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淇華:「為什麼能猜中學測作文題?」落實108課綱精神,每一刻,都是作文課

蔡淇華老師在2018年就提出與高中生生活息息相關的議題,可能是未來的作文題目,結果正是如此。由此可見,老師想要教好作文,不要把學生關在課堂作文裡,校園真實的生活情境,其實是他們最棒的學習場域。

蔡淇華老師上課情境

蔡淇華老師上課情境

學生真正需要擁有的寫作能力,是勇於面對生活情境中的問題,然後在生活的不同的角度切入問題時,習得「思辨」的能力。老師想要教好作文,不要把學生關在課堂作文裡。校園真實的生活情境,其實是他們最棒的學習場域。

發覺「與學生相關的校園議題」是大考作文的常考題,例如100年學測前,南女中發生「脫褲事件」,抗議學校限制學生穿短褲;中一中也發生「怒吼事件」,抗議學校取消晚自習,因此當期指導的校刊便以「學校與學生的關係」為主題,剛好就是當年的學測作文題目。

這六年來,和校刊社一起關注學生生活中最關心的議題,因此最近的十幾期校刊便以「網紅世代」、「出走世代」、「文創世代」……等為主題,而國中會考去年的題目剛好是「我們這個世代」。

▲ 身為校刊社指導老師,蔡淇華重視培養學生對於生活議題的關注及思辨能力,因此校刊編排也多以校園真實的生活情境為主軸。

2018年11月的廣播節目「飛碟早餐」專訪時,我提出「學校是否有權禁止學生在校使用手機」、「高中是否應禁售含糖飲料」、以及「高中是否有權禁止學生染髮」等三個校刊討論過的主題,可能是未來的作文題目。

今年學測作文題公布時我嚇了一大跳,因為108學年學測國寫的非選擇題考題就是要學生依據題目提出的科學證據和民意調查,論述「中小學校園禁止販售含糖飲料」你贊成或是反對。這題目⋯⋯其實不是我神算,而是這些議題都是繞著高中生的生活,若是一個對生活有感覺,參與社會的高中生,一定都思考過相關的題目。

台灣的12年國教「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的核心素養,便是圍繞著「生活情境」,以追求「共好」為目標。因此,以學生的「生活情境」出發,引導他們蒐集資訊去理解人類的衝突點,他們便很容易具備「有思辨能力的溫暖心腸」,而這副心腸,不僅容易破題,也代表教育的成功。

就像上學期,掃圖書館的同學收起垃圾桶,問他們緣由。

「因為同學們永遠做不好垃圾分類,」學生振振有詞:「所以請他們將所有的垃圾帶回家。」
「那以後你們不是沒事做了嗎?」
「主任,抱歉,這是唯一的方法了。」
「這可能不是最好的辦法,我們以前也試過相同方法,卻發覺最後,同學把垃圾都塞到廁所裡。你們做決策前,要『思辨』後果。」
「可是我們已『做了』很多努力。」
「『做了』是不夠的,要有責任感,你才可能『做完』、『做對』、又『做好』,你們也才能得到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個能力,就是你的價值,決定你未來薪資多寡的價值。」

掃地的學生們真的負起責任,開始努力思考,提出一堆案子,與我討論後實施,然而,我們不斷遭受挫敗。最後我們集中垃圾丟棄點、裝置攝影機、找出未做好分類的學生,髒亂終於獲得改善。

每一刻,都是作文課

這是學生真實的生活情境,但,這也可以教作文嗎?當然!

107年四技統測的作文題目是「結合你的生活經驗,寫一篇完整的文章,內容至少要敘及『做了』、『做完』、『做對』、『做好』」四者中任兩者。」

而106年四技統測的作文題目是「『物美價廉』永遠是對的嗎?職場求才,如果都要找『物美價廉』的人,豈不是大家都淪為『窮忙』的低薪族?請結合你的日常生活經驗與所知,以『關於物美價廉,我的看法是⋯⋯』為題,寫一篇完整的文章。」

所以,麻煩所有的同學記得,力由地起,你真正需要擁有的寫作能力,是勇於面對生活情境中的問題,然後在不同的角度切入問題時,習得「思辨」的能力。而想要教好作文的老師,若可能,不要把學生關在課堂作文裡。校園真實的生活情境,其實是他們最棒的學習領域,在這個領域中,引導他們「自主行動」與「溝通互動」,最後再利用這些知能去「社會參與」,然後,學生一定擁有寫作的材料、與論述的能力。

真的,作家的前身是生活家。想要得到寫作的材料、學會作文的邏輯思辯,先以生活情境學習為本,從課綱的核心素養出發吧!

延伸閱讀:蔡淇華《青春微素養》36個通往更理想自己的基本功,給青少年的全方位生涯指南!

延伸閱讀

蔡淇華 蔡淇華

蔡淇華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畢業。現任台中惠文高中教師兼圖書館主任。曾獲臺中市文學獎首獎、新北市文學獎首獎、臺中市詩人節新詩創作首獎、總統教育獎主題曲首獎、教育部師鐸獎、星雲教育獎。出版多本暢銷著作:《青春動力學》、《青春微素養》、《青春正效應:新世代應該知道的人生微哲學》、《有種,請坐第一排》、《寫作吧!你值得被看見》、《寫作吧!破解創作天才的心智圖》等。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