歷,也較能掌握校內相關資源和學生心境。學習規劃師將在與學生面談後提供轉介、引導等服務,同時也協助學生媒合各項學習資源,如:台大校友、業師以及專家智庫等。

資料來源:台大教務處,製表:侯宜萍、高季芃

台大推動未來大學 讓學生找回學習初心

根據台大108學年度教務處的統計資料,全校16000多位的在校生中,休退學比例約13%,並有11%的學生在大一時提出轉系申請。回顧過往的調查數據,台大校長管中閔惋惜的表示,若將學生放在連他自己都不喜歡的地方,對學生而言是人生的浪費,也是高教資源的浪費。他認為過去高等教育最大的問題,在於設下許多限制學生發展的框架,並說道:「高等教育應該要提供一個平台,讓human capital(人力資本)的能量能夠發揮出來,那才是我們高等教育真正投資的目的所在。」

為了讓學習者找回學習的初心,營造「以學習者為中心、開放式的未來大學」成為台大進行體制內改革的宗旨。當學校轉變為開放式的環境,學生可以更自主的探索、學習。校方提供學習者所需的資源,並給予嘗試的機會,成為信任並支持學習者的角色。

▲資料來源:台大教務處,製表:高季芃

法規限制與溝通難 成為推動未來大學阻礙

這一場由下而上推動的顛覆性變革,自2019年啟動相關討論,如今預計於新學期(2021年9月)開始小規模執行。然而以史丹佛2025為首,國外其實早已驅動大規模的高等教育改革。在漫長的兩年中,台大未來大學經歷了哪些困難與挑戰?

「對於大學,真正最大的困難,就是各種法規限制,」管中閔校長嚴肅的說道。對於台灣想要推動體制內改革的大學,教育部的法規限制是一大考驗。因此去年底開始,台大每個月會召開一次未來大學推動會議,討論解決方案推行時可能面臨的法規障礙。今年(2021年)6月核心方案已通過校務會議,需要教育部核可後推行的,則前進教育部送審階段台大採取「邊做邊改」的策略,爭取教育部逐步放寬限制,然而審查制度造成計畫推行遲滯,仍是大學轉型所需面臨的難題。

此外,鬆綁體制一方面使學生不再侷限於本科系、有更大的探索發展空間,另一方面,卻也可能造成系所的威脅與不安全感,因此溝通與凝聚全校共識並不容易。D-School院長陳炳宇坦言:「整個台大都非常尊重每一個人的聲音,包含學生、老師、職員。但是進行體制內改革得要說服所有人,這其實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未來,D-School將開設一堂「設計你的大學」課程,學生、老師、職員都有機會一同參與,討論屬於年輕世代的未來大學,藉此促使未來大學能為台大帶來持續性的影響力。

最後,未來大學能為學習者建築夢想的改變正逐步落實中。像是領域專長已取得校內過半數系所的共識,調整課程、重新定位,開啟探索導向、多元發展的學習模式;原有的法規被提出和修改,藉此符合體制內的改革。在方案一一上路後,是否能帶動全校學生參與這一場顛覆高教傳統的改革實驗、創造更多可能?台大能否發揮高教領頭羊的號召力,在不久的將來帶動一場台灣的高教改革運動,如同管中閔校長期盼,「在未來3到5年內就會開花結果」?

延伸閱讀

林知晴、侯宜萍、高季芃 林知晴、侯宜萍、高季芃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