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心裡苦但不能說!那些老師沒有告訴學生家長的事......

老師們跟其他上班族一樣,有很多令人抓狂、辛酸或疑惑的事,不好跟家長、孩子說,只能彼此取暖。兩位快40歲的中生代老師密友被記者逼問究竟有哪些不能說的事,結局卻藏了洋蔥……。

▲ Shutterstock

▲ Shutterstock

老師們跟其他上班族一樣,有很多令人抓狂、辛酸或疑惑的事,不好跟家長、孩子說,只能彼此取暖。兩位快40歲的中生代老師密友被記者逼問究竟有哪些不能說的事,結局卻藏了洋蔥……。

 「今年強尼竟然把椅子舉起來摔!」「剛才莉莎的媽媽打電話跟我講這件荒謬的事,我急得快瘋了!」「這是什麼規定?這些行政單位的人有事嗎?」

就跟其他上班族一樣,老師們的工作現場,也常有令人傻眼的時候,但是不能跟學校的主管或父母、學生說,只能互相取暖,彼此來點笑點。雖然工作本來就有苦有樂,但這些談話內容多半不脫我們的孩子,甚至可能跟我們關係密切。《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訪問了二個老師,原來旨在談友誼,卻意外發現他們彼此傾吐、以及在老師群組私聊的話題,帶著讀者一起關心他們,為老師們打氣,也留意老師不會說出來的事情。

那些老師的苦衷和期待

弗格森(Trevor Ferguson)跟蓋伯瑞爾(Amy Gabriel)已經在佛羅里達的小學教數學和科學16年了。教書的第一年時,他們在一場會議上認識,因為當時其他人都很資深,這二隻菜鳥就自然而然成為好朋友,一起討論在工作上遇到的各種鳥事,也互相扶持,一路走來經歷許多個人和工作上的里程碑。他們也在訪談中,分享了不會告訴家長和學生的事,歸納出老師的苦衷和期待。

老師也是人,也有身心俱疲的時刻。為了帶動班級氣氛,老師常常得在學生面前唱作俱佳,一整天都在自high,時時刻刻要正面樂觀地鼓舞學生。但是他們跟我們一樣,也會累,也會有覺得不知道該怎麼撐完一天的時候。不過,更糟的事,在撐完一天後,家長下班了,跟家長的熱線才要開始。

這代表老師們上班期間也需要放鬆,可以適度地調整教學活動,不要累壞了。而學生與家長可以做的,就是盡量依老師提過方便聯繫的時間找老師,避免在老師已經很累、或事很多事情擠在一起的時候,一股腦的對老師叨叨絮絮。

老師也需要摸索。大家對老師們的期待很高,好像什麼都難不倒他們,從功課到教養,都想跟他們要標準、正確的答案。但是在價值觀快速變動的時代,老師們也需要摸索與調整,找出學生真正的問題。弗格森記得,曾有資深老師告訴他,當學生不乖時,就罰他們抄寫自己的名字或單字、課文。這一套在現在其實可能已經不管用了,弗格森只好找其他人討論、想辦法跟學生建立關係,也讓學生了解老師們的期待是什麼。

老師對科技也是又愛又怕。隨著科技發展,很多在學校沒有學過資訊科技的老師,都被推到運用科技的第一線上了,科技工具方面的教育創新更是席捲全球。

老師們的專長畢竟是教育,而不是科技,但如果對遠距教學或新教學工具稍微遲疑,就可能被視作創新的絆腳石。弗格森和蓋伯瑞爾都還算會用新的通訊科技、手機、平板與電腦的功能,腦中卻也難免有浮起問號、需要從頭學起的時刻,而且充滿壓力。像是因為新冠肺炎,突然要會用好多種視訊程式。小到怎麼開啟一場Zoom會議、大到如何錄影與編輯一部成功的線上教學影片,都需要很多人的支持。

更辛苦的是,他們還要教學生、家長怎麼用,跟家長溝通這些繁複的事情,或是被家長質疑,為什麼要這麼麻煩、這麼難用。其實,老師也學得很辛苦,也一樣又愛又怕;但為了教會學生和家長,他們願意。

學生需求得滿足,老師就滿足

老師希望大家看到孩子成績、分數之外的事情。不管是什麼樣的學習,最後總是有一個數字,來詮釋學生學得怎麼樣,以及老師會不會教。弗格森說,決定這些分數的,是來自大人們自以為合適的衡量項目與給分標準。事實上,每一堂課、每一個狀況、每一個孩子都不一樣,而且老師除了教考試測得出來的事情之外,還要處理很多動態因素,像是孩子的情緒、社交問題等。蓋伯瑞爾自己有3個孩子,除了成績,她知道孩子的感受也很重要。她問,為什麼社會各界不是關心孩子的整體發展,而只用分數衡量教與學的成敗?

老師也有職場中生代的苦。中小學生的家長們,多在難熬的職場中生代,也是同時要面對長官與下屬、擔心升不上去又會被後被取代的三明治一族。很多人以為老師的工作是鐵飯碗,一年一年教下去就好了,相對輕鬆、壓力小,哪懂得父母們在社會上求生存的苦。

事實上,老師們也一樣。快40歲的弗格森和蓋伯瑞爾,就在這不上不下、跨世代價值交界的尷尬處。他們說,剛開始教書時,教育領域還很保守,老一輩的人直言告訴他們,想要改變現狀或創新,根本想太多,最好不要多管閒事,兩人受到很多挑戰和挫折。

但現在,教育改革的理念廣被接受,很多學校也大量招募年輕人,鼓勵他們投入創新,但中生代的兩人已經不會被視為、納入年輕老師的陣營了。被視為「老人」的兩人,覺得有點失落。

記者在訪談最後問,那麼,要怎麼支持老師們呢?

讓記者深受感動的是,她一直在問老師需要什麼支持,結果這兩個老師的回答,多是關於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支持。這個結果,透露了老師們的情操。

兩位老師說,因為當孩子得到所需的支持、學生的需要被滿足時,老師的需求,也就都被滿足,什麼都不缺什麼了。

延伸閱讀

黃敦晴 黃敦晴

黃敦晴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親子天下、翻轉教育特約專欄作家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