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公布2020年國人十大死因 青少年自殺死亡率創24年新高

衛生福利部今(16)日公布2019年國人死因數據,受人口高齡化影響,2019年死亡率上升1.4,死亡人數計17萬5,424人,較2018年增加2,565人。按年齡別觀察,1至24歲死亡人口以事故傷害居死因首位;25至44歲以癌症與自殺居前二位; 45歲以上則以慢性疾病之癌症與心臟疾病居死...

▲祈若昀 製圖

▲祈若昀 製圖

衛生福利部公布2019年國人死因數據,十大死因排行與2018年相同,癌症仍蟬聯死因之首。自殺雖未在前十大死因排名中,但卻是青壯年(15-24歲)族群死亡原因第二名。其中,青少年族群(15-19歲)自殺死亡率連續6年攀升,2019年更創新高,每十萬人口即有6.2名青少年因自殺死亡,與2018年的4.4相比,增加4成,創24年來新高,較前一年增加幅度也最高。

衛生福利部今(16)日公布2019年國人死因數據,受人口高齡化影響,2019年死亡率上升1.4,死亡人數計17萬5,424人,較2018年增加2,565人。按年齡別觀察,1至24歲死亡人口以事故傷害居死因首位;25至44歲以癌症與自殺居前二位; 45歲以上則以慢性疾病之癌症與心臟疾病居死因前二位。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科長陳雅俐表示,死亡率是以每十萬人口單位作為計算,針對自殺死亡率,綜觀2019年自殺死亡人數為3,864人,較去年減少1人,且近年自殺死亡人數自1996年後明顯趨緩,去年與前年的死亡率皆為16.4,意即每十萬人口有16.4人自殺身亡。

自殺死亡率整體結果雖為趨緩,但進一步按年齡別分析自殺死亡率,則發現15至19歲的自殺死亡率自1996年後呈攀升趨勢,並在2017年死亡率首次突破4字頭(4.1),2018年上升為4.4,2019年死亡率更上升至6.2,陳雅俐表示,此數據顯示2019年每十萬人口,便有6.2名青少年自殺死亡,是24年來最高紀錄,顯示青少年族群心理健康問題實在令人憂心。

家庭功能慢慢不再 孩子無法獲得足夠支持及陪伴

衛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司長諶立中指出,自殺的原因相當複雜而多元,很難具體指出究竟是什麼因素導致社會失去這麼多年輕的生命,但他表示青少年選擇自殺,很可能跟幾個社會現象有關。

他認為隨著社會不斷進步,青少年所面臨的外在環境挑戰越來越大,加上現代社會多為雙薪家庭,父母忙於工作,能陪伴小孩的時間相當有限,親子互動也不多,導致家庭功能慢慢不再,甚至面臨瓦解,「青少年沒辦法獲得家庭的支持力量,又無力獨自對抗外在環境,在壓力很大且找不到幫助的情況下,很可能會產生憾事。」

他也指出,當父母沒有時間或心力給予青少年足夠且正向的陪伴,青少年容易遁入網路中,把網路當父母,「但網路上又有很多以假亂真或是負面的訊息,也會影響孩子的情緒,對心理產生極大改變。」

米露谷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駱郁芬則認為,2019年自殺死亡率明顯漲幅,除與家庭、社會環境轉變外,很有可能還有其他特別因素或是該年重大特別事件所致,數據背後,仍有許多探討和研究的空間。

但她不否定家庭功能不足,會造成青少年無法獲得足夠支持的觀點。她指出,根據臨床經驗,青少年最常見的心理問題與人際、感情、升學及家庭關係有關,若家庭關係基礎薄弱,青少年無法在家庭中獲得支持力量,便很可能走向極端方式,而自殺,僅僅是其中一種自我毀滅的手段。

青少年自殺防治三層面:校園防墜樓措施、免費諮商及增強家庭互動

青少年自殺防治也成為衛福部接下來的重點任務之一。諶立中表示,防治將從三個層面著手進行,他指出青少年自殺多屬衝動型自殺類型,跳樓成為最主要的自殺方式之一。因此接下來他們將研議校園高樓是否增加防墜樓措施,如加高女兒牆、欄杆等方式避免學生從高樓跳下。「雖然這看似治標不治本,但從國內外的自殺防治研究都指出,減少致命性自殺工具的可近性,都能降低自殺機率,」他說。

另一個層面,將從舒緩心理壓力方式下手。諶立中指出,雖然衛福部目前有1925安心專線,提供全國民眾心理諮詢服務,但考慮到青少年族群多靠文字進行互動,未來將考慮是否轉型,讓青少年族群能夠透過衛福部的免費服務尋得專業協助,「未來我們也希望全國的衛生所都能提供免費的心理諮商,」他也鼓勵青少年族群能夠多加善用校園內的諮商管道,在需要的時機,找人聊一聊獲得心理支持與陪伴。

最後一個,最重要也是必要的層面,則是增加家庭正向互動及陪伴時間。「我知道這很困難,畢竟,我自己也不知道跟我兒子說些什麼,」諶立中舉自己和兒子為例,自己的兒子雖已成年,但常常也不知道能跟孩子說什麼話:「我能做的就是多去敲敲他的房門,」雖不知能說什麼,但至少能讓孩子知道父母並未從他的生命中缺席,只要他走出房門,父母永遠都在。

駱郁芬也建議家長,若發現孩子的行為與往常不太一樣,如開始翹課、不跟朋友出去玩、常躲在房間睡一整天的覺,或是暴飲暴食、體態開始發生變化,就要特別注意,因為這都是臨床上判別是否有憂鬱症的指標之一。而憂鬱的確也會引發想自殺的念頭,她提醒家長可以注意孩子是否有搜尋自殺關鍵字,或觀察孩子房間是否有刀、繩子等物品,以察覺孩子是否曾動念自殺。

青少年自殺死亡率攀升是全球現象

諶立中指出,青少年自殺死亡率逐年攀升的狀況是全球性現象,不單單只發生在台灣,「我們應該思考究竟全球的青少年正面臨什麼樣的問題,我們才能積極幫助他們。」

他舉出其他國家舒緩青少年壓力的方式,如著名的冰島模式。他指出,過去冰島有超過50%的青少年有酗酒與吸食毒品問題,研究發現原因與心理壓力有關,後來冰島政府透過「疏導」方式減少青少年族群心理壓力,像是引導青少年體驗有趣的才藝,例如跳舞、藝術等等,同時政府也透過補助方式讓青少年及其家庭可以一起體驗這些活動、親子共遊,讓青少年免於孤立人群,也能花更多時間與家人相處,「這是我們未來可以學習的方式。」

國人十大死因 肺炎死亡率增加最高

除自殺死亡率之外,衛福部也公布國人十大死因排名。陳雅俐表示,十大死因排名與2018年相同,依序為癌症、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高血壓性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進一步觀察前十大癌症死因,第一大癌症死因為肺癌,第二為肝和肝內膽管癌結腸,第三則為結腸、直腸和肛門癌,值得注意的是女性乳癌雖位居第四,但自2017年後每十萬人口死亡率首度突破20,且逐年攀升,2019年死亡率增為22.2。

衛福部提醒婦女,定期篩檢是最重要的乳癌防治策略,且國民健康署補助45至69歲婦女及40至44歲具乳癌家族史(指祖母、外婆、母親、女兒、姊妹曾有人罹患乳癌)婦女每2年1次乳房 X 光攝影檢查,每年約提供86萬名婦女接受篩檢,婦女可多善加利用。

延伸閱讀

黃怡菁 黃怡菁

黃怡菁

親子天下記者

意外踏入一場公民運動後,自此相信文字具有可以改變世界的力量,期許自己用冷靜的頭腦、溫暖的心,用文字一一記錄下未必美好但卻充滿溫度的世界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