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症候群,當校護變成心理醫生

開學了,開始有人頭痛、肚子痛,想請病假或到健康中心求救,但就是找不到病因。別懷疑,這時候,有可能是壓力或焦慮引發的心理問題,在美國,連學校、校護也開始提高警覺與專業,一起幫助孩子。

開學症候群。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開學症候群。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孩子上學時,如果身體不舒服,到健康中心求救,校護問完細節後,可能會怎麼建議?以前可能是打電話給家長,請他們接孩子去看醫生,或是跟孩子說,沒事,在這裡躺一節課再看看。但是,在美國,愈來愈多校護發現,孩子可能是有心理問題,會帶學生到燈光美氣氛佳的諮商室放鬆、聽音樂、深呼吸、靜下來,跟他們聊聊,轉換心情,或是向輔導老師、心理醫生求救。

在美國伊利諾州立柏堤維高中(Libertyville High School)學區當了14年校護的特勞德(Cameron Trout)就發現,在問完身體不舒服的學生種種問題以後,愈來愈不驚訝,有愈來愈多學生其實是有心理疾病,甚至在吃藥。當開學以後,考試、課業壓力一來,頭痛、肚子痛的症狀也跟著更常見。

美國疾病管制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指出,在2011~12年,每20個6~17歲的孩子,就有一個人被診斷出焦慮、憂鬱問題。伊利諾州的校護發現,孩子到健康中心,不再只有冰敷、包紮傷口這麼簡單,很多人是來找個安靜的地方,從面對考試的焦慮、各種壓力中喘口氣、休息。「這是我們常有的對話,」特勞德說:「我們要確認可以在第一時間給學生支援。」

也因此,學校正多管齊下因應這種新型態的開學症候群。

首先,美國的全國校護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ol Nurses)提供校護關於心理健康的訓練,協助校護察覺異狀,了解學生的心理疾病可能帶來哪些表徵,相關的用藥問題,以及第一線的處理方式,哪怕只是給他們一杯水、一點溫暖的問候,並引進合適的資源,持續協助學生。

同時,學校也要增加有關心理健康的課程和宣導。

健康中心也在調整設備。愈來愈多學校準備更多可以放鬆的床,讓頭痛、肚子痛的孩子躺下來休息,或是有舒適的椅子,舒緩人心的黃色燈光,不用緊繃的正襟危坐。一名新特里高中3年級的學生,在為新生和家長介紹學校環境時,就特別強調學校的健康中心很大,任何問題都可以請教校護,有時他覺得很累、很煩,也會去那裡躺一下,宛如與世隔絕般的調適自己後,再回去上課。

更重要的是,學校也跟相關單位建立防護與追蹤學生狀況的生態系統。健康中心和校護常常是發現學生異常的第一站,之後還要視情況轉介輔導老師、社工或心理醫生,預防學生的心理狀況惡化。

即使只是開學時特別多的身心調適症候群,學校也不敢輕視孩子的發燒、疼痛等心因性的不舒服。美國疾病管制預防中心在2016年的調查發現,17.7%的高中生曾經在過去1年內,認真考慮過要不要自殺,14.6%甚至想過自殺的計畫。美國兒科學會(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則指出,在需要心理諮商的學生中,只有10%~40%真的接受了輔導。

為了避免心理的小問題釀成嚴重的後果,校護協會也呼籲,家長要一起特別留意孩子,在開學前後,是否出現表現異常、心情變化、抱怨、或身體不適等脫序狀況。

延伸閱讀

黃敦晴 黃敦晴

黃敦晴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親子天下、翻轉教育特約專欄作家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