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教學:從「三定」到「三動」

有位中學老師用略帶沙啞的聲音問到:「我最近講課講到喉嚨啞,怎麼辦?」他表示不太喜歡用擴音器,但已經儘量用腹部發音,喉嚨還是會沙啞!含喉糖沒有用,吃彭大海也沒有用,有沒有其他什麼妙方? 我回答:「有!你授課時講話少一點!」

翻轉教學:從「三定」到「三動」

翻轉教學:從「三定」到「三動」

有位中學老師用略帶沙啞的聲音問到:「我最近講課講到喉嚨啞,怎麼辦?」他表示不太喜歡用擴音器,但已經儘量用腹部發音,喉嚨還是會沙啞!含喉糖沒有用,吃彭大海也沒有用,有沒有其他什麼妙方?

我回答:「有!你授課時講話少一點!」

掌握三大原則再講課

首先,講話不一定是溝通,有可能是獨白。做為誠懇的溝通,每一個講話的人對聽者必然同時內隱設定下列三大普世假定:

1.我說的你還不知道:講者如果說了一堆聽者已經知道的觀念或訊息,聽者當然會覺得很不耐煩,或覺得被當成笨蛋(你假定我連這些都不知道)!當講課內容難度太低,學生覺得教師講廢話或沒挑戰性時,或父母重複耳提面命,孩子覺得很囉唆時,都是說話者違反了這個假定。

2.我說的你都可理解:講者口沫橫飛,聽者鴨子聽雷時,就是違反了這個假定,原因包括語言符號的困難(例如外語)、內容太難、太抽象、不合邏輯或缺乏組織等。聽者有理解時就是有建構出某些意義(含觀念或訊息),但可能是正解或誤解。

教學專業愈佳者,愈善於透過反饋歷程來偵測聽者的誤解和不解;專業愈差者,愈傾向於設定聽者都聽得懂而且都理解正確。

3.我說的都是真的:在正常、誠懇的溝通情境之中,講者必然相信自己的觀念或訊息是真實可信的,否則就是有意欺騙或詐騙。講者相信為真,客觀上不一定為真,這是講者知識程度的問題,但若有意欺騙,卻是倫理道德的問題。

這三大原則涉及對聽者而言的新穎度和理解度,以及對講者而言的真實度,在一般人際對話和教學情境當中都適用。雖然很簡單,但意識到的人並不多,違反的人卻很多,因為都是講者不知不覺的設定,在沒有遇到反例、挑戰或負面反饋訊息時,不會發現預設錯誤。尤其當講者的聲望、權力、地位或職位高於聽者時,通常都會收到正面反饋訊息(例如你講得真好),這是一種正面偏誤(positive bias)的現象,但是大部分講者並不知道,甚至寧願相信正面偏誤的訊息才是真的。

為什麼演講不等於教學?首先,演講時間有限,觀眾都是自由選擇是否參與,講者都會設定上述三大假定,如果設定錯誤,幾乎沒有下次再調整的機會。但是教學通常是系列性的,師生重複見面的次數很多,而且學生沒有或只有部分選擇自由,教師若發現自己的假定錯誤,就應該修正自己的課程設計,關鍵只在於教師有沒有能力發現自己的假定錯誤,以及有沒有意願修正自己的課程設計。

聽課專注力最多二十分鐘

其次,靜聽不一定是傾聽,有可能是腦袋空白或神遊太虛。早在二十餘年前,梅伊爾(Chet Meyers Meyers)等人整理過去有關大學教學的若干研究(註)就已經發現:在一堂接近一小時的課程講述中,隨著講述的進行,學生會逐漸降低興趣和注意力;講述開始十分鐘,學生尚能保留七○%的訊息,最後十分鐘,學生只保留二○%的訊息;在整堂課程當中,約有四○%的時間,學生並未注意老師在說些什麼;修完課後四個月,上課組只比控制組未修該課的學生多知道約八%。

所以,講很長、講很多,有用嗎?人類傾聽講述的專注時間,雖然能隨著年紀的成長而變長,但一般成人專注力平均也只不過在十五至二十分鐘之間,所以,全球著名的TED論壇才會嚴格限制每場演講十八分鐘。

當然,聽眾的角色不同,其傾聽的深度和注意力長度也不一樣,通常扮演主席、記錄、回應或評論角色者,或被要求摘要、歸納、統整、轉述、提問者,其傾聽的深度和注意力長度都會大增。

讓學生動起來效果會更好

不講課時,可以提升主動學習的教學策略有很多,根據上述梅伊爾等人的建議,至少包含四大類:小組討論、合作專題、模擬練習與個案研究。依我看起來,原則只有一個:讓學生動起來。

主動:儘量讓學生動腦。也就是促進主動思考,包括尋找問題、推論假設、解決問題、進行詮釋、創造意義等。

互動:儘量讓學生動口。也就是促進人際(師生與同儕)互動,安排學生提問、對話、分享、討論、辯論、遊戲、發展合作方案等。

行動:儘量讓學生動手動腳。安排學生實驗操作、模擬練習、實習體驗、展演發表、田野調查、社會參與、改變自我、改變環境等。

所以,有些教育人員或家長把「好秩序」等同於「安靜不說話」,這簡直是笑話。另外,有些教育人員或家長把「教學」等同於「講課」,覺得不講課就是不負責,這也是落伍。把「教學」化約為「講課」,其實是在課程設計上偷懶或缺乏專業。把講述和其他促進「三動學習」的方法混合穿插使用,才是最好的平衡。

現在很多人推動「翻轉教室」的做法,核心精神就是讓學生在進教室之前就先完成必要知識的準備,進教室之後便可以直接運用主動學習的成果來進行互動和行動學習,至於必要知識的課前學習管道是看影片、聽錄音還是讀文本,其實不是關鍵。 註:《提升主動學習:大學教學的策略》Meyers, C.&Jones, T. B. (1993). Promoting Active Learning: Strategies for the College Classroom.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詹志禹 詹志禹

詹志禹

政大教育學系教授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教育心理系博士,現任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教授,並擔任教育部「未來想像與創意人才培育計畫」總辦公室主持人。 在學生心目中是既嚴格又溫暖的人生導師,但在家中兩個女兒常笑他是「喜歡講冷笑話的老爸」。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