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物資」,還是「丟垃圾」?——認識「施與受對等」的意義

捐贈物資雖然是好事一樁,但不適宜的捐贈,反倒會令收送單位增添不少困擾。捐贈要依照當地現況實際需求,並不是將家中不要的東西都丟出來這麼簡單,請先三思考量,你是在「捐」物資?還是在「丟垃圾」呢?

▲ 適得其所的愛心物資,讓學生感受到更有溫度的意義。王寶莉提供

▲ 適得其所的愛心物資,讓學生感受到更有溫度的意義。王寶莉提供

年關將近,你是否正在整理家中較少用到的物品,想要捐給偏鄉學校或是團體機構呢?珍惜物資,物盡其用,捐贈物資雖是好事一樁,但不適宜的捐贈,反倒會令收送單位增添不少困擾。捐贈要依照當地現況實際需求,並不是將家中不要的東西都丟出來這麼簡單,請先三思考量,你是在「捐」物資?還是在「丟垃圾」呢?

本校位於阿里山鄉「特偏」學區,每到冬令時節便有許多善心人士捐贈物資,希望給學童一個溫暖的冬天。大多數人的善心之舉陪伴了孩子溫暖的心靈,讓他們入夜不再感到寒冷。我們教導孩子要「懂得感恩」,感恩別人贈予我們物資,將來等孩子長大,希望他們也能回報社會,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善的種子、善的循環藏在每一個小細節裡,孩子們知道,孩子們記在心裡。

翻轉教育訂戶專屬

NT365元/年

享受無限的文章以及豐富的教學資源下載、教育研習活動。

立即訂閱

已是訂戶?用以下方式繼續

延伸閱讀

王寶莉 王寶莉

王寶莉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嘉義縣 KIST 光榮國小導師、體育教師。曾服務於嘉義縣阿里山國民中小學14年。身為體育老師,她擅長以最獨特的運動哲學跟運動寫作帶班,是2017年最年輕的師鐸獎得主。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