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志祥:讓學習像闖關,學生忙到不想下課

簡志祥用科技讓學生在教室就能看到雨林生態、海底珊瑚白化,連跳動的心臟、血液流動,也都從課本上活起來。他的課上沒有客人,每個人有自己的進度,程度好的學生可以繼續加深學習,老師也有時間陪伴需要協助的孩子。

▲  簡志祥的生物課最喜歡帶學生到大自然探索,現在有了科技輔助,即使人在台灣,也能上山下海看見世界各地的景緻。劉潔萱攝

▲ 簡志祥的生物課最喜歡帶學生到大自然探索,現在有了科技輔助,即使人在台灣,也能上山下海看見世界各地的景緻。劉潔萱攝

如何瞬間移動從新竹到海底去看珊瑚白化?如何看見跳動的心臟瓣膜?如何觀察台灣因板塊運動的隆起?這些,全都可以在簡志祥的生物課上完成心願。

新竹光華國中生物老師簡志祥,人稱「阿簡老師」,曾籌辦生物教師界最夯的教師社群「生物趴辣客」。網站「阿簡生物筆記」從科學玩具到標本製作,包羅萬象,是生物老師重要的靈感來源。他的行動教學不只是要學生拿著平板在校園裡拍照、紀錄,而是真實的「運用」科技,完成每一項任務。

學生忙到不想下課

在阿簡的課堂,學生很忙,忙到不想要下課。每堂課,阿簡會準備一張學習單,上面有四至五個問題。學生在課堂上要邊看影片邊寫筆記、做網路試題,可能還要操作實驗、做動畫。

善用平板ipad教學的阿簡,過去從「試卷解題」開始錄影片,到最後把生物一整年的課程,每個單元都有教學影片。他要求學生「看影片、寫筆記」,是每個單元最基本的任務,之後再透過App,把各地、各時代的地景帶進教室。譬如,他用醫學院在教解剖學的App,讓學生看見跳動的心臟瓣膜、血液流動;他也用國外博物館的App帶孩子看到侏羅紀、白堊紀的地球生物;戴上VR眼鏡,他和學生在教室裡就能上山下海,到雨林觀察生態也到海底研究像是珊瑚白化這樣的污染問題。

但是他的課並不是一開始就這麼精彩。

回憶過去的教學,簡志祥也遇過很多老師的共同挫折,看見學生的學習問題卻不能解決,讓簡志祥很苦惱。簡志祥坦白,課堂時間有限,沒辦法關注到每個人,「只能關照多數學生,讓其他學生成為客人」。他明白,很多學生不敢問問題,「覺得問題很蠢、下課就忘了剛才的問題、不想打斷老師上課......」他信手捻來一個個學生不敢舉手提問的原因。所以他決定要改變現況,營造一個孩子能「安心學東西、安心問問題」的環境。

當平板這項工具開始出現在教學現場,簡志祥慢慢嘗試將它融入教學,隨著平板的數量越來越多,他開始讓學生一人一台用平板上課。回想起一開始讓學生一人一台平板,簡志祥反射性的回應「很恐怖」。當時簡志祥讓學生上網找化石的照片,卻發現學生很容易找到化石照片後就「一直連結出去到很多地方、回不來」,整堂課,簡志祥疲於抓回學生的注意力。

學習像闖關任務一樣挑戰

他回想自己的學習經驗,發現人會為了完成一件任務,旁敲側擊到很多其他的知識。所以他設計「小專題」的學習單,用一個接一個的「任務」,讓孩子像破關一樣上課。在他的課堂任務上,設定學生用特定的App回答問題「最早的魚類是什麼?」、「台灣什麼時候出現在地球上?」他也錄影片,讓學生「看影片、寫筆記」,他就可以透過學生看影片的筆記,明白學生了解的深度,甚至當學生寫筆記時,簡志祥還可以「指導學生如何做筆記」。

行動教學讓簡志祥達到自己的理想,他不用站在台上也能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學生也更有學習效率。一整年的影片總共有15小時。「比照一堂課45分鐘,一年有90小時的學習,即使學生花了兩倍、三倍的時間看影片、寫筆記,也比90小時少很多」,影片讓學習變得更有效率,而且程度好的學生,完成影片可以繼續往前走,不用被卡住,但簡志祥更開心的是,「終於能有時間可以陪伴需要協助的孩子」。

「我最有成就感的大概就是看到學生做了很棒的事」,簡志祥秀出學生做的動畫、看影片的筆記......驕傲全寫在臉上。以學生為榮,簡志祥不但把學習還給學生,也把成就歸於學生。

延伸閱讀

張益勤 張益勤

張益勤

親子天下記者

一個相信用心感受就能成就大事的小小記者。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