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課綱上路週年,高一生的真心話:理念有8分,現實僅2分

不過,這些是108課綱首創,多數學校並沒有前例可循,師生一起「摸著石頭過河」,許多高一生迷惘、憂慮著,除了原本要照顧的學科課業以外,該投注多少時間準備這些學習歷程檔案們、要達到什麼標準才是一份好的學習歷程檔案?

▲ 圖片僅供示意,非受訪學校與當事人。曾千倚攝

▲ 圖片僅供示意,非受訪學校與當事人。曾千倚攝

108課綱(十二年國教課綱)上路將滿一週年,首屆高一學生,面對改變中的新制,感到最焦慮的是哪些部分?《親子天下》邀集了北部3位高一生,暢談自己過去一年來面對新課綱的適應和感受。高一生對新課綱中每學期都需準備上傳的學習歷程檔案、3年至少18小時的自主學習計畫,現場真實的感受為何?

108課綱上路即將週年,在高中階段,最顯著的改變是,學生每學期要運用「學習歷程檔案」平台系統,上傳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等,做為3年後申請大學時,校系參考使用。此外新課綱也規劃,為了能讓高中生探索自我,每週有「彈性學習時數」,從高一到高三上,每名學生至少必須有18小時的「自主學習」:自訂計畫主題、目標,運用彈性學習時間完成自己的自主學習計畫,而這也是許多大學科系參採的項目。(看更多:高中每週增彈性學習時間,如何有效規劃「自主學習計畫」?)

不過,這些是108課綱首創,多數學校並沒有前例可循,師生一起「摸著石頭過河」,許多高一生迷惘、憂慮著,除了原本要照顧的學科課業以外,該投注多少時間準備這些學習歷程檔案們、要達到什麼標準才是一份好的學習歷程檔案?

《親子天下》6月底深度訪談了3位雙北應屆高一生,分別是來自師大附中的黃同學、台北市成功高中的曹同學,和板橋高中的林同學,表達他們接受新課綱教育近一年來,內心的困惑和迷惘:

迷惘1:課業成績丶多元表現難兼顧,時間再多也不夠用

被稱為「新課綱白老鼠」的高一生,普遍感到困惑的是,過去學長姐好像可以「高一先玩一下社團,課業到了高三再拚」,但108課綱來臨,老師卻提醒他們:學習歷程檔案要從高一開始準備,無法鬆懈, 「高一、高二就得努力拚這些多元表現、自主學習,再加上原本的課業,一點都不能鬆懈,」黃同學無奈說。

曹同學也認為,今年的高一生,感覺上比「前人」累很多,「學習歷程檔案要我們兼顧課業成績和多元表現,根本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時間很不夠」。林同學也說,身為新課綱第一屆,沒有過去的經驗值可參考,不知該如何調整時間比重? 究竟該把主力放在課業,還是多元選修或自主學習? 這些年年要上傳的資料,絕不是高三再開始弄來得及的。

迷惘2:自己的自主學習成果好鳥,申請大學時,大學也看不上眼吧!

雖然自主學習時數高中三年完成18小時並上傳成果(多數為高三上學期以前完成,因高三下要準備大學申請入學)即可,但許多高一班導師建議學生,最好高一先完成一件自主學習計畫,不要拖到高二。從國中就喜歡生物的黃同學說,他很幸運,遇到的班導正好是生物老師,能提供學長姐做過的實驗資源,帶領有興趣的同學空檔可以去實驗室做實驗。不過,他自己高一上自主學習設定的主題「生態池微生物觀察」,結果並不如預期,上學期沒做完,只好利用下學期完成。

曹同學高一上學期的自主學習計畫是和同學合作「寫程式」,但他給自己的學習歷程檔案只打60分,原因是「覺得內容很爛,心態上也就是抗拒、不想完成」,他觀察其他同學情形都差不多,「全班做得好的,頂多只有2、3人吧!」

林同學也對自己的學習歷程檔案沒什麼信心。他說,看不出班上有誰做出好的自主學習計畫,甚至,大多數同學那堂課時間都在滑手機,「可能期初隨便寫一個計畫,後來老師和自己都不管了,」最後也就無疾而終。

他給自己的學習歷程檔案打了剛好及格的60分,因為:「上傳的內容和未來想申請校系無關,只是做一個樣子而已;貌似傳了很多東西像是小日記、學習單等等,但內容都是空的,覺得沒什麼用。

迷惘3:有資源的學生,才做得出優異的自主學習計畫?

很多重視自主學習計畫的高中,上下學期末都舉辦了成果發表,展示出好的作品供其他學生觀摩參考。例如,台北市某高中有人自主學習計畫做「斑馬魚DNA研究」,同學間不是好奇著怎麼做出來的,卻流傳著:「聽說他家很有錢,能做這種實驗好厲害......」

曹同學分享,自己班導和課程諮詢老師,在彈性學習時間都會不時「巡堂」,關心一下同學的自主學習進度。林同學聽聞後感嘆,明星高中的班導好像比較認真在監督,該校並沒有「微課程」,老師好像也不太關心班上同學的自主學習計畫,他憂心:是否成前三志願高中學生資源較多,才做得出完整的學習歷程檔案?社區高中生就算學測努力衝一波,但沒有漂亮的學習歷程檔案,申請大學時,會不會差太多?

迷惘4:興趣志向未明,如何決定自主學習計畫主題?

因為多數學生都還沒發展出確定的志向,不少高中生認為最困難的是,高一就要想出自主學習的主題,到底要做什麼?以及自主學習成果,到底符不符合未來申請校系的要求?曹同學說,每個學期初光是想題目,至少就得花上1、2個禮拜。黃同學則懷疑,花了一整學期弄出來的作品,最後到底「有沒有用」?會不會只是浪費時間?

林同學則苦笑說:「像我高一上做的自主學習成果,就已經確定用不上了。」他一開學,跟著幾位有管道的同學,拜託一名老師指導他們化學領域的自主學習題目。但是,經過一年學習的洗禮,他滿確認自己以後不會讀化學。林同學質疑,高一就要想好自主學習的方向,是否等於逼大家提早決定未來要念什麼?

3位高中生也發現:有人放棄吉他社、改選生物研究社 ;也有人特地加入學生會,這種「看起來很有用」的社團,似乎只為了「強化履歷」。熱中學生會事務的林同學觀察,許多來參與學生會活動的同學,並非想要服務付出,而是因為學生會會舉辦有關學生權益的分組討論,最後會形成書面報告,「可以拿來上傳學習歷程檔案」。他也感慨,自己參與學生會、辦活動等,學到很多東西,但都是無形的,很難拿來做成檔案上傳。

心得:新課綱立意良善,理念8分現實2分

受訪的高一生,多半肯定108課綱的設計,對學習能力強、未來大學校系已有明確志向的學生,是一個很好發揮的舞台,但「對其他大多數、志向不明的人是顧不到的」。曹同學分析,108課綱設計立意是好的,如果滿分10分,可以給到8分,但落到現場執行面:「只能給1~2分吧!因為非常缺乏配套和協助學生的資源,一整個很混亂。」

高中生普遍期待,老師可給予更多且明確的生涯指引,協助志向不明的學生釐清方向。但目前他們的感受是,有些老師自己也不很清楚怎麼做,或是工作太多、太忙,實際上能給學生的協助有限

台北市復興高中校長劉桂光很明白學生的焦慮,他也親自指導了一名高一生的自主學習計畫,「我們很清楚自主學習的成效不光只是看產出,而是讓學生了解可以透過方法、策略學到他想學的,並從中得到學習的樂趣,即使失敗了也沒關係」。劉桂光說,這名學生本想學著寫一個程式來跑資料,結果沒有在18節時數內完成,「如果就計畫來看他只得到3、4分吧(滿分10分),但就他的進步幅度來看,卻可以得到7、8分」。而這名學生也再接再厲,繼續申請自主學習計畫,還帶了另一名同學也來找劉桂光指導自主學習。

劉桂光藉此鼓勵所有高中生,不用擔心自己的計畫不夠完美,即使校長、主任和老師們, 面對自主學習這個全新領域,也都要和學生一起共學,沒有人天生就會。

此外,教育部規定學習歷程檔案,高一下學期的上傳截止期限是7/20,但各校自訂的底限平均提早1至3週,以方便老師認證作業,也有很多學校卡在期末考時,讓許多高一生感到手忙腳亂、又要準備期末考又要上傳檔案,壓力很大。瑩光教育協會理事長藍偉瑩認為,上傳檔案時必須給學生沉澱、反思歷程的空間,建議學校應放寬期末上傳的時限,才是課綱設計的初心。

延伸閱讀

王韻齡 王韻齡

王韻齡

親子天下記者

教育線記者,對教育政策觀察、現場故事和人物寫作有極大的熱情,以「一日媒體人,終生媒體人」為榮。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