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反而學會壞習慣?家長可以這麼做⋯⋯

作者:田育瑄 以下《讀者文摘》點出孩子最常在校園裡養成的7大惡習,也告訴家長們該如何協助孩子避免壞習慣。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當孩子步入青少年時期,也正逢人格養成的關鍵期,除了家人以外,孩子特別容易受到同儕間的影響。只要同學間流行著什麼,勢必會跟著接觸,但一不小心,很可能染上不好的習慣,家長可以怎麼引導?

作者:田育瑄

以下《讀者文摘》點出孩子最常在校園裡養成的7大惡習,也告訴家長們該如何協助孩子避免壞習慣。

1.談八卦-馬上阻止

在我們的文化中,談論八卦有時已變成一種無可避免的消遣,然而,在人們背後說三道四不僅很不禮貌,也可能觸發嚴重的事端;要是今天你已經耳聞自己的孩子會在班上談論其他同學的八卦,身為家長的你一定要立即跳出來阻止,同時,更要告訴孩子如何在言談及行為上尊重他人,無論師長,也都更應該以身作則。

2.咬指甲-說出感受

某些孩子而來說,上學是相當惱人的事,尤其是容易緊張的孩子;因此,密切觀察孩子的舉動是否出現過度焦慮的徵兆是相當重要的;譬如咬指甲、扯頭髮、咬嘴唇、吮手指等都是遭遇壓力的表現,我們必須讓孩子清楚的知道,擁有這些感受與反應是相當正常的,家長該做的,是讓孩子將感受說出口,一同討論處置的方法,才是解決之道。

3.3C癮-設下時間

許多學校讓孩子可以自由使用平板、手機,甚至開放在午餐及休憩等時間,用手機上網通訊,因而導致許多孩童產生3C成癮的狀況;因此,家長們必須為孩子設下使用時間,或是進一步的加以限制,如果情況還是無法改善,家長就必須考慮終止提供網路。

4.愛抱怨-不要回應

當孩子開始抱怨學校的瑣事,像是功課太多太難、校車太早、老師教得不好,甚至連福利社都能夠拿來「檢討」一番時,家長們最常做的,就是直接推翻孩子的反應;然而,較好的做法其實是先選擇「忽視」,當孩子抱怨得越多但家長卻回應得越少,自然抱怨的聲音就很難維持下去。

5.吃零食-討論選擇

在家裡,家長可以確保孩子吃得均衡,但是外面的商店仍可能會販售洋芋片、軟糖等糖分高、高油脂的食物。當孩子接觸這些食物,很可能會衍生出許多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此外,垃圾食物也會影響孩子的大腦,讓他們在上課時難以專心,雖然我們無法決定學校販售的食物,但我們可以透過討論,瞭解溝通孩子的想法,讓孩子學會如何做出不同的選擇。

6.講髒話-引導表達

孩子詞彙量不夠時,很容易會受一些新穎的詞彙影響,而且因為某些髒話普遍的流傳在口語談話中,孩子在耳濡目染底下,自然也會不小心出口成「髒」;當你聽到孩子脫口而出時,請先保持冷靜,詢問孩子在哪裡聽到這些髒話的?為什麼他們用這些字表達?是否知道這些字代表的意思?透過了解情境,引導孩子找出表達這種感覺不同的方法,可別先急著處罰他。

7.會作弊-了解原因

作弊無庸置疑是個不當的行為,然而,孩子會選擇作弊的背後,也是家長需要好好思考的,像是對考試感到過度焦慮、對考試內容尚不瞭解、害怕向人詢問、甚至是擔心考不好被處罰等等,瞭解孩子的動機會影響你如何看待他作弊的行為,重要的是,用合理的方式讓孩子知道這項行為的後果,除了不及格或是重做,也要提供孩子機會和情境鼓勵良好的行為,讓他們能找到更恰當的方法處理及面對他們的困惑。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起源於雜誌媒體和書籍出版,進而擴大成為華文圈影響力最大的教育教養品牌,也是最值得信賴的親子社群平台。 我們希望,提供給學校和家庭,專業可信賴的教育教養解決方案。從線上(online)到實體(offline),分齡分眾供應華人地區親子家庭最合身體貼的優質內容、活動、產品與服務。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