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氣象預報3大迷思 彭啟明:好天氣不代表好空氣

天氣預報為什麼不準?是不是日本、美國報得比較準?今天天氣好,空氣一定也很好?有近20年播報天氣預告的氣象達人彭啟明直指台灣人3個對天氣預報的迷思。

▲ 面對空汙,氣象達人彭啟明認為,除了境外汙染源,減少本地的汙染物也很關鍵。劉潔萱攝

▲ 面對空汙,氣象達人彭啟明認為,除了境外汙染源,減少本地的汙染物也很關鍵。劉潔萱攝

本文重點摘要

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總經理彭啟明,是取得台灣氣象預報個人證照的第一人。他的臉書粉絲頁「氣象達人彭啟明」有超過17萬的粉絲,每天早晚固定報氣象,他不但是媒體除了中央氣象局以外最常引用的氣象來源,他的公司也是許多科技業、保險業的氣象顧問。近20年的氣象預報經驗,他提醒,台灣民眾對於氣象預報有以下幾個迷思:

1.天氣預報不是算命

氣象是一種科學,會隨著科技發展有愈來愈精準的進步,如何使用新科技來預報天氣也成為天氣預報員很重要的課題。彭啟明認為,未來甚至可能是人工智慧、整合數據,由電腦來預報天氣。不過儘管如此,天氣預報仍有侷限性。天氣預報不是算命,不會有明確的答案。偏偏多數人無法容許不確定性,經常認為天氣預報就應該百分百準確,但這是不可能做到的。

2.好天氣不代表好空氣

很多人看到陽光露臉的好天氣就會到戶外走走,呼吸「新鮮」空氣。但是彭啟明提醒,其實天氣穩定反而不容易有好空氣!原因是沒有風吹把霧霾吹走。雖然空汙最關鍵的仍是汙染物,若是沒有排放汙染物也不會有空汙,但是空氣仍有影響。

他舉例,像是中南部的空氣穩定,加上又有工業區的汙染物,就會造成空氣品質差;北部沒有重要的汙染源,又常下雨,空氣品質相對來說就好一點。

3.在地機構的氣象預報,更準確

氣象預報現在除了政府的氣象局,在各國也有很多像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的私人企業。大家憑各自收集到的資源、技術來預報天氣。常見台灣的電視台會播報日本、美國的氣象預報,用來對照中央氣象局的準確度。不過彭啟明說,天氣預報還是以當地預報的氣象局、氣象公司為主比較好。他以CNN為例表示,CNN所定義的颱風強弱與台灣不同,所以外國的氣象預報僅供參考就好,就像是看病時找一個「第二意見(second opinion)」。

延伸閱讀

張益勤 張益勤

張益勤

親子天下記者

一個相信用心感受就能成就大事的小小記者。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