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線上教室的3種感覺,不怕學生「斷了線」!

因為疫情的關係,實體教學轉線上,只是幾天下來,不少老師都有個發自內心的疑問:「我這麼用心準備了,學生為什麼還是不來?」其實,不論是實體教室或線上課程,課堂上最重要的還是「人與人的連結」,但既然碰不到面又該怎麼連結?建議可以先從6個問題反思當前的教學狀況……

▲ 莊越翔老師提供

▲ 莊越翔老師提供

這兩週因為疫情的關係,實體教學轉線上,看見很多老師抓緊時間,增能各種線上課程的技術,很令人感動。只是幾天下來,不少老師都有個發自內心的疑問:「我這麼用心準備了,學生為什麼還是不來?」其實,不論是實體教室或線上課程,課堂上最重要的還是「人與人的連結」,但既然碰不到面又該怎麼連結?建議可以先從6個問題反思當前的教學狀況……

有的學生沒有走進我的會議室,曠課一整天,打電話也不接,線上也作業全留白,分組總是少了他。有的學生進來會議室也不參與課程,參與課程的時候還鬧板亂開麥克風,打斷了上課預計好的流動。這兩週因為疫情的關係,實體教學轉線上,看見很多老師用超英趕美的速度,預備線上課程的各種增能,很令人感動。

但最近幾場教師線上的分享結束後,都有老師提到類似的問題:「我這麼用心學線上了,學生為什麼還是不來?」

有的孩子訊號穩、資訊設備佳,但打從心底跟你斷線,他的電腦跟手機始終來電,但師生的關係早已斷電。我想,不論是虛擬或實體,即便科技教學能力升等,或是電腦設備的建置完整,教學始終還是要回歸人與人的關係。

視訊教學的遷移,是一面現實的鏡子,學生更有主導權,決定要不要跟鏡頭前的人學習。當學生認同你或喜歡你,你用很簡單的方式講述線上課,他仍然會珍惜每一次上課的時間。反之,當學生討厭你或不認可你,你用再多的設備互動技術,他仍舊打開手機,對你不理不睬。

我想,人與人之間關係不怕衝突,有衝突至少還有回應、還有底線。害怕的是無止盡的斷線、離線。在教學中,你面對的不是冷冰冰的螢幕,仍然是有血有肉的「人」。以下提出6個問題、建立3種感覺,來幫助老師反思,如何上一堂有人味的線上課?

當你發現學生跟你斷線了,可以先問問自己幾個問題:

1. 他在實體的課時候也斷線嗎?

2. 他在其他課的時候也斷線嗎?

3. 斷線背後的環境因素有哪些?

4. 斷線前方的人際因素有哪些?

5. 有哪些人或資源可以幫助我?

6. 我願不願意去尋求這些支援資源?

這些年走入萬華陪伴高關懷青少年,進出各個縣市的社工安置與地方法院,跟這群被學校退貨的孩子們走在一起,感受到無盡的無助感。這才體會到那些學習動機低,是源自於家庭失能,導致放棄學習的占多數。要從根改變的是父母的價值觀,老師能做的只有修剪外觀,施點肥料,至少不長歪,甚至可以長得好一點。

線上教學,讓學生想要跟得上,切記要先建立3種感覺:儀式、安全、歸屬

1. 「儀式感」

讓線上教學這件事變成一種儀式,你會想辦法讓週邊變得正式。就像是在家辦公備課的時候,我會離開床,走回乾淨的書桌、我會穿上衣服,不會裸露上身。播放熟悉的輕快襯樂,讓自己有精神。進教室也一樣,當你的第一張簡報製作吸睛、當學生第一眼看到你的時候是衣著整齊、當他聽見你播放上課的鐘聲響起噹噹噹、背景布置成教室黑板的樣子而不是床的世界,那種教室上課的感覺馬上起來。

2. 「安全感」

線上同步要讓學生跟上腳步,首先是「操作上的安全感」。明確的步驟拆解,要點選哪個地方?製作成明確的 PPT 步驟,同時也思考手機、平板跟電腦的介面有些微不同時,我能不能讓學生也知道怎麼操作?當他不知道怎麼做,當然就不想跟。

再來是「心裡的安全感」,讓他知道來到網路發聲、留言是會被接住的。當他抱怨難過或是有問題舉手時,不會被忽略,是會有人回應、看得見的,就像是原本課堂當中舉手與不舉手,有些孩子不舉手是因為曾經被老師否定過,或者不被老師看見,就再也不回應了。

3. 「歸屬感」

讓他一想到你的課程就想要回來,首先他在教室裡要有被需要的感覺,當一個人被重視被需要,就會有價值感。被遺忘的人,不會想要回到那個空間的。例如,可以賦予學生一些線上的工作:

1. 平常愛比較輸贏的:給他當加分板主,只要他抓到有人亂改加分板就加分,看到誰鬧板,就文字回報老師糾正。

2. 平常愛講話的:請他當麥克風值日生,提醒老師提問時,你第一個回,班上只有3個人有這樣的權限,當然找示範互動學生還是要找幾個,回應比較有建設性跟有質感的。

3. 平常比較沉默的:請他幫忙聯繫出缺,幫忙老師看有誰沒來,班群組回報座號姓名(即便老師自己有科技工具,可以迅速掌握到),但讓學生覺得有事做,能幫忙,他們就覺得自己有價值。

4. 平常愛搞笑的:請他中場講笑話,老師掉線的時候,就是你的舞台,老師沒有回來的時候,請讓班上維持歡樂。

5. 鬧到不行的:請你當做緊急救火隊,老師斷線的時候,第一個 Call 我,老師沒聲音的時候,第一個開麥譴責我。

回過頭來,我並不是覺得科技素養、線上教學的工具、精美的簡報不重要,這些學起來,都可以優化我們的課堂。只是人性與科技兼具,才不會視訊艱鉅。

回歸到學生為什麼不進教室?老師自我覺察與自我精進能力要足夠!

我願不願意改變我的教學方式?

我願不願意放下一些框架與應該?

我是不是調整一下課堂上的彈性?

也調整我願意嘗試新事物的彈性?

我是不是動不動就發脾氣?

飆完以後,學生也不再回應你了?

當一個願意學習的老師,才會有願意跟你學習的學生。人際關係很難,因為每個人都出生自不同的人生道場,但願有老師的課堂,就是從心看見一個典範的地方。祝福疫情盡耗,早日返校。

本文轉載自專業想粉絲專頁,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莊越翔 莊越翔

莊越翔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專業想工作室首席講師、教學活動設計師、高關懷同行者、校園演說家。認為教學活動不只是活動,透過延伸設計,帶領引導反思,讓互動也賦予生命力。深入人心的教學,不只有趣,還要有感。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