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例子」吸引學生

利用「例子」吸引學生

利用「例子」吸引學生

經常有人這樣問我:
「要怎麼教書才會有趣?」

我都這樣回答:
「因為我知道很多有趣的事情。」

有趣的事情,並不是只讓學生單純"哈哈哈"的大笑而已,
畢竟那是屬於諧星的世界,

雖然很多人也都說,
老師就像是個表演者一樣,
 
 
我也不否認,表演對我來說,也是一件有趣的事。
 

有趣,對老師來說很重要。
換句話說,老師也必須讓自己「有意思」才行。
 
 
如果有許多有趣的題材,
就很容易舉例,

我之所以喜歡看youtube上的各種影片,
就是因為我覺得影片,將世界拉進到我的身邊,

我可以知道當時人們流行的內容,喜歡的東西,
也可以順便思考哪些可以配合課程,並分門別類。

之所以寫部落格收集影片資源,
其實是為了別人,因為我覺得我發現的資源,
如果只有我用,那不就可惜了這份巧思創意了。
 
 
不過有趣歸有趣,要切記一個事情,
你的聽眾是學生,重點不是你覺得有趣,
而是他們會覺得有趣。
 
  
  
 
舉個例子來說:
孫策是誰?我想老師們應該都知道吧
因為對我們來講是常識。

有空可以去問問學生,
就會發現有不少人沒聽過了,
 
 
然後請老師們去問學生易大師是誰,
相信會更多人舉手,

我想很多老師應該也不知道他是誰吧,
因為我們時代的樂趣,跟他們時代的樂趣已經不同了。

說真的,不是他們沒常識,
是他們的生活中慢慢已經沒有這些東西,
不像我們以前的生活會被這些東西圍繞。

所以我們要貼近學生的生活,
而不是死守著自己的思緒,堅持不改變。

並不是說真的要跟著學生去打LOL,
說真的,我也不打,
不過裡面在玩什麼我都知道,
甚至我還知道特定角色的特徵功能,

因為我覺得看學生喜歡玩的東西,
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當你開始有學生喜歡的題材之後,
就會讓學生覺得「真有趣」「超開心」。
 
 
 
其實就算不斷的強調課本的內容,
這邊重要那邊重要,妳也很難獲得學生的共鳴,

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太過於頻繁的重複,
只會讓學生覺得「是這樣講也沒錯啦」,
然後左耳進去右耳出來。
 
 
 
我每年的學校教學,都會改變一些,
例如科學方法,今年,我就用一個很有趣的影片,
來作為我的教學主軸。
 
 
 
觀察→提出問題→參考文獻資料→提出假說→
設計實驗→討論數據→結果結論
如果不符合假說,再重新設立新的假說。

這段雖然是科學的主軸,
但是學生初次見到這麼多"順序",
會覺得很無趣,又是一個要背的東西,
而且也很文謅謅,讓人覺得心煩。
 
 
但教學,就像是把課本內死死的文字,
化成蝴蝶般的飛舞起來的技巧。
 
 
"我們畢典要表演什麼"
http://melances.pixnet.net/blog/post/159224729

看完之後,再讓學生講出哪個部分代表科學方法的順序,

(觀察)到要畢業典禮了→提出要表演什麼的(問題)→(參考)大家的腦袋→開始(提出假說)→(實驗)看可不可行→討論不可行在(重新假設).........→(結論)決定演遊戲王→(結果)爸媽看不懂。


這不就是個科學方法的標準例子嗎?
科學方法,就是一個解決日常生活中問題的方法,

真的要像課本,看到麵包上面有洞,
所以我去查資料,做實驗看看為什麼有洞。

老師可能覺得,這個是很有趣的實驗;
但如果我是學生,我應該只是很無腦地跟著做實驗吧,
結果做完有發現洞,歐耶做完了。

我覺得這不是教學的真義。
 
 
 
 
所以我覺得,如果你有許多「有趣」的題材,
你就很容易「舉例」。

藉由舉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
讓學生能融合在情境中感受,

對於知識的傳達,是非常有幫助的。
 

米蘭 米蘭

米蘭

新北市土城區土城國中科任

一張嘴、一隻粉筆、一塊黑板的故事。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