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新台幣40元收服青少年心房、促進學業進步?

連打一把鑰匙都不夠的1.35美元,在美國,卻有老師發明了簡單又能深入青少年內心糾葛、並且對症下藥的方法。這個方法最美妙的地方是,不管在哪裡,老師們都可以就地如法炮製。

▲ shutterstock

▲ shutterstock

1.35美元(大約台幣40元),連打一把鑰匙都不夠,卻能打開青少年內心的繁複世界?

無論在哪裡,青少年、尤其是剛進國中的七年級孩子,都面臨人生的一大挑戰。在這個「完美風暴」中,他們除了原本就不安定的身心發展,多數還換了一個離家比較遠、比較大且不熟悉的學校,要更早到校、更晚回家,被認為要更獨立,要認識很多新的同學,要同時應付更多更難的科目,更不用說個性與要求都不一樣的新老師,還有新的升學壓力。

即使在小學時品學兼優的孩子,也可能在國中時感到迷惘茫然,學業退步或覺得與人隔絕。大人理解孩子的辛苦,但往往不知從何問起,也更不知如何幫起。

請七年級新生寫出心事,對症下藥

美國威斯康辛州立大學麥迪遜分校的教授伯爾曼(Geoffrey Borman)發明了一個好方法。他們挑選了1,000多名學生,在剛開學時,請他們花15分鐘寫一篇文章,描述他們在如何應付學業上的要求與感想。一個月後,再花15分鐘寫另一篇文章,談談他們怎麼在新的環境中探索社交生活與感想。另外,他們也用問卷了解一些學生的問題與感受。

就這樣,準備這些材料,在每個孩子身上平均花1.35美元,他們得到了寶貴的心聲,還有無法用金錢衡量、幫助孩子走出困境的投資回報!

首先,千萬別懷疑孩子,以為他們不會乖乖寫出不為人知的心事。多愁善感的少年們,多半有「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天分,發揮他們感性的一面,娓娓道來他們的壓力、委屈與無奈。

伯爾曼的團隊就發現,就算是看起來很陽光、應付遊刃有餘的孩子,也有他們擔心的事。他們讓父母與家長了解,每個孩子都有平時沒說、但需要關懷、鼓勵、支持之處。

下一步,是對孩子們的問題對症下藥,留意與輔導孩子的狀況。研究發現,參與這個方案的孩子,比較沒有成績下滑的現象,而且有比較好的整體加權成績。在調查中還發現,他們的好成績,並不是出席狀況比較好,或是比較自律,而是因為他們比沒有參與這個方案的青少年更重視「在學校好好表現」的價值。

同理孩子的辛苦 產生歸屬感

另外,透過這些機制,學生了解到,遇到難題是常態,這是從小學到中學必經的轉換,不要懷疑自己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們理解到老師和父母都願意幫忙,可以隨時向他們求救。

這個研究還挑選了適應比較困難、特別需要幫助的青少年,進入特別的輔導方案。這個方案也幫助了更辛苦的青少年,讓他們慢慢喜歡上學校,改善了與老師、同學間的關係,對自己有正面的態度,不再過度擔心考試、覺得可以融入新的學校、有歸屬感。這不但改變了學生的心態與行為,也增進了學業進步。

最美妙的地方是,只要大人有心,這樣的實驗可以在各地進行。在美國,除了威斯康辛州,亞利桑那州也跟進了。

就算孩子的學校沒有這樣的方案,伯爾曼告訴《時代雜誌》,父母也可以在家鼓勵孩子跟老師、同學發展正面的關係。並且對他們強調,雖然要漸漸學習獨立,但無論遇到什麼問題,老師和爸媽都會願意幫助他們。

延伸閱讀

黃敦晴 黃敦晴

黃敦晴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親子天下、翻轉教育特約專欄作家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