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淇華:抱著贖罪心態,這一次我要好好「看守」圖書館的藍臉女孩

看到她左臉,俐落短髮擋不住一片藍,讓蔡淇華憶起因為忙碌來不及好好陪伴的憂鬱學生。這一次,抱著贖罪的心態,蔡淇華決定要好好的「看守」藍臉女孩。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笛卡兒說:「我思故我在。」然而我越是思考,越發無法肯定自己的存在。      ── 憂鬱女孩

「今年4月我又自殺了一次。」

「蛤?」看著剛復學的女孩,我覺得不可思議,因為她的新詩剛拿到全國性的大獎,現在生命洋溢著的晨光。

「你那時做了甚麼傻事?」我有點不忍。

「我因為感情的困擾,混吃安眠藥、高血壓藥⋯⋯反正看得見的都往肚子吞,結果送到醫院時就休克了。」

「天哪,好驚險,你為什麼要傷害自己?」

我想起去年6月,第一次在圖書館看見女孩。那時,只覺得奇怪,為什麼上課時間她會在這裡自習。

每次見到她,我會主動點頭微笑。一次見她專心閱讀太宰治的《人間失格》,直覺她是個文學愛好者。

「看太宰治,你好厲害啊!」

「還好,我喜歡看日本的翻譯小說,越暗黑的越喜歡。」她抬起頭,我看到她左臉,俐落短髮擋不住一片藍。

過幾天忍不住好奇。「你能告訴我你的臉是怎麼一回事嗎?」

「我連撞幾天牆,撞到瘀青。」

「為什麼要撞牆。」

「我有憂鬱症。」

「喔⋯⋯」二十多年來,憂鬱學生的面龐如畫片般在我眼前滑過,他們有的因為家族遺傳,有的因為後天突遭變故;有的還在隧道裡,有的走了出來;有的,做了傻事,選擇離開人間。

「我正計畫要休學一年。」見我沉思,女孩主動答腔。

「這一年你有甚麼計畫嗎?」

「沒有,我只覺得我已無法再待在學校了。」

「我教你寫作好嗎?」很怕這一年,女孩再胡思亂想,做出傷害自己的事。我建議:「你可以寫你自己的故事,一個月交一篇,還可以參加比賽喔!」女孩讓我聯想到幾天前剛離世的學生C。

拒絕伸出援手,成為永恆遺憾

白皙秀雅的C,是我二十多年前的導師班學生,她英文好,擔任英文小老師,是公認的班花。然而她因為出國留學時壓力過大,得了憂鬱症。2月到4月,C不斷在Messenger傳訊息:「老師:有個請求。不知道現在可以短暫聊一下嗎?」「老師,方便講話嗎?現在?」

C的訊息像溺水前的伸手,一次比一次急切,我總在忙了一個晚上後,才能短暫通話。

C的通話終止在4月30日深夜。那時C孤立無援躺在醫院,繼續重複幾個月來的疑問。因為籌劃出國參訪課程,忙得焦頭爛額,也因為連通了幾天的Messenger,我有一點失去耐性:「C,對不起,我這一陣子忙,馬上要出國,可不可以等我回國,再和你討論?」

「呃,老師,對不起,打擾你了,那⋯⋯那等你回國,我們再聊。」

沒想到,一關機就是兩個世界,我們永遠無法再聊了。

在台灣5月22日深夜,我搭上飛往舊金山的大鐵鳥,在飛行期間,C也決定飛離人間,從此,我的陪伴永遠跨不過生命的換日線。

「信任與陪伴,是憂鬱症患者最需要的。」圖書館的組長是特教老師,他總是這樣提醒我,想不到我因為耐心不夠,停止C陪伴的要求。這一次,抱著贖罪心態,我決定要好好的「看守」藍臉女孩。

憂鬱的怪,常遭霸凌

休學後的七月,女孩傳來一篇篇命名為〈我和憂鬱修學分〉的文章,一篇比一篇更怵目驚心。原來,女孩從小遭遇各種霸凌:

「若能畫出我的生命曲線,高峰時期應該只有在小班之前,此後我的生命線就跌進了幽暗谷底……我的生命線如同黏軟的絲,一斬即斷。國小一年級,我的導師簡小姐,成為我永生難忘的一場夢魘。

我記得,在我的名字下方第一次黏上了大野狼,是因為我學了狼叫。那堂課的課文下方有一隻野狼的插圖,我告訴老師我知道狼怎麼叫,並且模仿了起來。全班隨著我的動作與聲音哄堂大笑,我很光榮可以成為大家眼中的焦點,卻沒有注意到老師在台上猛然沉下來的臉。老師憤怒的用教棍敲打黑板,那沉重的聲響硬生生的敲進了我的左胸口。我成了壞孩子的始祖。」

女孩的小學老師,受不了女孩的怪,開始公開或私下,不斷地打擊女孩,其他同學有樣學樣,也開始不尊重女孩:

「同學們逐漸開始戲弄我,我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原來所謂的野狼貼紙並不是只有在黑板上那麼簡單。野狼的標記深刻在我的額上,像是奴隸標章一樣。這讓我想到九把刀的電影【怪物】。我在班級之中的確是不守規矩的怪物,而怪物生來就是要娛樂大眾,和馬戲團裡的畸形人一樣,是吧?

『我們來玩個遊戲。』阿樺對聚集在一起的同學如此說道,我還記得一旁的阿晉附在她耳邊悄悄地說了什麼,只見阿樺點頭一笑,對我招了招手。

『你想加入對吧,來吧,我們剛好缺一人。』

我已經無法詳細回憶在這之前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因為接踵而來的所謂『遊戲』對我而言雖然不是第一個噩夢,卻是我所承受過最真實的夢境。

遊戲規則很簡單,就是八歲的孩子最不陌生的捉迷藏。

由阿樺當鬼,其他人要設法躲起來,被阿樺找到的人要跟在她後面,繼續找下一個獵物,最後一個被發現的人即為贏家。

我是最後一名被找到的人……『哈,我贏了。』我準備走出廁所,卻猛然被推了一把,沿著那隻手臂望上去,阿晉的笑印在我的瞳孔之中。我畢生難忘的笑臉之一,是他戲謔的嘴臉。這時我才發覺無論男女,身上都攜著幾顆石頭,不算太大,但也不小,是剛好能造成疼痛的程度。

石頭如雨點落在背上的那一瞬間,我以為,我會就此腐爛成校園內傳說的鬼魂。然而事情沒有那麼簡單,不是死了就可以解決一切。

我只希望能將自己抹去,從世界這張白紙上抹去,如果少了我這顆小黑點,世界或許會更美好。」

女孩把自己當成應該消失的小黑點,但我知道,她有過人的才情,她應是世上耀眼的大亮點。

黑點中,有亮點

雖然國小輔導老師曾提醒女孩母親,她有自殺傾向,但母親似乎不以為意,有時還會覺得女孩故意頂撞她,直到高一時女孩再度陷於困境,母親陪伴女孩接受諮詢,認識了憂鬱症,因為理解,母女的關係終於有了改善。

女孩也從過去的懵懂無知,到擁有病識感(insight),知道自己何時需要援助,也開始勇於面對真實的自己,在IG談論著名的憂鬱文豪,像是安徒生、太宰治、川端康成…等。

「謝謝老師傳給我的兩篇文章,仔細吸收內化後,我將心得感想po在IG上,最近開始經營帳號XD(人氣上升很快耶,大概14天前辦帳號,現在已經80多人追蹤了)。」

寫作給了女孩自信,她開始規律的書寫,我也要求休學的她,定期來校面對面指導,其實我更想知道的,是她是否停止自殘。

女孩的作品接連拿下15校聯合文學獎,以及直轄市文學獎的首獎,我請她拿獎座到校,在升旗時請校長再頒一次。

那日頒完獎後,女孩興高采烈跳進我的辦公室:「老師,我好高興,當我站在台上,覺得以前班上的同學,再也不會的覺得我怪了。」

「怪」,常是憂鬱症患者在青春期得不到同儕認同,甚至最後遭遇霸凌的原因。像是女孩在夏天還穿著外套,還有其他有憂鬱症的同學,一年到頭披圍巾或是戴口罩。女孩說這樣比較有安全感,但是也因為他們與外界聯繫感差,或是話題常脫軌,所以交不到朋友,導致自信心低落。

運動是憂鬱症孩子最好的朋友

今日請她再來辦公室一趟,除了要了解她復學後的情形,更想請問她,她希望學校的親師生能做些甚麼?

「我們非常需要家庭與老師的支持,但他們一定要擁有足夠的知識,才不會因為我們的怪而責罵我們。」女孩繼續說出她的心底話:「其實有憂鬱症的同學,心情常是起起落落,有時候是一片晴朗,但下一刻就突然烏雲密布,這時候就非常需要同儕的陪伴。其實今年我本來想繼續休學,因為高一時人際關係的挫敗,仍是陰影,但是今年的同學會追踪我的IG,知道我的狀況,反而會主動表達關心,讓我在這個班,感覺好多了。」

組長說:「其實憂鬱症患者的人不少。」他打開Mental Health America(美國心理健康)的網頁:「你看,青少年心理健康正在惡化。患有嚴重憂鬱症的青少年的比率從2012年的5.9%上升至2015年的8.2%。即使患有嚴重憂鬱症,76%的青少年仍未接受治療或治療不足。」他再打開另一個網頁:「健康保險公司BCBS根據投保的4100萬人的分析,女性被診斷患有憂鬱症,是男性的兩倍。台灣的比例應該也是差不多。其實很多醫學文獻顯示,若得到妥善的陪伴與治療,他們大部分進入社會後,會得到大幅的改善,擁有健全的生活。」

我看著坐在女孩旁邊,一直靜靜陪伴的副班長,知道她的人際關係問題真的有改善了。

「我可以將妳的故事寫出來嗎?」我問女孩。

「當然好,希望更多老師和家長了解憂鬱症。」

「那最後想提出甚麼呼籲嗎?」我問女孩。

「得了憂鬱症要多運動,這也是醫師一直提醒我的。其實憂鬱症單靠吃藥很難根治,雖然服藥會讓病情改善,但許多人會產生抗藥性,越吃越重,後來引起便秘、需要灌腸等副作用。但運動可以自體調整內分泌,像我只要操場走個10圈,就會有病情好轉的感覺。但是憂鬱症患者又往往懶得動,這時若有一起運動的朋友陪伴,對病情的改善,會更顯著。」女孩的思考好縝密,我想起去年女孩曾寄給我以下的句子:

笛卡兒說:「我思故我在。」然而我越是思考,越發無法肯定自己的存在。

或許女孩的故事與建言被更多親師生看見後,台灣校園裡憂鬱的孩子,可以得到更多的理解、陪伴與信任。然後當憂鬱的孩子思考時,他們能肯定自己,真確的存在。

完整專題/青少年憂鬱風暴來襲

青少年憂鬱專輯

 

延伸閱讀:蔡淇華《青春微素養》36個通往更理想自己的基本功,給青少年的全方位生涯指南!

延伸閱讀

蔡淇華 蔡淇華

蔡淇華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畢業。現任台中惠文高中教師兼圖書館主任。曾獲臺中市文學獎首獎、新北市文學獎首獎、臺中市詩人節新詩創作首獎、總統教育獎主題曲首獎、教育部師鐸獎、星雲教育獎。出版多本暢銷著作:《青春動力學》、《青春微素養》、《青春正效應:新世代應該知道的人生微哲學》、《有種,請坐第一排》、《寫作吧!你值得被看見》、《寫作吧!破解創作天才的心智圖》等。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