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數學系教授張鎮華:現行大學選才制度,選不出我們要的學生

作者:文/張鎮華(台大數學系教授、12年國教高中數學課綱總召集人) 採訪整理/張瀞文 圖片來源:鄒保祥攝

台大數學系教授張鎮華:現行大學選才制度,選不出我們要的學生

台大數學系教授張鎮華:現行大學選才制度,選不出我們要的學生

作者:文/張鎮華(台大數學系教授、12年國教高中數學課綱總召集人) 採訪整理/張瀞文

圖片來源:鄒保祥攝

大學多元入學方案推行多年,希望以多元入學方案取代聯考,減輕學生壓力,但多元入學行之多年已漸漸顯露缺點,有人認為壓力不減反增,有人批評現有的學測考試讓學生程度愈來愈差。台大數學系教授張鎮華也認為大學選才制度應該改變了,但並非上述原因,而是因為……

大學學測成績公布後,很多人會批評現有的考試制度使得學生程度愈來愈差。

我也認為實施多年的大學入學制度,已經漸漸顯露其缺點,到了該改變的時候了。但是我看到的問題不是學生程度下降,反而是,大學端找不到適合的人,學生端也沒有得到應有的培養。

從大學端來看:學測選不出我們要的學生

實施多年的兩階段大學入學選才(甄試、指考),目前有局部的微調,例如台大數學系今年特殊選才方案(前稱「火星人計畫」),增加到5個名額。

去年是火星人計畫第一年,只收1個學生,但是大家覺得這樣的學生更符合數學系的需求,所以台大數學系今年申請10個名額,但教育部最後只核可5名。(編按:台大數學系每年招收45名學生,另有奧林匹亞及國際科展等保送生)

這幾年以來,數學系的老師們對於現有的大學選才制度信賴度愈來愈低,覺得學測選不到我們需要的人。學測是甄試門檻,這個門檻讓很多人都是一樣的,很難找到我們要的人。

我們想要找的學生,倒不是數學程度一定要很高,而是是否熱愛數學的那股熱情。喜不喜歡數學,和學測成績不必然相關,有些真的很喜歡數學的學生,學測還考不好。考試只是某種依據而已,表示這個學生不太笨,但是考不出來是否對數學有熱情。

從學生端思考:教育系統沒有盡力將學生培養成有用的人才

以現在幾乎所有高中生都進大學的情況來說,或許更要問,是不是大部分高中學生都進到適合他們的科系就讀?接著要問,大學有沒有盡力把他們培養成有用的人才?

就我所知,歷來的考試都很難達到「大部分高中學生都進到適合他們的科系就讀」。很大原因是,學生其實對大學科系並不了解,以他們在中學學到的知識,很難知道大學專業科系真正內容。現在學生的資訊比早年要好,但還是常有「依著傳統排名填志願、分發」的現象。

當然,興趣也是可以培養的,恰當的教導和學習是可以培育出適合各專業的人才。而那些沒興趣念的,還要區分各種可能。有的人現在念不來,但是一段時間之後可能就念得來;有的人雖然不適合念甲系,但適合念乙系;有的人可能根本沒興趣念大學,反而更適合學得一技之長。所以,適當的轉系機制是很重要的。另外,能有好的技職教育系統,對社會的貢獻會更大。

學生程度變差的真相

至於學生程度一年比一年差的評論,我身邊的大學老師也都這樣認為,但我思考,原因有很多。

第一,在我念書的年代,只有30%的學生考上大學,現在所有學生都可以念大學。這個感受不關乎這一代所有學生程度下降,而是連學習成就末端的孩子都進到大學學習了,所以老師會覺得學生程度變差。

第二,我都常跟我的同事開玩笑說:「不是學生變差,是你們變聰明。」同一個科目反覆教學太過熟悉的結果,常會認為學生學很慢。我想每個年代的老師都有這樣的感受。

第三,我們也要思考,我們要學生學的,到底有沒有道理?真的是培養這個領域人才需要的嗎?

早年我到美國念書時,有一位台灣到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念書的朋友(非數學專業),他一開始並沒有獎學金,學校開了一門課,要教那些不太會算術的大學生算術,叫那位朋友去教這個課,以便給他一些錢,他就用出國前教育實習的1年經驗,教那些大孩子,如何算出 1/2 + 1/3 = 5/6,而不是 2/5。學期結束之後,那些學生都很感謝他的補救教學。

現在的學生的確和過去不同,制度要允許、老師要有勇氣,從學生不會的點開始教起。

面對未來的社會,改變目前的大學選才制度勢在必行。但是,不管考試制度如何,重要的是,家長要以平常心看待。關心是需要的,但不要過度關心,要留給小孩一點點獨立自主的空間,也給他們一些自己負責任的機會。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起源於雜誌媒體和書籍出版,進而擴大成為華文圈影響力最大的教育教養品牌,也是最值得信賴的親子社群平台。 我們希望,提供給學校和家庭,專業可信賴的教育教養解決方案。從線上(online)到實體(offline),分齡分眾供應華人地區親子家庭最合身體貼的優質內容、活動、產品與服務。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