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放下大石頭的感覺——重新找回親子信任的沙漠迷宮體驗

這次,我和另一個訓練員湯米,帶領了一對韓裔美籍父女來到美國大峽谷中進行修補親子關係的體驗活動。這是典型的中年父親與青春期女兒的組合,這對父女長久以來關係並不和睦,在女兒進入青春期後,彼此的關係更是雪上加霜,他們已經進行了一陣子親子關係重建的課程,今天...

▲ Shutterstock

▲ Shutterstock

在學習上,很多人都遇到一個問題,就是老師講得非常有道理,但是學習者無法應用在自己的身上。為什麼呢?很簡單,因為學習是需要親身經歷的。這點在心理治療上更是如此。

這次,我和另一個訓練員湯米,帶領了一對韓裔美籍父女來到美國大峽谷中進行修補親子關係的體驗活動。這是典型的中年父親與青春期女兒的組合,這對父女長久以來關係並不和睦,在女兒進入青春期後,彼此的關係更是雪上加霜,他們已經進行了一陣子親子關係重建的課程,今天的體驗是課程之一。湯米是個年輕的美國研究生,身形英俊挺拔,有著一頭金髮和陽光般的笑容。大峽谷幅員廣大,跨越數州,其中一州便是猶他州,猶他州有著很高密度的教堂,我並不清楚湯米的宗教信仰背景,但我注意到有宗教信仰的人,普遍正向、樂觀、溫暖,而在我眼前眼神清澈的湯米,便給我如此的感覺。

當湯米忙著從車上拿下了繩索、兩塊黑布和一根長竹竿,利用繩索和沙漠當中的小灌木叢繞出一個小迷宮,我把這對父女帶開並說明:「今天你們兩個人的任務就是要蒙眼摸索著繩子走出這片小沙漠。爸爸領頭,女兒跟在後面。」

這對父女默默地聽著我的解說,十二月的大峽谷雲高風清,太陽照得暖暖的,滿山遍谷的紅土,配上藍天白雲的穹蒼,令人心曠神怡,很適合親子體驗活動。

走迷宮,重建親子間的信任

我把這對蒙上眼睛的父女牽至「迷宮」的起點,他們便開始了今天的沙漠探索之旅。在完全看不到的情況之下,父親自然向女兒伸出了手,女兒也本能地抓著在前領軍的父親的厚實的大手,兩個人小心翼翼地前進。一路上聽到:「Are you ok?」,「Slow down」, 「我在前面…在這裡…向右轉…低下來…」,「小心這裡有尖石塊」等等的交談。女兒在後面答:「聽到了…知道了…」其實我們圍的範圍一點都不大,但是在雙眼被蒙住的狀態下,小小的布陣頓時化身為錯綜複雜的迷陣。一開始,女孩害怕會被仙人掌刮到腳或被石頭絆倒,不太敢邁出步伐來,只能靠爸爸在前面一步一步為她開路,並細心給她指引。父親彷彿感受到女兒的畏懼, 說:「不要怕,我在前面,抓著我的手就好了」。過了一陣子,兩人便開始走得有節奏,也發展出了默契。這時,湯米和我互看了一眼,下一個階段到了。我們請他們兩位暫時停下來,此時,湯米拿了一根長竹竿給爸爸:「現在你的左手要拿著這根竹竿,不可以弄丟。」我則在地上撿了一顆大石頭,放在一個布袋裡面,拿給女孩,請她隨身帶著,並指示兩人繼續前行。

手上拿著竹竿,背上背著石頭,自然不好前進,這對父女變得更小心,彼此間的信任又更重要了。他們不時地照應著對方「跟得上嗎?」「我的竹竿會不會礙到你?」「你還好嗎? 」「我會太快嗎?」就這樣,五分鐘就能走完的路,他們足足走了三十分鐘,滿頭大汗,終於走出了迷宮。

待他們稍事恢復,我們找了一個蔭涼處開始進行討論。眼前的這個韓裔女孩,高頭大馬的,有著韓國人特有的單眼皮,十三歲就已經有一米六五左右的身高。

一開始,父女兩人不願多說,經過我和湯米的引導,女兒說:「一路上很可怕,我怕摔跤,怕被尖石頭刺到腳,但是我抓著爸爸的手,我知道爸爸會帶我走出來。」

這時,大家都靜了下來。

記住放下大石頭的感覺

我在這個過程中反覆思考著一個問題:這個年紀的青少年,在很多事情上,表面上容易與父母唱反調,態度強硬不需要父母的幫助, 但這並非內心的真實感受,青少年非常需要父母的引導。

我對著這個女孩說:「在你不敢前行的時候,爸爸耐心地牽著你並給你方向,所以你是相信他且需要他的,是不是?」女孩微微點頭。

湯米接著問:「後來我們給你們竹竿和石頭,你們感覺如何? 」兩個人回過神來,七嘴八舌的抱怨著:竹竿那麼長,隨時會被絆倒、石頭這麼重,走路很不方便等等。我問:「當你們到達終點,把這些障礙物放下來的時候,感覺又如何?」他們說:「輕鬆多了。」我點點頭,不講話了。在這瞬間,他們好像懂了我的意思:「是的,過去的不愉快就放下來吧!」

親子之間的衝突對彼此都會造成很大的傷害,甚至也會造成對彼此的怨懟、憤怒、怨恨,必須將這些情緒一層一層地釋放才能重建信任。就像這次的體驗一樣,把過去的大包袱、大石頭放下來,路才好走。

大峽谷的紅土繼續的飛揚,我腳下的鞋子和襪子都染成了紅色。我相信這對父女會記得這次大峽谷的「走迷宮記」:父親會記著女兒如何的牢牢抓住自己的手---這是對父母全然的信任及需要; 女兒也會記住,父母永遠是愛,安全及智慧的燈塔,指引著自己。

親子相處難免產生誤會,如果沒有良好的溝通,日子久了,甚至會造成很多的不信任及各式創傷。在一次次這樣的體驗中,我看到無數的家庭豁然開朗,有的熱淚盈眶,有的低頭哭泣,有的互相擁抱。

這就是美國的心理治療。

許雅寧 許雅寧

許雅寧

哥倫比亞大學家長領導協會聯合榮譽主席

專精英語教學、雙語教育、心理教育,擁有三重美國教師執照、美國心理諮詢證書等,對於美國及亞洲地區教育皆有深入了解。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雙語教育博士/英語教學碩士、紐約大學管理碩士。目前定居紐約市、為現任哥倫比亞大學家長領導協會聯合榮譽主席、育有三個就讀美國常春藤大學的孩子。粉絲專頁:雅寧工作室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