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美國大學招生,不強制看SAT考試成績,要認識孩子「全部的你」

作者:黃敦晴 台灣學測成績揭曉,牽動幾家歡喜幾家愁。因為這是較容易將所有申請推甄的學生,放在同一個水平上比較學業程度的方式。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107學年度,台灣的「特殊選才」管道正式開跑。申請學生只需提供書面資料和面試,不須提供學測或指考成績,到108學年度,全台44所大學共招生1014個名額,較前一年成長1倍。美國也有愈來愈多大學,針對一般考生,不再看學生SAT等學業測驗的成績。他們用什麼方法,看到學生更完整的面向?

作者:黃敦晴

台灣學測成績揭曉,牽動幾家歡喜幾家愁。因為這是較容易將所有申請推甄的學生,放在同一個水平上比較學業程度的方式。

美國也有愈來愈多大學選擇不要看有類似效用的SAT、ACT等考試。他們如何評估來自四面八方的學生,哪些最適合進入大學?(看更多:108大學特殊選才10月起跑,招生1,014名,比去年成長一倍

傳統上,美國大學評估申請入學學生學業、智識能力的方式,主要是從SAT(學術水準測驗考試)、ACT(美國大學測驗)和在校成績。

SAT分為英文讀寫及數學二科,其中也包含邏輯推理能力,滿分各是800分,總分1600分。另外還有針對各科的SAT考試,例如作文、外國語、科學等,學生可以依升學需求額外選考,有些學校或科系也會依此判斷學生在單一領域的程度。

近幾年,另一種標準化的考試ACT報考人數超過SAT。ACT包含英文、閱讀、數學、科學等科目,滿分36分,還可以另外選考作文。

不強制學生提出SAT/ACT成績

不過,從2004年起,就開始有學校不強制要求申請者提供這些成績。時至今日,美國近4千所大專院校中,已有1千多所不再強制要求學生提供SAT或ACT分數。

近幾年,更有名校投入這個陣營。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and World Report)排名前30名的大學中,已有排名第3的芝加哥大學與第27的威克森林大學(Wake Forest)不要求提供,第30名的紐約大學則讓學生從SAT、ACT、SAT3個單科考試、或其他紐約大學列出可接受的標準中,選擇能夠展現自己的成績。另外,耶魯、達特茅斯學院、史丹佛、哈佛、杜克、布朗大學等名校,也不再要求SAT和ACT的作文成績,卡內基美隆則降低了SAT單科考試的要求。

這樣公平、普遍、完整的考試,為什麼愈來愈多美國大學不再要求申請人提供成績?

就跟台灣的父母非常重視學測、指考一樣,《紐約時報》前教育編輯費斯柯(Edward Fiske)在《費斯柯大學指南》指出,大家愈來愈重視SAT和ACT成績,壓力如螺旋般擴大,大家的焦慮跟關注幾乎要失控。例如,參考書、補習班愈來愈多,為了拿出好成績,更有人一考再考。耶魯大學在寫給各高中升學輔導老師的信中直言,希望讓孩子們只要參加學校的SAT、ACT考試就好,不要再麻煩、花時間去額外報考、準備作文考試。

修課內容、難度,可展現孩子的學業成就

事實上,許多學生的程度、在校成績優異,在這些考試卻不一定會展現好成績。《華盛頓郵報》就引述採訪多家大學的結論,如果要看孩子的學業能力,在校成績單上的修課內容、難度與成績,都可以展現孩子的智識水準與學業成就的特色。(看更多:特殊選才,不該特殊——別再拿同一把尺,衡量每位學生

而且,學校的成績評量,比SAT或ACT更能完整的看到孩子各面向。例如,學校成績包含課堂參與、作業、報告、專題、實作,不是只有考試的分數。就算是考試,也不是只有選擇與填充這些短期記憶背一背就可以應付的。像英文課的考試,就不是只有考單字、文法,還會考對某個文章、小說的見解與申論作文。所以,分科考試如作文,雖然很重要,但也可以從申請文件中的學生文章、英文相關修課紀錄與成績,了解孩子的程度。

此外,如果要用短短3個小時的考試成果來決定孩子的未來,對很多弱勢孩子並不公平,也讓學校錯過合適的學生。SAT與ACT兩個考試都不限制學生的考試次數,一年也都舉行很多次考試。有些高中、地方政府會補助學生一次考試費用,直接安排學生在學校參加考試。但有能力、希望考得更好的孩子,可以多參加考試。兩種考試費用一次都接近50美元,加考其他學科、作文,就要再另外加費,結果導致經濟能力好的學生可以不斷嘗試,但弱勢的孩子卻無法一考再考,居於劣勢。不硬性要求SAT或ACT作文成績的耶魯大學也指出,希望學生不要因為無法負擔SAT或ACT的作文額外考試費用,而放棄申請耶魯。

大學與科系不是孩子角逐的「獎項」

最重要的是,這些測驗成績只是美國大學錄取學生的參考之一。除了成績,他們還要確認孩子是不是他們在找的學生,所以一直在調整,如何用最好的方式,幫助孩子展現全貌,看到孩子「全部的你」。

例如,從老師的推薦信、申請時撰寫的自傳與文章,了解孩子平時除了讀書,如何安排生活,以及從在校學習態度、或是參加的課外活動中,展現出來的興趣、性向、熱情、領導與合作力,甚至包括孩子對自己的時間與人生規劃、價值觀、思維等等。

芝加哥大學的招生主任諾道爾夫(James G. Nondorf)就說,成績不是全部也不是結果,不希望一個「小小的考試成績」,嚇走了很多其實有資格、能力念芝加哥大學的優秀學生。

所以,反而有學校增加學生的其他申請說明,希望更全面的了解孩子。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就增加了申請文件要求,希望孩子解釋對所申請的科系專業領域的興趣和想法,而且告訴學生,這些說明,會影響是否發放獎學金給該學生。

從學校、尤其是名校出發的變革,希望能夠以終為始、改變父母、社會的想法。芝加哥一位高中老師就在家長座談中提醒家長,大學與科系不是用來讓孩子角逐的獎項,而是要孩子找到合適的方向。(看更多:建中MIT新鮮人省思:老師花很多時間教會學生,不是難倒學生)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所有父母的天性。這位老師提醒,每年都有家長因為不願錯放常春藤名校,而要孩子申請數10所大學,把孩子累壞了。例如,有一個孩子申請了37所,卻一連收到35所學校拒絕,最後兩所錄取的學校,就是一開始就推薦、適合孩子的學校。

為了進入名校,忙於考試、申請,卻忽視了孩子的特色與成長,也辜負了孩子的長才。家長的盲點,苦的是孩子,這是全球教改都希望扭轉的觀念。

延伸閱讀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起源於雜誌媒體和書籍出版,進而擴大成為華文圈影響力最大的教育教養品牌,也是最值得信賴的親子社群平台。 我們希望,提供給學校和家庭,專業可信賴的教育教養解決方案。從線上(online)到實體(offline),分齡分眾供應華人地區親子家庭最合身體貼的優質內容、活動、產品與服務。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