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你教的都沒考出來」學生的一語驚醒,讓我從填鴨到放手

蔡淑錚原本是填鴨填得很徹底的老師,總在上課時濃縮許多知識,雖然是為了學生的成績著想,但卻忽略了學習成效。在學生一語驚醒夢中人後,他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思考,用「學思達」的方式讓學生學得更徹底。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作者:蔡淑錚(台南新化高中老師)

「老師,你教的都沒考出來。」多年前,考完學測後的某一堂課,學生的這句話,讓我有了改變的動機。

學生的一語驚醒夢中人

曾經我就是填鴨填得很徹底的老師,為了讓學生有好的成績表現,總是整理出完美的表格,鉅細靡遺地補充許多記憶性的資料,文意也只讓學生按照老師所闡述的方式理解,在課堂上濃縮大量知識,補充得愈多、考得愈多才愈感到安心,學生只要照單全收即可。因此聽到學生這句話,當下生氣、羞愧、沮喪、焦慮各種情緒隨之而來,除了學生不分輕重的言語,更苦惱學測中六冊選文的比重總是少得可憐,第一線的老師面對社區高中基礎薄弱的孩子,真不知道該如何調整教學步調以因應大考趨勢。

我開始反省:考題的部分真的不符合我們上課的內容嗎?如果考題的只考課本的內容,學生能面對未來嗎?面對這樣的素養考題,在教學現場有辦法準備嗎?我開始嘗試改變卻始終不得其法:課堂上進度都上不完了,想多補充資料給學生根本不可能,發學習單讓學生回家先預習,在龐大的課業壓力下,學生多是敷衍了事。我的種種卡關與撞牆,直到遇見「學思達」才得到解方。

找到對的方法:學思達

103年到了中山女高張輝誠老師的教室觀課,終於看到我理想中的教學樣貌。五年前我也開始嘗試在課堂上進行學思達,我開始調整課內的比重,不再字字句句解析,很多學生看得懂的部分,就放手讓他們「自學」,課堂上用學思達講義,讓學生閱讀大量相關的補充文章,用核心的問題提問刺激學生「思考」,提高學生學習的層次。學生在小組討論後,上台「表達」他們的理解與觀點,老師再做最後的統整。教室裡不再是傳統課堂裡只有老師單向的口述,而是真正看到師生之間「教」與「學」的互動。

上到詩經蒹葭時,我們另外多找十幾篇詩經的篇章來閱讀,從中感受詩經質樸自然的風格,歸納詩經一唱三嘆與善用比興的寫作技巧;這些風格與寫作技巧不是老師把表格整理好讓學生硬背下來,而是學生從閱讀大量的作品中體會而來,學生自然印象深刻。

認識作者時,不再是從課本上短短幾行的介紹中延伸補充,而是從完整的傳記中讓學生認識作者的一生,進而探討作者性格如何造就他的命運,他的生命轉折、面對逆境的態度、後世的各種評價等等,再用提問刺激學生思考:「作者的求學經驗,對他後來創作小說有甚麼影響?為什麼會有如此的影響?」或「作者面對這樣的遭遇,他如何自處?你是否遇過與作者類似的情況,你又如何自處?」

作者的形象會在這些補充與討論中鮮明立體起來,作者的生命也會與學生的生命產生連結。濃縮精華版的課本作者欄,不再是背誦記憶應付考試的,而是一個個生命故事的啟發與人生哲學的觸動。

課本上短短幾句「在赤壁之戰中,諸葛亮助劉備聯合孫權擊敗曹操,形成天下三分的局面」,我會補充介紹赤壁之戰的相關文章,更深入地探問雙方成敗的原因。除了訓練學生歸納統整的能力,更能學習在事件中洞悉成功與失敗的關鍵,成為未來規劃事情的借鏡。

高一的學生剛開始進行學思達時,一定會遇到閱讀速度慢、找不到重點、不會討論或不敢上台發表等狀況,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現象,課堂上千萬不可操之過急,老師必須想著,我們是要培養孩子一輩子的能力,要給自己與學生足夠的時間磨合與調適。

遇到困難時,可以私下找學生討論如何改變機制,或閱讀張輝誠老師的《學思達增能》,也可以就近找開放教室的課堂觀課,參加一場學思達增能研習或上臉書「學思達社群」發文詢問,相信大部分課堂的問題都能解決。

除了課堂進行學思達之外,為了加強學生的閱讀能力,我也在高一到高二上學期,利用每周一次的早自修時間,取消國文的小考,進行晨讀活動。這段時間讓學生專心閱讀各領域的課外書,我會列出一些書單讓學生參考從中挑選,或同學間互相推薦好書閱讀,有段時間配合課文,全班一起共讀《紅樓夢》前十回。

很多孩子坦言,從國中以後就很少有機會閱讀課外書,他們常常在三十分鐘的早修結束後,捨不得把書放下,下課時間還主動拿起課外書繼續閱讀。班上有為數不少的學生,在高一期間可以讀完十本以上的課外書,並且希望我能持續推動這項閱讀活動。當初只是單純地想給學生一段不受干擾的閱讀時間,讓他們可以訓練閱讀的耐力、紓解課堂的壓力,竟也在無形中培養了他們的閱讀興趣,這也是我始料未及的。

原來準備大考的方式:就是每堂課都在準備

107年學測國文科做了重大的調整,除了把選擇題與國寫分別獨立,選擇題中閱讀文本的篇幅大量增加,其實不只是國文科,素養導向的題型,讓各科考題更趨近生活,更重視閱讀理解的能力。

目前這屆高三學生從高一開始,國文課都是以學思達方式進行。這個班級38個學生中,入學程度並不十分優秀,19個學生國中基測的國文成績是A,19個是B,經過二年多的學思達訓練後,他們能更有耐心地面對長文的閱讀,也因為閱讀的面向更加多元,面對寫作測驗也能有更深入的思考與領悟,在今年的學測國文,有27位同學達到頂標,足見在學思達日積月累的浸淫中,大考的表現也是經得起考驗的。我深刻體認到原來準備大考的方式:就是每堂課都在準備。

111學年度的大考命題採「選擇題」與「非選擇題」的混合題型,我支持這樣的改變,因為唯有跳脫選擇題,學生才能更大膽思考、挑戰傳統、勇於創新。

未來的時代,自學能力是一切能力的基礎,學校教學不能再以不變應萬變。學思達不但能讓學生面對會考、學測的考驗,更能培養面對未來的種種能力,很高興自己已經在學思達的路上。

希望在大考題型改變的推力下,支持更多老師走出傳統填鴨課堂的桎梏,讓學生在更寬廣自由的課堂,享受學習的樂趣。

延伸閱讀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起源於雜誌媒體和書籍出版,進而擴大成為華文圈影響力最大的教育教養品牌,也是最值得信賴的親子社群平台。 我們希望,提供給學校和家庭,專業可信賴的教育教養解決方案。從線上(online)到實體(offline),分齡分眾供應華人地區親子家庭最合身體貼的優質內容、活動、產品與服務。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