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不正經】裹腳布的大道理

作者:KK笑 圖片插畫:KK笑 因為後來不知道是哪個人提倡「愛的教育」,又因為有一群後來加入的人高喊「零體罰」,不要說是老師,連當爸媽的人都緊張地開始調整自己在教養小孩的原則和方針,深怕「體罰」會帶給小孩在童年時期留下「陰影」,這樣孩子長大後就會在...

【教養不正經】裹腳布的大道理

【教養不正經】裹腳布的大道理

作者:KK笑

圖片插畫:KK笑

因為後來不知道是哪個人提倡「愛的教育」,又因為有一群後來加入的人高喊「零體罰」,不要說是老師,連當爸媽的人都緊張地開始調整自己在教養小孩的原則和方針,深怕「體罰」會帶給小孩在童年時期留下「陰影」,這樣孩子長大後就會在變態的人格發展下成為一個帶有報復、暴力頃向的危險人物......

 

所以在後來的「教養指針」就鼓勵做父母的以「做朋友、講道理」、用愛代替「體罰」,務要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幫他「抽絲剝繭」地找出他可能犯錯的原因,在「不在現場」但又「充滿想像」的大人「引導」或「過度引導」下,輔導的流程就會如下:

 

1.孩子(單方--就自己的小孩)說明事發當事。(但有點記憶模糊了)

2.(不在場的)大人幫忙拼湊失落記憶還原現場。

3.大人提供幾項可能理由解釋孩子當時引發的衝突或衝動。

4.大人假設孩子可能有的幾種情緒導致當時孩子「不得不」那麼做的理由。

5.大人幫忙結論了當時的事情的脈絡、緣由、自己小孩的反應,然後問小孩:「是不是這樣?」小孩在聽完爸媽說完整個事發現場還原後覺得自己好像的確比較「委屈」,於是就說「對!」

6.結案。

 

身為一線的我,其實看到更多的是像上面的例子,當孩子其實應該是真的犯錯了,但因為爸爸媽媽在「輔導」的過程中加入太多「引導」,使得孩子們慢慢模糊了有點時間距離的事情真相,然後就忘記了自己在事件中其實單純應該負起的責任,也讓我們的孩子學會用太多理由合理化自己出現的「違規事件」,所以很多時候就會出現「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場面,想想,我們大人的社會是不是也很多相似的畫面呢?

 

真懷念我的小時候,不管是不是我的錯,爸媽都先叫我去罰站的處罰方式,簡單、明確,雖然心裡難免覺得委屈,但在站一下之後,情緒也冷靜不少,等爸媽要自己把事情脈絡交代完後,再依據我所該擔負的「刑責」—罰站啦、禁足啦、抄課文之類的給予處罰,我也就乖乖認份的領受處罰然後好好反省囉!

 

唉!那時候的社會、那時候的校園,好像也沒有想像中的「暴力」呀!

 

文章來源:民報專欄【教養不正經】裹腳布的大道理

*本文經作者授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KK笑 KK笑

KK笑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常在教學現場分享的KK笑老師今年決定出走校園,用不同方式延續教學工作。雖然離開校園圍牆,身為資深學姐的KK笑老師有很多想要跟圍牆內的學弟妹們分享30幾年學姐翻跟斗、跳火圈的實戰經驗。之前不好說的職場甘苦,現在終於可以在這裡「資深學姐老師說」專欄中誠實說、大膽說、有技巧的說。學姐會用輕鬆活潑搞笑的方式聊聊教育現場的學生輔導和親師溝通,也希望能夠帶給在教育現場奮鬥的教育夥伴們心靈上的療癒啊!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