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當下 迎向未來

當孩子對自己的未來有嚮往,對自己的學習熱情,讀書就再也只不是為了考試、與別人比較的磨練,而是培育自己成長的生命養分,也因此,面對無法確知的未來,更能把握當下、用心學習以迎接各種的試煉和挑戰。

把握當下 迎向未來

把握當下 迎向未來

今年的五月,感覺不那麼熱,不過,十二國教的重頭戲—國中教育會考,登場的氣勢依然是熱力四射,吸引全國關注,因為只占超額比序總積分30%的會考成績,似乎會關鍵地決定了孩子能夠就讀的學校。陪考的家長無奈的問我,這樣會考和基測有甚麼差別?我苦笑無以回答,但心裡卻十分清楚,這樣的改變,其實是一種價值的翻轉、是一種窠臼的跳脫。

基測年代,考試成績決定了一切;十二國教,希望一切的學習都有意義。這樣的價值翻轉,對聯考世代的家長而言,不僅匪夷所思,更是手足無措,因此對公平性的質疑和不確定性的批判,未曾稍歇,而擔心自己的孩子「高分低就」成了最大的焦慮。然而,在學歷貶值的年代,最適合自己孩子的路,真的就是傳統的升學進路嗎?過去,應徵Google工作必須交成績單,現在已經取消了,因為Google透過龐大資料分析,發現學位和考試成績與工作能力無關。有趣的是,價值觀的改變,卻是人類最難撼動的心智模式,因此短期之內,對十二年國教的責難與不滿,絕對會更甚囂塵上,但「適性發展」不正是教育最核心的價值嗎?如果這個方向是正確的,也許,我們需要的是多一點的堅持與耐性,因為,帶領孩子跳脫「為考試而讀書」的窠臼,絕對是我們大人應該做的事。

妙的是,今年國中教育會考的作文題目是「面對未來,我應該具備的能力」,這個題目,當然是值得孩子們去思考和論述的好議題,不過,我總覺得命題老師似乎也有意要社會大眾去思索「面對未來,我們的孩子究竟應該具備甚麼樣的能力?」當仔細思考這樣的命題時,我們不禁發現,當前的教育現場,還是在知識的灌輸上投注了最多的精力,因為填鴨式的過度學習,最有利於孩子在考試的戰場上勝出。不過,讓人難堪的是,網路世代,這樣的能力已不足以帶給孩子未來的幸福。事實上,相關研究早已指出,未來的工作,有六成還沒被發明,所以孩子最需具備的是「自己創造工作」的能力,也因此,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認為,能夠主動學習的人,才是好人才。而Google在徵才時,首先會確認的就是應徵者是否具備學習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樂於學習的態度和能力,絕對無法在考試的壓迫中得來,所以《翻轉教育》一書用呵護並滋養孩子們的嚮往,提醒家長和老師們轉變心態,釋放學習的責任感和主導權,讓孩子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

當孩子對自己的未來有嚮往,對自己的學習熱情,讀書就再也只不是為了考試、與別人比較的磨練,而是培育自己成長的生命養分,也因此,面對無法確知的未來,更能把握當下、用心學習以迎接各種的試煉和挑戰。

陳志勇 陳志勇

陳志勇

宜蘭縣宜蘭市凱旋國民中學行政人員

從事教育工作超過25年,深信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但也對教育現場上理想與現實的落差,深感困惑。直到翻轉學習,提出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應成為學習專家的觀點後,讓人似乎看到了這樣困境的出口,正努力思考如何深化與落實中...。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