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作業與安親班的拉鋸戰,孩子與老師們,辛苦了!

928教師節,學生來祝我教師節快樂,連帶要求我回家功課少出一些。我問為什麼,孩子眼彎彎笑瞇瞇的說:「因為教師節啊!今天星期五,老師功課派少一些,下週一,老師就可以少改一些作業,就不會太辛苦了啊!」 老師,你功課出太多,我們就要很晚才能「下班」 「是這樣...

▲ Shutterstock

▲ Shutterstock

928教師節,學生來祝我教師節快樂,連帶要求我回家功課少出一些。我問為什麼,孩子眼彎彎笑瞇瞇的說:「因為教師節啊!今天星期五,老師功課派少一些,下週一,老師就可以少改一些作業,就不會太辛苦了啊!」

老師,你功課出太多,我們就要很晚才能「下班」

「是這樣子嗎?」我挑眉瞄了孩子們,孩子知道詭計被老師識破了,換使苦肉計。

「老師,星期五妳出的功課,不管幾項,我們都要在安親班寫完才能回家啊!(高八度哭音)」孩子哀怨的說。

「老師,要是妳功課出太多寫不完,我們就要很晚才能『下班』 (安親班)……」

我很不解:「星期五派的回家功課比平日多一項寫作,是考量遇到週末,就是要讓你們週末自己妥善安排時間完成的啊!星期五晚上若是沒完成,還有週六日兩天可以利用,不是嗎?還有,作文可以分散在星期六日,慢慢構思,好好蘊釀,不用全部擠在星期五晚上拼完啊!」

孩子大聲哀訴:「我也想慢慢寫啊,但是不行!安親班老師說一定要『全部寫完』才能回家……」

「我媽媽也說,功課如果沒有在安親班寫完,就不能去逛百貨公司……」另一個孩子也來唉叫。

「老師你不知道喔!在安親班寫完功課,還有其他的評量要寫,我們很忙耶!」台下一片哀鴻遍野。

聽完,換我感到好奇了,這樣拼命趕著寫完所有功課,將原本可以分散在週末兩天時間的作業量(尤其是作文),壓縮到短時間內要全部完成,這之中還要再寫其他評量,除了精神壓力大之外,成效應該也不好!況且,剛升五年級,在寫作能力尚未成熟之際,作文這項功課,恐怕是想快,也快不起來啊!

中秋節還沒到,「中秋記趣」的作文功課已經完成?

我不禁想起前週,適逢中秋假期三天連假,週五時我多出了一項寫作「中秋記趣」,請小朋友書寫中秋節的趣事。如果,寫作的功課一定要在「星期五」安親班「下班前」完成,中秋節都還沒登場,文章要怎麼生出來?

我忍不住好奇詢問:「老師問你們喔,之前的『中秋記趣』,你們是『星期五』在安親班寫完的嗎?」

「當然啊!功課都要在安親班『全部寫完』才能回家啊!」孩子滿肚委屈要爆發。

「可是,中秋節都還沒到,月沒賞,肉沒烤,人、事、時、地、物都還沒發生,你們的『中秋記趣』是要怎麼在安親班寫完?」

「啊就是安親班老師會幫我們『編出』一些人或事,不然功課怎麼來得及寫完!」小朋友一副「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表情。

聽完,我開始回想孩子們的文章,那些看來頗富樂趣的「中秋記趣」,難道是安親班和小孩「無中生有」的劇情嗎?

原本是盤算,藉由中秋節家庭活動讓孩子將歡度佳節的體驗,轉換為文字記錄下來,畢竟親身體會過,寫來最有感覺,也是練文筆的大好時機。沒想到,為了在「回家前」要完成「所有功課」,小朋友提早用「想像的方式」過完了中秋節。

「老師,你小時候沒有去安親班喔?」孩子們問。

我愣了一下,咦?我記得小學放學,就是直接回家,沒聽過有誰去安親班……

「吼!老師妳就是沒上過安親班,所以才不知道我們很辛苦!」孩子們有了驚人的大發現。

記得小時候,同學的媽媽很多都是家庭主婦,功課在家寫是很正常的事。但是,現在幾乎都是雙薪家庭,小孩放學了爸媽還在上班,所以,為了因應雙薪家庭監護人無法適時照顧的情況下,安親班應運而生,安親班可說是社會變遷下形成的時代產物,除了安置學童外,也協助孩子完成學校作業。

「你們星期五安親班下班前『拼完全部作業』,那星期六日兩天的時間都在做什麼?」我問。

「我只要寫完功課,就可以滑手機或打電腦(打電動)」一位孩子說。

「看電視啊!或跟爸媽出去玩,有吃又有喝!」另一位回答。

「所以,只要在安親班拼完功課,週末你們就自由了,對嗎?」我問。

「對啊!對啊!所以,老師妳功課不要出太多,不要出太多,這樣我們會寫得很累,拜託拜託嘛……」哀求聲從四面八方湧來。

掬一把同情淚,為安親班老師也為孩子

星期五放學後,以十萬火急的方式在緊湊的時間內趕寫功課、寫評量,過度學習,消化不良;然後,星期六日兩天卻「瑩瑩美代子」,閒到可以用來滑手機、打電動,這樣的「學習與休閒」平衡嗎?這樣是妥善運用課餘時間嗎?

為了可以「速成」,回頭向老師要求功課越少越好,最好不要有功課;「未來式」的作文可以立馬變成「現在式(想像式)」,大人與小孩為了追求「速效」與「績效」,轉而出現「旁門左道」。我們是不是正在為孩子示範何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為了達到「成效」可以不擇手段,不管學習的過程如何,不管進程是否真切踏實?

開學時,孩子跟我說:「安親班老師一聽說我是晉如老師的學生後,就說我寫功課的時間可以比別班同學多三十分鐘……」

喔哦!有這等事兒!回想自己派的功課,很多都不是體制內的簿本,多屬創新多元的作業,在沒有「解答本」可尋之下,孩子得自己思考,查找資料,安親班老師為了檢查作業的正確性,想必也要動腦筋,不知道這些創意作業,會不會變成安親班老師的另類「職業傷害」?

寫到這裡,不禁為安親班老師掬一把同情淚。

安親班一班二、三十人,學生來自不同年段、不同班級、程度不一,每班導師派的回家功課不盡相同,要在回家前搞定每位孩子繁複又五花八門的作業,可想而知有多難。孩子升上高年級後,功課難度增加,多數家長沒有能力及時間指導孩子,錢花下去,期盼安親班老師能「化腐朽為神奇」。

孩子作業上出現紅字,聯絡簿上出現缺交留言,考試成績下降,唯安親班老師是問,甚至聽過要去「拆招牌」的也有。只是,家長是否想過,在這麼有限的時間內,要嚴格控管好孩子寫作業的時間及考試的分數,作業的「品質」能否兼顧?

寫到這裡,也不禁為孩子們掬一把同情淚。

在「內憂外患」下,孩子只好在家長與安親班師長高度期待下,夾縫中求生存,沒時間思考、查字典、找資料的,看好就直接抄,資料印好就直接拿,因為「情勢緊迫」,作文等不及事實到來就先「自導自演」。

孩子的課後學習全由安親班老師規劃打理,被動式的學習態度,等著聽令安排,一項接一項,孩子很難發展出自主規劃學習的主動態度。家長見孩子一週五天班,每天都很晚「下班」,心疼孩子太辛苦,週末就讓孩子痛快休息到底,怎麼「學習的責任」好像變成安親班老師的肩頭重擔,家長的功能,難道只剩下簽名? 

這種壓縮式的學習,可以見出安親班老師有多難為,家長的思考方向多詭異,孩子上國中後沒有安親班在後面一口令一步驟的盯梢,孩子的學習該怎麼辦?

在這學習責任被「過度外包」的年代,為人父母者應該思考如何與學校老師、安親班、家庭生活做好妥善的連結,畢竟孩子是自己的,別讓安親班成為「替代親職」,帶孩子一起學會有效運用時間,孩子的生活才能更加充實。

*文章同步分享於林晉如臉書

加入翻轉電子報 最新資訊不漏接

我要訂閱:https://cplink.co/OR1AwoDv

延伸閱讀

林晉如 林晉如

林晉如

高雄市岡山區岡山國小班導師

105年度教育部閱讀推手、104年高雄市閱讀薪傳典範教師、親子天下翻轉教育創意教師。 著有《未來想過的生活》《給力:我想教會孩子的事》,聯經出版社。因為學生的一席話,讓她決定帶著孩子去體驗現實、思考自己未來想過的生活,看報紙找工作、買房車、算出一個月的基本開銷等學習單受到網路跨國瘋傳,包括香港、大陸及東南亞。對於教育現場所提出的見解與專文也多次刊載於報章雜誌,廣受各界關注。林晉如老師臉書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