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課綱亂象:為何學校只想拿「彈性學習時間」來補強國英數?

108課綱上路一年,原先立意良好、期待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新課綱,到了教學現場又變成了什麼模樣?以下為瑩光教育協會理事長藍偉瑩,分享對自主學習現況落差的看法。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在前一本書的新書發表會時,我遇到了一對首屆適用108課綱的高一生母女,她們聽完了整場對談,並拿著書來給我簽名。這個女孩看見我便說:

「學校強迫我們彈性學習時間選擇一個補強性教學,只能從學校安排的國文、英文與數學中選擇。最後我只好選了國文,但老師從開學到現在只是帶著我們寫了前5課的主旨,我真的不懂!這跟上國文課有何不同?我想做其他事情。」這對母女問我,學校真的可以這樣嗎?我回說這是違反課綱的,因為學生有權利不選這個補強性教學,學生是可以申請自主學習的,她們問能如何爭取,我建議直接跟學校溝通,但說真的,不得不承認也許 1999 專線或署長信箱會相對有效。除了這對母女,台灣還有多少適用 108 課綱的學生面臨了相同的情況呢?

不幫學生安排好學習 形同浪費?

有些學校和老師認為,學生根本不會有自主學習的能力,也不懂得選擇或安排自己,所以連學生的自主學習都幫他們安排好要學什麼了。這件事真的很弔詭,如果自主學習是新課綱為了學生終身學習所安排的一種學習體驗,為何學校和老師會認為「學生應該要會自主學習,才能自主學習」,而不是「因為不會自主學習,所以才要讓他們自主學習」呢?如果以這樣的邏輯來看,「會數學的學生才能學數學」、「會音樂的學生才能學音樂」,這不是超級矛盾嗎?

學生到學校就是要學習與發展,所以可以不會、可以失敗、可以調整,直到學會。為什麼不將自主學習的時間就當成學生在學習如何學習呢?如果一個學生3年來每週花1小時,最後學會了自主學習,養成了學習的習慣,這樣的成果對於一生的意義,應該遠大於取得優異的學科成績吧?

這就如同,當學校反映了實施上的困難,主管機關應當思考的是如何協助學校解決困難,卻選擇了改變規定,讓學校有些彈性,但仍然沒有提供協助。

這樣又如何期待學校有一天能夠有能力真正上路呢?

突破窠臼 偏鄉小校率先落實新課綱

主管機關預設了某些學校要落實新課綱是困難的,但真正了解教育現場情形後,便會發現,我們以為的偏鄉或小校反而努力實踐,即使有困難也設法突破,只因為想要給偏鄉的孩子更大的世界。而那些宣稱實施新課綱有困難的,往往是相關資源充足、學生素質較好的學校。到底是無法做,還是不願意面對衝突與改變呢?

教育現場對於學生學習態度的抱怨已有多年,但當教育改革推動時,卻又不願意改變現況,寧可告訴自己改變也不會更好,就這樣繼續自怨自艾的停留在原地。讓人納悶的是,這些人寧可相信,只要讓學校回到2、30年前的樣態,他們就能管得住學生,也能讓學生心無旁騖的學習。但是,社會也能倒退到過去嗎?家庭型態也能嗎?如果都不能,那麼不斷抱怨教育主管機關,是不是太任性了?

教育不是因為社會改變後才跟著改變的,教育應當是走在社會改變之前,教育是為了開創理想的未來而努力著。我們總是說我們在培養未來公民,但教育現場卻仍有為數不少的人期待著如果能夠回到過去多好!多麼諷刺。

*本文摘自天下文化《教育,我相信你》,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

藍偉瑩 藍偉瑩

藍偉瑩

社團法人瑩光教育協會理事長

社團法人瑩光教育協會理事長。科學教育博士,曾任北市教育局課程督學,現帶領瑩光教育協會走遍全台校園,協助老師發展課程與教學知能,也是國內推動教師學習共同體的重要推手,更是吸引數千名教師安心跟隨的社群引路人。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