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的意義在什麼?學習?分數?

考試的意義、目的是什麼?學生為什麼要考試?學校考試有什麼目的?考試是為了學習,不是為了分數,如同上學是為了學習,不是為了考試。學習是目的、考試是達成目的手段。但在台灣,這二者間的關係卻反了過來?

考試的意義是什麼?學習?分數?

考試的意義是什麼?學習?分數?

2016年《學習的理由》紀錄片公開放映,這是一部台灣中學生面對教育的生命故事,已經獲得十項國際紀錄片獎項。導演楊逸帆從14歲起拍到21歲,述說著青春生命面對升學考試的迷惘,直指我們教育意義的失落。升學考試的幽靈一直籠罩著台灣!

考試在本質上有三個意義:「知識的回響」、「在學習中」、「了解自己」

「知識的回響」是指當學生學習了一堆知識後,但到底學會了嗎?到底知識會不會浮現出來,現身到他的思維運作中來發生作用,這個作用就像是知識在對人發出聲音,知識像在空谷中與人的思維有了對話的回響。到底有沒有回響?回響的內容為何?於是透過考試來了解,來測試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有時考的好,有時考的差,但都可以幫助學生持續不斷的去釐清知識的內涵,讓學生可以學的更好,所以考試是學習知識的重要過程。因為有了考試,會幫助學生增長知識,是知識學習的一部份,但當我們失落了考試的本質,也失落了學習的意義。

考試身為知識學習的一部份,還有另一個更重要的層面:「在學習中」,讓學習者在學習的道路上持續前進。我們都是以某個人知道了多少種類、內容的知識為傲,一個人掌握很多種類的內容,學會許多技術、職能,但這並不算卓越。知識不是靜止的內容,而是動態的,也就是知識會不斷生長,像生物有機體一樣,隨著時間、外在環境、內部動機、生命體會等,知識持續變化生成,就像生物演化般,考試正可以讓學習者處於此一持續探索的旅程中。

海德格說:「知即學習」,指出人必須持續不斷的學習成長,不是學會了就不必學了,這個層次更難。反之,如果考試阻斷了學習的動能,讓人陷入僵化和停滯,反而阻斷持續不斷學習的道路。

每個人資質、潛能、興趣、性向都不一樣,天生我材必有用、360行中行行出狀元,腦神經科學研究早已證明,多元智能理論也早已提出,了解自己是如此重要。有人學的快、有人學的慢,有人懂得多、有人懂得少,有些會答對,有些會答錯,但學生自己不太了解,透過考試知道了自己,也了解自己的迷思或體會;有些知識自己喜歡,有些自己真的不喜歡,考試也可以了解自己,考試是一位直言不諱的益友。就如同古希臘德爾菲神廟最著名箴言:「認識你自己」,了解自己是多麼重要而且美好的事。反之,考試如果違逆此一箴言,將使生命有如陷入迷宮般,只是原地打轉的徒勞。

所以,考試是為了學習,不是為了分數,如同上學是為了學習,不是為了考試。學習是目的、考試是達成目的手段。但在台灣,這二者間的關係卻反過來了,變成考試為目的、學習為手段,主客易位、本末倒置,考試凌駕在學習之上。考試、學習這二者間的位置產生了結構性的錯置,這就是我們教育亂象最大的根源。也是為何台灣教改二十多年來,我們的考試競爭非但沒有緩和,反而像是走火入魔,更加的激烈、沈重地扭曲著教育。

當考試成了教育的主宰,學習者反倒成為考試的工具,當學生失去了學習的主體性,持續向著未來前進的步伐也就消極而無力。當意義被遺忘,學習的邊境持續消亡,有如蜜蜂消失,個人和世界的繁花盛景將不在。唯有召喚出考試原本的意義,教育場域回到以學習為主體,讓學習者和學習能同時存在而且互相面對,二者都會發出屬於自己美麗而多樣的聲音。

延伸閱讀

基隆阿誠 基隆阿誠

基隆阿誠

基隆女中科任

曾任全教總副秘書長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