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大陸讀大學,我丟失自信、找回自信

身處異地求學,除了要克服水土不服,融入當地的學習環境更是大不易,如何克服恐懼感並同步調適壓力與不自信?現就讀廣州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系的蔣孟芸,以自身經驗,分享在異地求學的心路歷程。

▲ shutterstock

▲ shutterstock

習慣思考的上課節奏,讓我追逐得更吃力

在中國大陸上大學的課業壓力不小,不過也正是因為這種壓力,讓我正視了自己的不足。大一剛入學,我深深的體會到了「上課聽懂」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不僅是教育體制跟邏輯思維的不同,還要努力聽懂來自不同地方老師的口音。

為了將我們培養成一流的商業金融人才,學院是以比較偏理科的方式設計課程,包括鼎鼎大名的高等數學一、 python 、 matlab 等等。高中的我,是社會組的,而我大學讀的是文理兼收的商學院,因此我利用高三升大學的暑假將自然組的數學全部補齊,並預習了一些高等數學一的內容。

我信心滿滿的去迎接大學的第一堂數學課,沒想到等著我的是一個個打擊。首先,搶座位是震驚我的第一件事,許多人為了搶到前排位置,至少提前半小時來教室占座位。接著,是課堂上跳躍性的思考方式。和台灣的教育方式不同,課本跟老師不會將運算過程一步步解釋給學生看,而是直接跳出結果跟結論,身邊同學看起來已經很習慣了,跟老師對答如流。除此之外,上課的節奏非常快,在暑假預習的內容一下子就被老師追上進度。回到宿舍,室友甚至抱怨老師講課太慢。

▲ 座無虛席的數學課。蔣孟芸提供數學

這樣的課堂模式讓我越來越跟不上進度,也漸漸的開始聽不太懂上課內容。後來我意識到自己從小受教育的方式不容易一下子就改變,於是我開始自學,努力地將上課聽不懂的部分補上,在解題的過程當中,有什麼問題就會問身邊的同學,不管我問的問題有多麼的基礎,同學都會很友善的教我,而且我也會在所有不懂的地方很不要臉的 follow up 提問,他們也不會感到不耐煩。

期中考完,題目毫不意外的非常困難,我知道我盡了我的全力,我的成績也比想像中理想。好多同學都拿到了滿分,我不得不驚嘆他們的學習能力,因為考題有好多證明題,我問了問這些人是怎麼練習證明題的,他們說高中高考就常常會有各種各樣複雜的證明題,因此「習慣思考」已經成為他們的能力。

▲ 左圖:我們球隊組了個學習小分隊,大家有問題都會在裡面討論/右圖:很多同學常常被我纏著問問題。蔣孟芸提供

加入學霸組,纏著發問

上了大二,幾乎所有的課都需要小組合作。還記得在一門金融課上,我熟悉的朋友都跟我不在同一堂課,金融對於我來說是弱科,於是我鼓起勇氣主動詢問了都是年級前幾名的學霸組還缺不缺人,幸運的是他們讓我加入了,但隨之而來的是不安感跟不自信。

小組討論時,學霸們熱烈的討論,我也想表達我自己的看法,但是又怕我講的內容和他們的觀點不同,於是在他們討論過程中,我聽到沒聽過的關鍵字就馬上查。到最後,我趕不上討論的節奏,越來越覺得自己很沒用。

在他們討論完成後,可能是感受到我也很希望能為這個作業做出貢獻,他們決定讓我做最後的上台報告。也許是想要獲得學霸們的肯定,我和他們說我講話語速慢,在15分鐘內講完可能有點壓力,而且不是很懂剛剛討論的內容,但是,他們卻很相信我,用比較容易理解的方式和我解釋了整個報告邏輯,並且幫我計時和檢查稿子。

回到宿舍後,因為會害怕拖累了這些人,畢竟成績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可能會影響他們保研(學校推薦,免試攻讀碩士),整個周末我在宿舍走廊上不斷的練習,就算廣州的大夏天又濕又熱、蚊子也多,我覺得一定要把最後的報告做好,才不會辜負同學們。最後,雖然報告的時候聲音有點抖(手也在發抖),但最後私下詢問老師的反饋,誇讚我們整個報告的邏輯不錯。

展現弱點,虛心求教

通過經驗發現,其實我的組員比我更知道我的優勢在哪裡並把它放大:正因為我講話速度慢,更能夠讓台下同學聽懂報告的內容。其實,從小到大一直很自信的我,在大學的時候不自信了很多,我總是在上台前一直想著台下的同學比我聰明、比我能力強,萬一他們問了一堆我回答不出來的問題該怎麼辦?就這樣,我對於上台越來越恐懼,導致就算事前練習了很多遍、準備的非常齊全了,在關鍵時刻還是緊張的不行,腦中假想著同學們對我的負面評價。

而面對這些衝擊以及壓力,我認為短暫的自暴自棄,並從中認知到自己的不足是非常必要的。在了解自己的短處之後,就要更加努力的適應並融入這種高壓環境,才能讓自己成長的更快速。不要害怕表現自己的弱勢,反而要趁現在大學、仍然可以犯錯的時候,將自己不擅長的地方讓別人知道,只要虛心求教,任何人都會很願意去幫你一把的。畢竟人不是生來就完美的。

延伸閱讀

蔣孟芸 蔣孟芸

蔣孟芸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現就讀廣州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系,目前遠距上課中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