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不一樣|台大首次辦招生說明會:「台大沒有驕傲的本錢」;「希望入學」3年成長3倍,達百名

台灣高中生出國留學比例,5年內成長72%。一向「坐等學生來」的台大,也開始主動出擊,爭取菁英。3月下旬,有史以來第一次,台大校長親自出馬,帶領副校長、教務長等一級主管,北、中、南走透透,舉辦招生說明會,直接和考生、家長對話。 用國際化迎戰亞洲高教搶人 面...

▲ 台大校長管中閔(前排中)率領一級主管,全台走透透做招生說明會,創台大先例,圖為3月29日在國立師大附中會場。楊煥世攝

▲ 台大校長管中閔(前排中)率領一級主管,全台走透透做招生說明會,創台大先例,圖為3月29日在國立師大附中會場。楊煥世攝

一向「坐等學生來」的台大,也開始主動出擊,面對亞洲的頂大紛紛積極來台搶學生,台大由校長管中閔領軍,主動在全台辦招生說明會,直接面對考生和家長。對外加強國際化,每年1,000位交換學生名額,對內擴大希望計畫,打開學生社會階層的多元性。頂著台灣第一學府的光環與責任,台大要如何培養台灣菁英?

「過去大家認為,台大是台灣最大……今天,面對來自亞洲和世界的競爭,我們知道台大沒有驕傲的本錢,但台大有能力做出改變……我來就是要告訴大家,我們在乎台灣好的年輕人,」3月29日,在國立師大附中中興堂,台大校長管中閔對著滿座的高中生和家長喊話。

台灣高中生出國留學比例,5年內成長72%。一向「坐等學生來」的台大,也開始主動出擊,爭取菁英。3月下旬,有史以來第一次,台大校長親自出馬,帶領副校長、教務長等一級主管,北、中、南走透透,舉辦招生說明會,直接和考生、家長對話。

用國際化迎戰亞洲高教搶人

面對中國、香港、新加坡等大學積極搶人的「危機」,台大有何優勢?管中閔表示,經濟發展帶動的就業市場,是台大無法改變的大環境,但「台大能做的就是強化國際競爭力」。國際化是管中閔1月8日就任時提出的第一個努力方向,台大國際化的優勢包括:和國際一流大學相等的學術專業能力、1,000個全英語特色學程、加強各種深度國際連結、75個雙聯學位等,也以獎學金鼓勵約100名學生參加國際交換計畫。

「期待學生到和台大簽約的600多所姊妹校,交換半年以上,才能培養適應新環境、面對陌生人的自信和視野,也就是『見過世面』,未來,專業才能出來,」管中閔表示每年約1,000位學生藉交換經驗,培養國際競爭力,未來就有世界移動的就業力。

對內,管中閔則提出「希望倍增」計畫。為實踐國立大學的公共性,台大鼓勵弱勢學生的「希望入學」名額,將在2年內倍增,3年後達到3倍(共約100名)。「當管校長說要『擴大希望』(計畫時)時,it touched my heart(觸動了我的心),」台大教務長丁詩同接受《親子天下》專訪時感性表示,「將來台大學生不僅來自台北大安區,花蓮、雲林、全台灣各角落的學生都可以來,翻轉自己的人生。」

來自雲林台西、苦學出身的丁詩同,對台大「把門再打開一點」感同身受。他國中起開始打工賺錢,高中當國中家教班數學小老師,念台大時每天早上先去替包月的車主洗車、再趕8點10分的第一堂課,「考上台大等於買了一張高鐵票,我的人生完全不一樣,」他說。

▲ 台大教務長丁詩同認為,台大最可貴的是校園多元性,師生彼此激盪。蘇逸涵攝

希望計畫,實踐台大公共性

「台大希望計畫」特別為幫助長期身處逆境(經濟弱勢、家庭特殊境遇以及新住民)、但積極上進的學生,給予入學、助學、關懷、就業各階段的輔導和照護。希望生經由高中推薦,不須學測成績,每年10月底直接申請。未來申請希望入學,除了目前已有的高中推薦,還將增加兩個管道:個人申請「希望組」,以及個別學系招生若學生成績差不多,可以決定優先錄取弱勢生。但前提都是「德育、群育必須很棒,並且要有利他的服務行動和精神,」丁詩同強調。

希望入學打開了社會階層的多元性,但適應大學生活的挑戰也很不一樣。

台大第一屆希望生陳力光今年政治系大四,預備延畢去上海交換一年。畢業於新北安康高中的他,覺得能進入台大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但也清楚記得身為「少數人」的尷尬。「大一制服日,身邊同學一眼就認出來彼此的學校,我找不到和我一樣的制服,而且我念的社區高中大家都沒聽過,」陳力光不怕被貼標籤,知道必須加倍努力,重新建立人際關係。

第二屆希望生黃欒雅念心理系,來自屏東女中數理資優班,除了太想家,她更多了「想要證明自己是有能力的人」的壓力。不只在考試成績上,她發現自己事事都想證明自己。經常找輔導老師談話,她終於認清自己有一種「輸不起」的心態,也學會「在台大生存,不要跟別人比,因為比不完。」

藉著校方提供的學業和心理輔導服務,陳力光和黃欒雅都勇敢走過不斷調適自己的階段,目前也都在一對一幫助學弟妹適應大學生活。他們親身體會希望生的挑戰很大:必須兼顧打工賺錢和課業,希望生需要比同學更懂得時間管理;必須建立人際連結,避免成為邊緣人,需要具備主動的人格特質……「希望生的申請不能只看書面資料,」兩位同學都這樣建議。

▲ 陳力光(左)和黃欒雅勇敢走過不斷調適自己的階段,是台大希望入學計畫的典範。楊煥世攝

創造多樣性的台大生

面對增加希望生名額可能會擠壓到其他學生的入學機會,丁詩同堅定表示,「這是取捨問題,有人反對也沒關係,我們就承受這樣的壓力,若能因此改變這社會,我們就很高興。」

至於一般招生,丁詩同說,「台大一直以來招收全國成績最優的學生,這還是會繼續發生。」對於個人申請進入第二階段,丁詩同說,台大尊重各系所自主訂出的招生原則,「林子夠大,什麼樣的鳥都會有,生物多樣性愈高,我們的表現就愈好。」

台灣第一學府將如何讓學生看到更多的學習樣貌,如何培育出改變台灣和世界的一流人才,大家都在拭目以待。

延伸閱讀

賓靜蓀 賓靜蓀

賓靜蓀

親子天下記者

曾在不同國家生活,喜歡觀察世界各地的社會、文化、價值和教育,期許自己成為台灣和世界間的一座橋樑。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