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學十二年不一貫?雙語教育前要解決的三大問題

2018年起,政府開始推動「2030雙語國家藍圖」,但在實行雙語教育前,若能先改善台灣的英語教學環境的困境,勢必能穩固雙語教育的鷹架,蓋出穩固的高樓。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2022教育年會|為幸福而教 報名請點此

英語能力的好壞會影響社會階級流動的機會,儼然成為一項重要的社會資本。包括日本、韓國在內的東亞國家,都很重視英語,英語學習蔚為風潮。

臺灣也不例外,從小學到大學,英語是唯一共同必修的外語。

2018年起,行政院全力推動「2030雙語國家藍圖」, 主要目標正是要提升全民英語力及國家競爭力。然而要落實雙語教育,學生的英語能力必須有一定水準,上課才能聽懂教師講的話。

若能先檢視臺灣目前英語教學的問題或不足,進而解決,絕對有助於雙語教育的推動。

中小學英語力雙峰現象嚴重

十二年國教課綱規定,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教英語,臺北市的英語課甚至從小一就開始,很多孩子更是從幼兒園即接觸英語,到了大一還要修通識英語課。臺灣的孩子們學了十二年的英語,大學畢業之後的英語力卻無法達到企業要求的門檻。

《2018年臺灣大型企業人才國際化及外語職能管理調查報告》顯示,企業要求新進員工的多益(TOEIC)成績為582分,而2017年臺灣的大學生多益測驗平均成績僅514分。

再看中小學生的英語力,「雙峰現象」嚴重。

根據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的統計,108與109學年度參與國中小英語文補救教學學生人數近二十萬人。109學年度國中會考英語科待加強(C)的學生人數比例為26.74%。

其中,國中英語的M型化現象不分城鄉,即使位於臺北市蛋黃區的國中也存在英語雙峰現象。七年級英語教師在班上教學時,可能會面對連26個字母都背不起來的學生,但也有某些學生英語講得非常流利,就像外國人一樣。

英語力的差距從小就十分明顯,這與父母的社經背景有關。

到高中階段,除了非常前段的「明星高中」外,英語力M型化情況同樣存在。

以我的教學經驗為例,二十年前我在花蓮市某高中任教,當年的學生都經過考試篩選,但班上四十多位學生有半數不知道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等基本詞性的概念,連student是名詞都不知道。這二十幾年來,英語力落差的問題持續存在,甚至更加嚴重。 

雙語教育前,先解決三大問題

在臺灣,學生花了十幾年時間學習英語,仍有許多學生基礎英語能力不足。

除了大環境缺少英語使用情境,小學、國中、高中三個階段的英語教學,從師資培育、課程內容及教材編寫,到教師實際教學內容都缺乏連貫性。

雖然目前是十二年國教課綱,理應十二年一貫,但在現實中,國小、國中、高中這三個教育階段的英語教學,有著明顯的斷裂,導致每個階段都有學生放棄英語。

日積月累下來,英語 M 型化的雙峰現象隨著年級增加而更嚴重,也更難補救。

問題一、缺乏使用情境

除了在學校,臺灣的孩子並沒有使用英語的生活情境。

學語言,環境很重要,如果把一個小孩丟到美國或英國,孩子勢必要和當地人互動,時間久了自然會講英語,至於能講得多好則是因人而異。

在臺灣,除了學校,沒有太多使用英語的環境。上了大學,學生如果不是念外文、英語等相關科系,多數就回到中文為主的學習,原文教科書也往往有中文版,或直接用教師寫的中文教科書,以至於多數大學生連在學校接觸英語的環境都沒有了。

所以,很多非外語科系的大學生反而覺得英語能力最好的階段,其實是高中畢業準備升學考試的時期。

問題二、師資未充分預備

自1998年教育部將英語教學向下延伸至小學階段,因為政策推得快又急,在師資預備上,可能只是讓教師受過短暫訓練、考過某類英語檢定,就到國小去教英語,成效令人擔心。

畢竟英語教學是門專業,教師自身英語能力好,不代表能教會學生。

英語教學還需搭配教學法的訓練及語言學、語言習得的基本知識,才有可能教好英語,將英語轉化成學生可以吸收的教學內容。

問題三、十二年的教學內容分三階段斷裂

目前國小、國中、高中的英語教學,多數教師是憑著自己過去的學習經驗在教學,不一定認識、理解不同階段的教科書內容,導致國小、國中、高中的英語教學各自為政。

舉個例子,我在臺北帶國中、高中英語教師社群共備課程的過程裡,曾經發現同一個文法概念,國中、高中教師誤以為學生都學過或者未來會學到,所以都跳過不教。

當我發現這個現象時,深入了解才知道,原來這些高中、國中教師當年念國中時,這個文法的確在國中出現,是國中英語課教學的內容之一。

然而,這些年課綱早已經過調整,教材內容也簡化了,以致有些文法移到高中才教。而對國中教師來說,因為認定教材已經刪除,那麼自然就是留待高中再教了。

弔詭的是,國、高中教師所接受的師資培育都是中等教育學程,也就是說,他們接受的是同一套師培,但到了不同教育階段的學校教書後,卻不會去看彼此的教材。

許多教師只憑著過去的學習經驗,覺得這個文法好像在哪裡學過,才會出現漏教問題。更別說,國小和中學的師培制度是不同的兩軌,只有某些基礎科目一樣。

國小英語教師與中等教育階段英語教師,兩者在養成過程中學習的內容差距更大,又有多少國中小英語教師認真去理解其中的差異?

不只英語教師的教學斷裂,研發編纂國小、國中、高中英語教科書的團隊,也是三群完全不同的人。這也可能影響教材的連貫。

建立雙語教育穩固的鷹架

因此,國小、國中、高中這三個階段,從課綱、教材的編寫、課程內容難易度的調整,到教師之間對不同教育階段彼此的理解,都是斷裂的,我們如何期待中學與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能十二年一貫?

在這般斷裂的情況下,導致前一個教育階段並未替下一個階段建構穩固的鷹架,因此,在進入每個新的教育階段之際,都會有部分學生對新的英語模式與內容感到挫折。

日積月累就變成討厭英語,進而喪失學習的興趣,最終放棄學習。

今天我們高談雙語教育,但如果學生的基礎英語程度不好,你要他用雙語在其他學科的課堂上進行高品質的學習,恐怕是緣木求魚。

所以在推動雙語時,首要之務是先解決上述英語教學的種種問題。畢竟地基沒打好,如何期待能蓋出穩固的高樓?

*本文摘錄自親子天下出版《雙語教育:破除考科思維的20堂雙語課》,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林子斌-雙語教育

博客來親子shopping誠品金石堂momo讀冊

延伸閱讀

林子斌 林子斌

林子斌

臺師大副教務長/臺灣雙語教育師資培育舵手

英國倫敦大學博士,現臺灣師範大學副教務長兼教學發展中心主任。也是臺北市、新北市數個雙語與英語社群指導教授。 不止擁有在臺教學數十年經驗,也曾任教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家教育學院,及擔任英國伯恩茅斯大學全職研究員,孕育國際觀點,並發展出最適合臺灣的雙語教育策略。 近一年來受邀的雙語教學演講逾百場,進班觀課逾八十堂,已協助上千位教師增能雙語教學。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