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鹿草國中:美術×數學,二次函數變身工藝品

提到二次函數,一般人多半想到一道道考試題目。鹿草國中美術老師蔡佩玲設計結合數學與美術的跨領域課程,帶學生欣賞日常中的曲線美,也讓學生動手玩創作。

曾千倚攝

曾千倚攝

本文重點摘要

 

「我從小就有建築師夢,剛好可以在這個單元發揮。我非常喜歡DIY,可以建造出屬於我自己的作品,這感覺比棒球選手打出全壘打還開心!」鹿草國中三年一班學生蔡昱宏在課程回饋單寫著。

這堂課,是嘉義縣鹿草國中美術老師蔡佩玲執行的美術與數學跨領域美感課程,在這所約三百位學生的學校,蔡佩玲是唯一的美術老師,幾乎教過每位學生。

近幾年,蔡佩玲積極在鹿草國中推動美感教育,一○三學年起,陸續執行三個學期的教育部「整合型視覺形式美感教育實驗計畫」。一○五學年開始,則嘗試跨領域美感教育實驗課程計劃。鹿草國中校長鄭志成表示,鄉下學生缺乏藝術資源:「雖然大家都講資訊沒有落差,可是落差還是很大⋯⋯文化中心離我們有一點距離、展覽又少」,因此,鄭志成很支持蔡佩玲推動美感教育。

▲ 在這堂結合數學與美術的跨領域課程中,數學老師許護馨(右)講解二次函數觀念,美術老師蔡佩玲帶學生討論生活中的曲線,如籃球拋物線、拱橋等,將數學與生活連結,再帶學生繪圖(下圖)、製作立體物,也進行表演藝術活動,加深體驗。曾千倚攝

串聯美感、知識與日常生活

蔡佩玲認為,美感教育要讓學生對生活有感,因此她設計跨領域課程時,將美感、課本知識與日常生活做連結。上學期,蔡佩玲設計「流光溢彩」單元,結合自然課的色光三原色和反射定律,引導學生觀察校園中的色彩,再帶學生做萬花筒,讓學生對色彩美學更有感。

這學期蔡佩玲結合數學與美術,主題是九年級課程的二次函數。

為了讓數學變有趣,名為「美數曲線」的課,融合數學、美術、表演藝術,數學老師負責解釋二次函數原理,美術課則分為認識生活中的曲線造型、繪製線條圖形、動手做立體曲線物等。會考結束後,蔡佩玲還預計將課程延伸,轉化數學座標概念,帶國三生思考個人定位與發展。她更打算策劃一場校園快閃,讓學生化身座標,拉起童軍繩、繞出美麗線條。

蔡佩玲回憶,當初學生聽到美術課要上二次函數時、發出一片慘叫:「怎麼又出現數學!」但是一學期下來,學生表現令人驚豔。學生畫線條畫上癮、喊著「我還要畫!」蔡佩玲還得多加一節課;做木條創作時,學生嘴上說「我不會」,但在老師鼓勵下做的作品,彷彿工藝品般精美。

跨學科,孩子更有探索能力

蔡佩玲指出,跨領域課程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在理科、更重邏輯思考。因此她設計課程時,想讓學生有更多的自我探索能力,學習如何解決問題,與過去美術課要學生模仿畫作、著重繪畫技巧不同。

鹿草國中持續推動美感教育,成效雖無法量化,但蔡佩玲與合作課程的數學老師許護馨都發現,學生的自信、專注力,和欣賞與表現力,都在進步。

鄉下學校學生缺乏文化刺激、也容易缺乏自信。許護馨認為,美感教育為學生帶來正向刺激,接觸更多美感薰陶,對學生來講可能受用無窮。

經過美感教育洗禮,鹿草國中的美感種子,也許會和校舍周圍綠油油的稻穗一般,日漸豐滿、成長茁壯。

▲ 欣賞線條美:學生畫圖體驗單純的直線若反覆排列會變成特別圖案,呈現複雜美感。數學老師再用學生學過的概念解釋圖形,讓學生知道自己畫的圖在數學世界有理可循。

▲ 動手玩創作:學生用木條創作立體曲線物。美術老師從旁引導,木條可以如何組合成具有和諧、均衡特質的作品。透過動手做,讓學生體驗二次函數曲線的美感所在。

延伸閱讀

許家齊 許家齊

許家齊

親子天下

媒體中心企劃。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