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維新:大學沒考上「第一志願」,是人生的第一個幸運⋯⋯

說到國內天文學的發展,就不能不提孫維新,他是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也是台大物理系暨天文所教授。他的聲線獨特低沈,上課、演講內容專業中帶著趣味,總能用最簡白的語言,向大眾介紹深邃奧妙的宇宙知識。他在台大、政大開的通識課程「認識星空」是熱門選課,很多學...

▲台中科博館館長孫維新熱愛物理與天文,一戴上耳麥就變身為「最佳導覽員」,生動為大小朋友介紹牛頓擺的原理和應用。台達電基金會提供

▲台中科博館館長孫維新熱愛物理與天文,一戴上耳麥就變身為「最佳導覽員」,生動為大小朋友介紹牛頓擺的原理和應用。台達電基金會提供

孫維新,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知名天文學者、得過金鐘獎的教科文節目主持人獎,他在台大開的通識課程「認識星空」非常熱門,每學期有上千人排隊搶著修;宇宙間還有一顆小行星,是以他來命名。孫維新會走進不可預知的天文領域,竟然只是因為一個意外,改變了他的一生。

說到國內天文學的發展,就不能不提孫維新,他是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也是台大物理系暨天文所教授。他的聲線獨特低沈,上課、演講內容專業中帶著趣味,總能用最簡白的語言,向大眾介紹深邃奧妙的宇宙知識。他在台大、政大開的通識課程「認識星空」是熱門選課,很多學生搶著修;即使是天文門外漢,也會因為聽了一場演講,被他點燃想要認識更多外太空的熱情。

差點進演藝圈的天文學家

孫維新一直以來都是國內天文推廣教育的重要推手。20多年前就以公共電視節目《航向宇宙深處》系列,獲得第35屆電視金鐘獎的教科文節目主持人獎。長得高大帥氣,得獎後差點被網羅進演藝圈,但他還是堅持留在最愛的天文界,偶而上電視為社會大眾解惑,像是傳說中世界末日的預言,到底會不會在2012年成真之類。

除此之外,這世上還有一顆小行星(185364 Sunweihsin) 以他來命名,因為這顆星是在他擔任科博館長任內,由台灣的鹿林天文台所發現。

能夠找到自己熱愛的科學領域,並投注一生心力專精其中,無疑是一種幸運。但孫維新卻說,人生的第一個幸運,是大學聯考「沒考上第一志願」。

孫維新建中畢業,當年大多念數理工科男生心中的首選,是台大電機系,而孫維新依照聯考分數被錄取的台大物理系,排在第五志願。因為這個意外,他沒當成厲害的電腦工程師,卻走入了相對冷門的物理和天文領域。從此找到他的最愛。

搭起科學和大眾的溝通橋梁

孫維新台大畢業後申請國外大學天文研究所,並選了觀測組,有機會上山下海,走進世界各地的天文台,「在那裡不只看盡美麗星空,也和大自然裡的動植物有了第一線的接觸」,在他眼中,不論是動物、植物或海洋、大氣,一切自然界的景象與變化都太美了,令他深深著迷。

但對絕大多數的人來說,天文是陌生的,星空是遙遠的。孫維新發現,世界上的科學家不算少,但能夠具備熱忱與溝通能力,來做「科普轉化」的人卻不多,因此他決定搭起科學和大眾之間傳播的橋樑,讓更多人親近並感受到大自然的真與美。

童年雜學是成長的養分

孫維新沈穩而流暢的表達溝通能力,來自他的家庭教育以及自己持續不斷的雜學。

他還記得小六時,因為個子高,被老師選去參加「第一屆兒童電視劇比賽」。母親喜歡看平劇,家裡五個孩子也都有些涉獵,當時已是大學話劇社長的大姐,便一字一句指導他的國語和腔調,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經驗,上了國中他經常代表學校,參加各種演講比賽,無形中有了很多上台練習與「見世面」的機會。

考上了建中,他更是熱衷於建青社和演辯社多個社團,還開始認真學平劇和國術。大學時期迷上中醫和中藥學,周末甚至會跑去一家中藥行住個幾天,對照「本草綱目」一一了解藥材的味道和藥性,也跟著當時有名的儒家學者毓鋆老師學四書五經......,當記者問到,這樣廣泛的雜學,難道不會忙不過來嗎?孫維新微笑以答,「對我來說,學習本身就是一件樂事,事實上只要引發興趣,每個人也都可以做到。」

▲孫維新自己樂在學習,也希望引介更多人認識科學且愛上科學。劉潔萱攝

從大學教授到科博館館長,從大朋友教到小朋友,孫維新越來越發現,國中以上的孩子普遍對學習無感。他指出,國內對科學有興趣的小學生還有49%,但到了國中只剩下19%,可見國中教育出了很大的問題。因此他現在最想要做的事,就是「讓上課內容變得好玩」,包括引進VR 、AR教學,運用新科技來改變教學方法,「你想想,學生只要戴上VR頭盔,進入地球科學第一集,一個地球就飛到面前來,然後撥下時間軸回到一億五千萬年前,可以看見盤古大陸版塊是如何分裂成各大洲的?或者回到一億年前去看一下當時的甘肅草原,恐龍到處跑究竟是什麼模樣?當學生親身體驗過這些之後,還有誰要回到課本去死背呢?」

這位成功跨界的科學家預言,未來五到十年內科技將會徹底改變教科書的寫法,只有能令孩子留下深刻印象的知識,才會被活用。

50歲以後,最棒的工作是博物館館長

中西素養兼具、雜學輔助專業的孫維新,一直保持著對世界的熱情,還想做更多好玩、而且自己能力做得到的事。他說,「50歲之後最棒的工作是博物館館長,這工作讓人每天眼睛一張開,就有很多新的東西要學」,原本他的印象中,博物館只是一個社會的擺飾,裡面裝著一些很舊的東西等小孩來看。進去之後才發現,博物館真是文明的精華與社會的靈魂。「我在博物館常看見小朋友進來時一臉興奮的神情,這帶給我很大的啟發」。讓大小朋友在自己的解說下,帶著滿足笑容離去,他覺得非常值得。

記者實地來到台中科博館展場觀察,只見孫維新一戴上耳麥,就成了全場最吸晴的專業導覽員,他不疾不徐向高中志工介紹什麼是牛頓擺、科氏力,原本生硬的課本知識,立刻有了具體的想像,還可以動手操作,連不懂科學的年輕父母也湊過來聽,然後再轉身去教自己的小朋友。

「有趣的新科技結合了科學知識,會變成非常有力量」,孫維新每天從早到晚行程滿滿,不斷用各種方式傳遞科學新知,為的就是一直把這力量傳下去,讓更多人找到屬於自己的感動。

 

延伸閱讀

王韻齡 王韻齡

王韻齡

親子天下記者

教育線記者,對教育政策觀察、現場故事和人物寫作有極大的熱情,以「一日媒體人,終生媒體人」為榮。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