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填鴨已經夠慘了,學生被迫練出5大「能力」

我認為台灣教育問題的根源在於:老師填鴨教學方式不動如山,以及評量工具的僵化落後。   台灣教育改革歷經二十年,有著許許多多的革新,也確實帶動教育現場的進步。但是如果我們再深入探尋教改的核心目標:「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打造健康而良好的教育現...

上課填鴨已經夠慘了,學生被迫練出5大「能力」

上課填鴨已經夠慘了,學生被迫練出5大「能力」

我認為台灣教育問題的根源在於:老師填鴨教學方式不動如山,以及評量工具的僵化落後。

 

台灣教育改革歷經二十年,有著許許多多的革新,也確實帶動教育現場的進步。但是如果我們再深入探尋教改的核心目標:「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打造健康而良好的教育現場。」事實上並沒有辦到。學生的學習負擔並沒有減少,每天的小考文化也沒有消失,學校仍然是不健康的學習環境,不健康的學校生活又導致學生產生不健康的家庭生活!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最重要的老師教學技術,幾乎完全沒有改變。

 

在台灣,沒有一個老師願意提供填鴨式教育,但最後卻都在填鴨!原因很簡單,因為老師霸佔講台,從上課第一秒鐘,講到最後一秒,一直採用單向式口述講課,就是最典型的填鴨!

 

填鴨教學方式不動如山

 

為什麼老師大多採用單向式口述教學,這也不能全怪教學現場的老師,因為台灣老師的求學經驗、師培訓練過程遭遇過的老師幾乎都這樣單向式口述(填鴨)教學,就連考取、分發進到學校任教,同事之間也都這樣填鴨。久而久之,填鴨成了常態,別人填鴨,我也填鴨,自然是再正常不過。

 

老師單向式口述講課,當然有其優點——填鴨可以濃縮知識,讓學習速度加快。這就是為何亞洲,即使先進如日本,會是全世界最大的填鴨教育地區。因為,西方工業革命之後,各種知識突飛猛進,落後的亞洲要急起直追,就必須囫圇吞棗、填鴨加速;再者,亞洲大多經歷過強人獨裁統治,獨裁者並不希望國民會思考、能表達。然而,台灣已經是進步國家、民主社會,我們的教學技術,卻還是落後國家的思維、獨裁者的心態。不信,請大家摸著良心想一想:當老師上課時,叫學生閉嘴,不讓學生發表意見,這種教室風景跟強人獨裁者高壓統治國家,有什麼兩樣?老師關起教室的門來,居然成為教室裡的獨裁者!

 

填鴨教育釀成四大缺點

 

老師單向式口述講課,固然有其優點,但是缺點太多了,姑且羅列如下四點:

 

第一,學生的學習意願低落

 

我常說我們的小孩還沒進學校之前,都喜歡纏著父母親問:「這是什麼?」「那是什麼?」「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常問到父母的知識疆域極限之處,答不出來,不知所措。好不容易盼到小孩上學了,總算可以把問題交給學校老師。

 

結果,小孩到了學校之後,老師所做的第一件事,居然是叫學生閉嘴,而且一閉嘴就是十幾年!更糟的是,原本小孩還對世界充滿好奇,喜歡問為什麼為什麼,可是老師不但先叫閉嘴,還不斷直接告訴學生答案,小孩根本不想知道這些答案,但老師卻要求背起來,於是考試就出現了。

 

小孩開始不想坐在教室裡,學習興致逐漸低落。可是小孩不能走,因為國家強迫小孩坐在教室裡(除非小孩的父母親有能力提供自學環境),小孩不來,父母會被國家處罰,這是義務教育。

 

第二,學生的學習成效低落

 

學習金字塔的概念圖,老師和家長們或許耳熟能詳,雖然未必完全準確,但還算符合大眾的學習經驗結果,姑且拿來當做參考。老師進行填鴨,學習成效只有五%。現在老師的教學技術,跟二、三十年前的教學技術相比,有什麼明顯差異嗎?幾乎沒有,如果有,很可能也就只是資訊融入教學,加上了PPT,學習成效從五%躍上二○%!

 

但是另一個驚人的實驗結果告訴我們,一個學生最佳的學習時間只有十五∼二○分鐘,台灣教學現場每一堂課卻是四五∼五○分鐘。如果老師有用PPT,過了二十分鐘,就開始從二○倒數;沒有用PPT,就從五開始倒數,直到學生眼神模糊或倒頭睡著,變成○。換句話說,台灣教學現場,失去了高效益的教學技術與教學成效,以及維持學生學習成效的高昂興致!

 

第三,老師完全不知道學生的學習狀態

 

老師教學採用填鴨,必然忙著趕進度,學生到底聽懂了沒有?老師根本不知道。所以「考試」緊接著就來了。填鴨教學不改變,小考文化就永遠不會消失,因為這是老師唯一能夠確認學生學習狀況的工具與手段。

 

考試,成了老師確認學習狀況的最佳工具之後,考試的結果——分數,就成了老師診斷的憑據。於是,分數主義至上,自然而然就成為老師和家長獲悉學生學習的唯一方式;升學率,也就自然而然成為學校之間的競爭憑據。沒有人在乎,學生能力是否得到良好的訓練與培養;也沒有人在乎,學生不是學不會,而是在被切分出來的時間期限內還沒學會,如每個月的段考、每三年的大考。沒人可以忍受學生在學習的時間差異,大家都被迫要在同時間學會,若學不會,就是成績差、低成就!

 

考試,意外成為推動台灣學生讀書的強大動力,準確來說,是強大壓力。台灣學生每天晚上都是為了隔天的考試而讀書。如果大家夠敏銳,馬上就會意識到:學生日後考上大學,什麼時候才會看書?期中考和期末考之前的一到兩個星期。離開校園之後,終於沒有考試,學生自然而然也就不讀書了,這也是為什麼台灣國民閱讀率低落的主要原因。追根究柢,沒想到,竟然是台灣老師填鴨教學聯手打造出來的惡果!

 

第四,破壞學生大量學習的機會與能力

 

如果把老師上課一個小時的講述內容打成逐字稿,大概有五、六千字(講話速度當然可以再快,但學生就聽不清楚了)。我常說,只要聽老師上課的語速,就能知道這位老師三年能夠提供的知識量,因為老師的語速,決定了老師三年能夠提供的知識量。而這也是台灣老師教了五、六年書之後,就再也不用進步的主因,縱使老師學再多,課堂上也派不上用場,因為時間不夠。這同時也是大學教授教了一整年,卻經常連教科書都教不完的主因。問題是,正常學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速度,一定超過老師講話的速度(學生自學閱讀的速度遠遠超過老師講話的速度,不用訓練就已經是老師講授的三倍,如果再訓練過,就會變成五倍、十倍甚至二十倍。),換句話說,當老師上課講愈多,就愈浪費學生大量學習的機會,而且學生的閱讀速度經過不斷訓練,速度會愈來愈快、吸收的知識量也就會愈來愈大。更重要的是:閱讀能力、理解能力才是學生可以帶得走的能力!

 

填鴨教育養成「五大能力」

 

且讓我們真心來反省一下,當老師進行填鴨,訓練了學生什麼樣的能力:

 

第一,忍耐力。老師上課上得好,學生忍耐就少一點;上得不好,學生就需要很強大的忍耐力。

 

第二,定力。填鴨教學現場,學生不能講話、不能吃東西、不能走動、更不能睡著,學生就需要非常強大的定力。(我常納悶,台灣流行打禪七,其實不用那麼辛苦到寺廟修行,直接進到國、高中教學現場旁聽就行了,效果比去寺廟打禪七還管用。)而且國小到高中的孩子,是最青春、最可愛、最活潑、最希望可以大肆講話的時期(我小時候就是這樣,結果被摑臉!),但是我們很快就用老和尚的標準在要求他們,真是沒道理呀!我不免常戲謔台灣的學校跟監獄沒什麼兩樣,學生就是受刑人,八點開始服刑,五十分鐘之後,放風十分鐘,好不容易捱到下課,以為出獄,沒想到只是假釋而已,隔天還要服刑,這個獄期有多長?原本是九年,現在要延長到十二年,這堪稱是十二年國民義務服刑教育,因為學生很痛苦。

 

第三,專注度。學生把專注聽課的眼神表現出來,好滿足老師的虛榮感。

 

第四,聽力。認真聽老師講,好滿足老師希望學生表現的第五個能力:抄筆記。

 

想起來真悲哀,台灣老師心目中最理想的學生是什麼樣態,不就像曾經中風、半身不遂、失去行動能力(老師希望學生坐好、不要亂動)、嘴巴癱瘓(老師希望學生不要講話)、眼睛失去眨眼功能(老師希望學生表現出專注度)、右手還能動(因為老師希望學生抄筆記),——難道這就是台灣老師心目中最理想的學生樣貌嗎?

 

習慣接受填鴨教育後,台灣的學生根本不會讀書,全都是背書大賽、應付考試、擁有強大背誦能力和一點點理解能力,其他重要能力幾乎都沒有接受過良好的訓練與栽培。我在大學兼過幾年課,我常跟大學生講一件事情,我說:「台灣教育用十二年填鴨式教育來荼毒你們,你們就用四年大學玩樂來報復國家。」叫大學生讀一本書的難度,遠遠超過看一百集韓劇,學生可以花一百個小時看韓劇,但要他們花兩個小時看一本書,就覺得太難、太痛苦了。

 

就算我們閉著眼睛不想面對,我們的國、高中生還是這樣生活著:

 

第一,上課非常無奈。即使上述五大能力已經很好了,但老師認為好還要更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第二,下課就去補習。為什麼台灣的補習這麼風行、這麼氾濫?就是因為學校的功能太差、學習成效太低,學校每天都在考試,當然補習班也好不到哪裡去。台灣教育鬆綁了嗎?只要填鴨教學技術一天不改變,台灣教育就不可能鬆綁,考試只會愈來愈多,不會減少,因為學生早就已經被訓練到不考試就不讀書了,老師就用愈來愈多的考試來強迫學生讀書,進入惡性循環,等到離開校園就絕地反擊,不再讀書。

 

第三,睡眠不足。台灣學生每天為了考試而讀書,晚上都幾點睡覺呢?國中生大約是十一點左右,高中生更可憐,大約十二點左右,超過一點、兩點睡覺的也不在少數,可是隔天六、七點就得起床,睡眠嚴重不足!所以每天一定要安排午睡時間,因為早上折磨學生四小時,不讓學生睡一下,恢復體力,如何面對下午四小時的折磨。到了星期六、日,學生就直接睡到中午!(很多學生變成大學生之後,自然而然變成夜貓族,隔天早上若沒有課,就睡到自然醒,這也是高中養成的習慣)台灣的小孩沒有正常的家庭生活,沒有健康的學校生活,這些都是病態。問題是,以前我們當學生時是受害者,現在我們是老師了,我們變成了加害人。學生受不了填鴨式教育,跑來訴苦,我們難道只能語重心長地告訴學生:「同學,你要搞清楚,老師也是這樣苦過來的啊,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難道台灣老師只想栽培學生成為考試機器,不願意栽培學生其他重要能力嗎?

 

教育部一直提倡要發展學生的多元能力,而學思達要做到的就是:讓學生上課變得有趣,下課運動(不用去補習),每天動腦,睡眠充足。換句話說,就是還給台灣下一代小孩一個正常而健康的學校與家庭生活。

 

(本文摘自《學‧思‧達──張輝誠的翻轉實踐》第四章「沉痾──落後的教學技術與評量方式」 一文。)

張輝誠(犬馬) 張輝誠(犬馬)

學思達教學法創始人

「學思達教學法」創始人。曾獲教育部教學卓越獎金質獎,2013年9月開始提倡「學思達教學法」,是臺灣教育圈「隨時開放教室」第一人。創臉書「學思達教學社群」、「學思達教學分享平台」(ShareClass),打破校際藩籬,共享學思達教學講義。同時組建八十餘位學思達核心講師群團隊,在全台各地辦理演講、工作坊,分享學思達教學法,並受邀到世界各地分享,為華人世界的教育革新寫下新頁。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