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教育不只是英文好,還要有觀點

語言是表達的工具,表達需要邏輯的訓練,因此在大考開始走入素養導向,雖然傳統教學者怨聲載道,但我們還需要建立觀點的思辨教育,還給台灣下一代的國際話語權⋯⋯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在柏克萊做研究參訪時,我以為我英文好就能聊天,但我發覺我不行,因為我沒觀點。」
「觀點?」

「是啊!就是insight,就是有能力利用批判性思考產生觀點。」與台北和平實驗小學家長會的名聰會長餐敘時,他點出台灣教育的一大問題。名聰會長並非無的放矢,因為這也是我今年指導寫作時,遇到的最大挑戰。

有結論,卻理不出觀點

這學期校刊以「學生與運動」為主題,發出1,000份問卷,有804份為有效問卷。以下是第6、7、8題的統計結果:

6. 近年來生活空氣品質越發受到重視,空氣品質的好壞是否會影響你運動的時間?(1)會,很大:29.5%(2)會影響,但不大:55.38%(3)完全不會影響:15.07% 。

7.運動前會上網或看學校旗幟注意空氣品質嗎?(1)會:16.32%(2)不會:83.68%。

8.本身體質對空氣品質好壞是敏感的嗎?(1)是:53.91% (2)不是:46.08%

但學生統計完後,很痛苦的回答我:「老師,這個數據要怎麼用,怎麼寫,我不會耶!」

數據要合理使用,應該要依照調查的初心,也就是問題意識,研究假設,這項調查觀察到大家有感受到空汙嚴重,你要思考產生觀點以及日後行動的建議,這才是「轉識為智」的過程。

「喔!老師,所以我第六題將第一個數據,加上第二個數據,就可以得出『85%的中學生表示,空氣品質會影響他運動的時間』。」

「沒錯!很好,現在請你融合這三題的數據,變成一個『有觀點』的結論。」

「『有觀點』的結論?老師,可以示範給我看嗎?」

「54%的中學生表示體質對空氣敏感,也有85%的中學生表示,空氣品質會影響他運動的時間,但卻只有約16%的中學生,運動前會上網注意空氣品質、或看學校的空汙旗。」

「老師,這有點意思。明明身體都有問題,卻不做保護措施。」

運用科學數據支撐觀點

「但這還不夠,你還需要更多數據去支撐你的觀點,甚至說服這個世界去做一點改變。例如你看今年學測國寫的題目:『二十一世紀資訊量以驚人的速度暴增,有人認為網路資訊易於取得,會使記憶力與思考力衰退,不利於認知學習;也有人視網際網路為人類的外接大腦記憶體,意味著我們無須記憶大量知識,而可以專注在更重要、更有創造力的事物上。對於以上兩種不同的觀點,請提出你個人的看法。』」

「哇!題幹好長,好亂,這一題怎麼寫啊,好難喔!」

「這一題占21分耶,再難也要學啊!我先請問你,你認為網路不利我們認知學習,或是更可幫我們專注在更有創造力的事物上?」

「我當然認為網路更可幫我們專注在有創造力的事物上。」

「太棒了,這就是觀點,這就是主題句。」

「主題句?」

「主題句必須含有主題(subject)與態度(attitude/ stance),網路是subject,不利或有利,就是不一樣的態度或立場,你要堅定立場,只選一方去支持,不可以模凌兩可。」

「寫完有觀點的主題句後,下面要怎麼寫?」

「要寫下支撐材料(supporting material),支撐材料就是事實(fact),包括學術研究的結論與數據、具體的故事等,結尾再就利弊得失,提出明確因應之道,以達到大考中心A+級評分『見解獨到』、『發人深省』、『妥善組織』、與『結構嚴謹』等四大標準。」

「但是在考場,誰有辦法找到學術研究的的結論與數據?」

「是啊,因此平常閱讀廣度與深度不足的人,在考場只能寫一堆『我覺得』的空口說白話,所以今年的作文分數都被打低了。」

「哇!怎麼辦?那我們要怎麼準備?」

「這個專題就是訓練你怎麼準備啊!若你要『見解獨到』,請先收集足夠的資訊吧!下週我請中興大學環工系莊秉潔教授與你們分享,他研究台灣空汙二十多年,有一堆科學實證,拿來當專題的支撐材料,才可能『發人深省』。」

莊教授與同學互動三個多小時,留下近一百張研究數據做成的投影片,同學一張張分析,集體討論後,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觀點:

「台灣的研究報告指出,PM2.5每增加10微米、人類壽命則少0.7歲,與美國得到的減少0.61歲結果差不多。」

「對啊!因為與壽命相關,所以2012年,美國環保署將PM2.5年平均值標準,從每立方公尺15微克降低至12微克。但台灣環保署的PM2.5目標比較高寬鬆,是民國105年達到年平均值20。」

「20?怎麼可能?」一位學生拿著莊教授的數據:「根據2015年PM2.5數據與2014年六都的平均壽命,台北市PM2.5的平均濃度是25(微克/立方公尺),平均壽命是83.1歲;台中市PM2.5的平均濃度是29,平均壽命是79.82歲;高雄市 PM2.5的平均濃度是33,平均壽命是78.74歲。PM2.5都嘛超標!而且真的看起來是與壽命長短超相關。」

「唉呦,真的很可怕,」一位學生拿出他找到的數據:「依據衛福部統計,2017年台灣人十大死因第一名是惡性腫瘤(癌症)。有4.7萬多人死於癌症,而十大癌症死因首位是氣管、支氣管和肺癌,都與空汙相關。」

「莊教授說,目前台灣PSI(Pollutant standards lndex,空氣污染指標)超過150才會亮紅燈,一年大約只有10幾天超標,若改成AQI(Air Quality Index,空氣品質指數),台灣可能有超過100天都是空氣品質不良況狀。超過100天耶,我們在這種空氣中運動,不知是養身還是自殺?」

「那要如何快一點減少PM2.5?」

「莊教授說,要減少燃油汽機車,最根本的解決方法就是減少燃燒生煤發電。因為根據研究結果,燃媒產生的PM2.5,是天然氣的100倍至580倍。」

「這我可以分享一下親身經驗。」我想起在德國的經驗:「上個月我們到漢諾威市中心的天然氣發電廠參觀,真的一點味道都沒有。」

「那為什麼台中火力發電廠不改燃燒天然氣,政府又堅持在新北的深澳蓋新的燃煤電廠,而不使用天然氣呢?」

「天然氣太貴吧!」兩個學生異口同聲。

「不,莊教授說,天然氣的價錢,一度只比媒高三毛錢。」

「那電費只要漲一點點,全台灣就空氣乾淨了啊?」

「可是政府說,若太依賴天然氣,台灣港口一遭對岸封鎖,台灣的經濟就完蛋了,這是國安的問題。」

「那就跟中共關係好一點,就可以多使用天然氣,台灣人就可以活久一點了啊!」

「你這太理想主義了!我們只要重啟核四,空汙問題就可以解決了。」

「不行啦!莊教授說核能可能造成人類棲息地的滅絕,反核是對的。」

「要反核,為什麼要重啟更落後的核二,還要蓋燃煤電廠,反核反到人民的肺都受不了,反到學生上體育課等於自殺,反得這麼急,反到台灣人的經濟和健康都快垮了……」

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很像今日的台灣,很難有共識,但我很高興他們已經學會了「用科學數據找觀點」。像這樣的思辨,我覺得不單是大考要考,對於下一代公民素質的提升是有幫助的。

「同學們討論的真精彩。」我決定推薦他們去看名聰會長建置的網站:「來!這個臉書粉絲團叫Qritica,裡面有很多題目,題目旁還有影片提供科學數據。例如:團體意見不一樣就是不團結了嗎?男生變性為女生,可以參加奧運女子組競賽嗎?如果你是父母,你會讓學齡前的孩子接觸數位科技產品嗎?想像你正在大學入學面試現場,你認為教授應該問你什麼問題?你要如何回答教授才覺得你夠格被錄取?」

「哈,好有趣喔!」學生們開始對各個議題議論紛紛。

語言是表達的工具,表達需要邏輯的訓練,因此大考開始走入素養導向,雖然傳統教學者怨聲載道,但我們希望名聰會長的提醒能被聽到:「不是英文好就能聊天,我們還需要建立觀點的思辨教育,然後台灣的下一代面對未來,才不會因為缺乏觀點,被剝奪國際的話語權。」

PS:
Qritica免費公開思辨題庫

 

延伸閱讀:蔡淇華《青春微素養》36個通往更理想自己的基本功,給青少年的全方位生涯指南! 

延伸閱讀

蔡淇華 蔡淇華

蔡淇華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畢業。現任台中惠文高中教師兼圖書館主任。曾獲臺中市文學獎首獎、新北市文學獎首獎、臺中市詩人節新詩創作首獎、總統教育獎主題曲首獎、教育部師鐸獎、星雲教育獎。出版多本暢銷著作:《青春動力學》、《青春微素養》、《青春正效應:新世代應該知道的人生微哲學》、《有種,請坐第一排》、《寫作吧!你值得被看見》、《寫作吧!破解創作天才的心智圖》等。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