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遲到」——培養孩子守時觀念,家長要「狠下心」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遲到,是讓人最討厭的行為之一。想擺脫遲到情節,讓孩子懂得準時,一併培養起責任感,國小老師的建議是⋯⋯

前幾天我去阿姨家,正當我和表哥看電視時,突然一通想要看房子的電話響起:「請問一下OO已經出門了嗎?我們已經在看房子的地方等很久了。」阿姨不知如何回答,因為一向遲到成性的表哥,總是拖拖拉拉,毫無時間概念,連房客要看房子,他也一副無關緊要的樣子。

無獨有偶的,我的鄰居小孩亦是如此。常見隔壁的父母親,在早上總會先將車子開到門口,以方便接送孩子上下學,我更常聽到的,其實是父母在外喊著:「OO,快一點。」又或者是不斷催促的喇叭聲音,搞得悠哉吃早餐的我,也跟著侷促不安了。

是呀!多少遲到的事,總是三不五時地在親朋好友間上演。

記得我以前國小的時候,當時仍需父母接送,所以在父母的訓練中,以及家庭的耳濡目染之下,便逐漸養成我們守時的觀念。父母會先和我們約好幾分鐘後在大門口等,如果真的有急事(如吃完早餐後突然想上廁所、誰的東西忘了整理⋯⋯),也得派其中一人事先到車上報備。如果沒有準時出現,又沒有經過「通報系統」中得知,那父母親也會毫不留情地開走車,直接上班去。

就真的有幾次,是我們兩個小孩在寒冬中慢慢走到學校,進到教室,當然先被老師一陣責罵,回到家當然也免不了處罰。自此之後,我們的時間觀念越來越好,幾乎不曾遲到過,直到現在,亦是如此。

守時是責任感也是同裡心

訓練孩子的時間觀念與準時的習慣,家長一定要捨得「狠下心來」。和孩子約四點半在校門口接送,就一定要出現;和孩子約晚餐六點吃飯,就要準時在桌前出現,或提早幫忙張羅晚餐;早上鬧鐘響了,只得賴床五分鐘,否則後果自負;和同學約幾點在哪裡集合,一定要提早出門並提早去等同學,千萬別讓「群體」等「一個人」;到了目的地,如果可以的話,打個電話回家,讓父母知道自己到達的時間,並讓父母得知自己已經安全到達;聽音樂會、演講時,如果遲到,請不要從人群中穿過⋯⋯這些都是準時的重要性,有了準時,就容易建立起孩子的責任感與同理心。

當孩子有了責任感時,他會知道什麼時候要完成什麼事,他也會知道,期限到了,如果沒有達成目標,可能會有什麼後果,這就是責任感的建立。而當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到達時,發現還有同學沒出現,那種焦急、不耐煩、滿腹牢騷的感覺,其實就可以讓孩子培養出同理心的重要性。

守時,可以小至作業、考試、家庭生活,也可以大至出國搭機、與公司面談、重要約會。任何的生活教育,一定要從小、在家庭中建立,父母也要以身作則,不對孩子心軟。我相信,嚐過苦頭之後,孩子一定能夠乖乖看到時間,就知道要做什麼事了。

延伸閱讀

彥佑 彥佑

彥佑

高雄市林園國小

Super 教師首獎、翻轉教育創新獎得主,擔任過教育部閱讀磐石評委、教學訪問教師、中央與地方輔導員等;著有《和孩子玩文字遊戲》、《有趣的成語遊戲》、《讀寫生活好好玩》。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