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替代役走入歷史|明年起,4856位全數歸零,偏鄉教育新挑戰

作者:陳盈螢 上課鐘響,中輟專長教育服務役老師在長廊上巡視學生的出席狀況、英語專長的替代役哥哥在教室裡解答學生課本上的疑惑、一般教育服務役哥哥則帶著即將畢業的孩子們在校園外彩繪磚瓦牆......驪歌奏起,這群孩子們眼中的「大哥哥」,也將在幾個月後結束服役。...

▲莊郁麟穿著替代役制服,巡視瑞芳國中周遭,當天下著小雨,鏡頭也有幾滴雨水。陳盈螢攝

▲莊郁麟穿著替代役制服,巡視瑞芳國中周遭,當天下著小雨,鏡頭也有幾滴雨水。陳盈螢攝

教育替代役,這群年輕的大男生,在偏鄉的中小學擔任閱讀老師、英語老師、警衛⋯⋯幫學校賣水蜜桃、剪接影片、找回中輟生、教電腦⋯⋯走過19年,累積超過5萬人,對教育現場有什麼影響?離開又帶來什麼衝擊?

作者:陳盈螢

上課鐘響,中輟專長教育服務役老師在長廊上巡視學生的出席狀況、英語專長的替代役哥哥在教室裡解答學生課本上的疑惑、一般教育服務役哥哥則帶著即將畢業的孩子們在校園外彩繪磚瓦牆......驪歌奏起,這群孩子們眼中的「大哥哥」,也將在幾個月後結束服役。走過約19個年頭的教育服務役,正式走入歷史,他們帶給學校什麼改變?偏鄉學校又將面臨什麼困境?政府機關又該如何解決?

一次機場寒暄,促成近20年的教育服務役

先從草創替代役制度的時空背景說起,西元千禧年,正值首次政黨輪替,也是替代役的施行元年。當時內政部役政署為因應精兵政策,考量兵源供給過剩,參照歐洲社會役制度,前署長鍾台利與團隊成員推動替代役實施計畫,落實社會關懷,也保障宗教人權。

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副司長曹翠英回憶道,教育服務役的成立,其實源於她與鍾台利偶遇的一段簡短問候。在她擔任前國教司科長時,碰巧在松山機場巧遇多年熟識好友鍾台利,問起彼此要飛去哪裡?
鍾台利說:「我要去高雄主持替代役男的開訓。」

對替代役這個名詞還很陌生的曹翠英反問:「那是什麼?」

「就是當兵的一種,那你要不要?」而趕著時間的鍾台利,解釋了一陣子,丟出一句。

「我要!」這時,正為偏鄉中小學校人力資苦惱的曹翠英,沒有多想抓緊機會,馬上回答。

沒有想到這句「我要」開啟了後來19年教育替代役在中小學服務的歷史。

曹翠英在機場的一聲答覆,鍾台利在3天後不忘約定,便與曹翠英及教育部團隊,緊鑼密鼓的準備教育服務役實施計畫。於西元2000年9月,完成首梯役男訓練及單位分發,提供需用單位教學、行政上的輔助。第1年第1至第3梯次共有248位教育服務役男,每一位皆具教師證照,實際走進原鄉、離島、偏遠地區等國中、小教學場域,一待就是兩年。

4856人歸零,教育部:「約有半年的陣痛期」

19年後的今天,佔替代役需用單位大宗的教育服務役隨著兵役政策的改變,於2017年正式走入歷史,2018年由350名公共行政役男做銜接。據教育部所提供的〈教育服務役男分發服勤處所統計資料〉,可見2017年教育服務役仍有4856名,而2018年的350名這批末代協助校園的替代役男,也即將陸續在今年服務期滿。

明年開始,教育替代役制度將走入歷史。

特殊教育司全民國防教育科科長張惠雯解釋,教育服務役的政策轉變,是為因應募兵制,考量兵役分配,以及1994年次以後的役男役期縮短,難以在6個月的時間,適切銜接校務的工作事項,因此從明年起,將僅留下警察、消防、社會3種替代役別,教育服務役正式走入歷史。

從一年4000多位員額的人力,一下子減為0人,為減緩衝擊,教育部也於今年採取退場機制,另外,分發「公共行政役」中具教育熱忱的350名役男,從事原先教育服務役的工作內容,協助需用單位輔助教學與行政事務。

教育替代役19年

2000年,為教育服務役草創;初期,招募具教師證照的役男協助偏鄉學校現場。

2001年,教育服務役培訓與政策逐漸成熟,主要以協助校園安全與教育行政、輔助教學、特殊職能教育、中輟生復學輔導等工作。

2002年,為協助海外台灣學校解決師資人力上的困難,遴選具教師合格證書之役男赴海外,協助台灣學校的教學與行政工作。

2003年,教育部修正「教育部替代役男服勤管理要點」,原屬社會治安類警察役之校園警衛「教育替代役」名稱修正為社會服務類之「教育服務役」。並於當年招募海外留學生回國選服教育服務役,從事英語輔助教學。

2004年,配合國小閱讀推動計畫,分發具小教證專長役男至焦點學校推廣閱讀。

2006年,國內英語相關科系大學生也能從事英語輔助教學。

2010年,甄選役男投入春暉專案工作,進行藥物濫用三級預防工作與輔導。

2017年,教育服務役為因應募兵制,考量兵役員額限縮,因應募兵制,已走入歷史。

2018年,公共行政役銜接過渡時期的人力缺口,挑選350名役男接任部分教育服務役之工作。

2019年,歸零。
 
不過兵役制度的改變,也帶給教育服務役男需用學校為期半年的陣痛期。曹翠英說,「陣痛期」會產生的校園現象有三:教師所做的差異化教學深度不比以往、中輟追輔工作需重新調配、校園美化與活動創新的青年人力缺口。對此,曹翠英說,提案專業師資、學校經費與人力資源等,將因應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提案的《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有所改善。就經費部分,曹翠英也表示,國教署正據縣市了解,規劃籌編明年概算,最快預計在明年2月後,正式提供經費支援偏遠地區的學校單位。

偏鄉學校的「穩定力量」

但在條例生效、資源正式進入偏鄉學校以前,偏鄉的教學現場仍然必須面對「陣痛期」與長期存在的根本人力問題。「教職工作負荷重,教育服務役的存在與陪伴顯得重要」,台南市通興國小校長羅俊男說。以通興國小為例,全校近50人,教職員工含替代役共18人,而代理、代課教師就佔了3成,為因應校內工作分配,多數教師身兼行政業務。當教師面對工作量大,學校又需補充孩子父母至外地就業產生的照護缺乏,教育服務役的存在別具意義。

隨著具陪伴意義的教育服務役角色將離開校園,除了教師人力不足外,又遇上了縣市教育局處下令學校工友「遇缺不補」的情形,曾在多所偏鄉學校任職的南投僑光國小退休校長洪旭亮說,教育服務役是輔助角色,就業務來說影響不大,但就偏鄉學校的人力來說,有絕對必然的影響。

具有3公頃森林校地的新北市直潭國小,人力資源一向匱乏,對此,校長吳瑞文說,教育服務役之於人力受限的學校而言,是股「穩定的力量」。他雖明白替代役的輔助角色,也瞭解將因應募兵制消失,但仍期盼教育服務役制度能保留,或是創造更多人才留在偏鄉從事教育的機會。

服役一年 成偏鄉教師前哨戰

縱使偏鄉學校正面對種種挑戰,但也因為「小」,使得教師的教學動能更易於展現,羅俊男說,偏鄉小校給予新進教師的舞台大,比起都市人數多的學校,小校課程較具彈性,反倒能釋放更多教育能量。

得到教育能量前,「教育服務役,就像是偏鄉老師的前哨站」,四月退伍的前台南教育服務役管理幹部林建笙表示,藉經過當兵「被強迫」的一年服務,開啟了各教育服務役男對於地方的認識,也培養了他們對鄉土的濃厚感情。林建笙也指出,在他管轄範圍之內,就有多位領有教師證的役男,都因此選擇留在當初所待的地方任教。

留在原服役地點擔任國文教師與中介班班導的徐力偉,也是一例。服役期間,他和學校師生建立默契,又因近兩年的時間在校園服務,習慣了學校環境。在退役後,徐力偉在輔導處主任的建議下,填補服役原校三峽國中國文代理教師的缺,也於隔年他成為中介教育班導師。徐力偉持續用他別有的教學理念:「不能太期待,也不能不期待」,陪伴不慣於表達內心想法的中輟學生,也協助輔導處夥伴設計技職課程,要和學生們一起找到繼續學習的誘因與動力。

教育服務役男不僅開創偏鄉小校另一個教學創新的機會,其實也真切影響了他們退役後的人生規劃。像是,從英國返國服役的葉祐嘉,更在2017年卸下教育服務役身份後,放棄原先在英國找好的工作機會,選擇留在家鄉台灣改善教育的不均等,創辦非營利組織《因為所以教育協會》。不間歇的協助偏鄉小校的英語教師策劃教案,藉舉辦工作坊,激盪教學火花,將部訂課綱融入在地文化,藉專題式教學,拉近英語與學生的距離。而團隊創新教學的第一站,同樣也是他所屬的原服役學校新北巿福連國小,他期盼藉由貼近當地生活情境的「海女文化X背包客」英語教案,培養孩子對話能力,「向世界傳達他的獨一無二」。

實施近20年的教育服務役,雖告一段落,但曹翠英也期盼藉由今年正式實施的USR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開啟另一個偏鄉學校的新可能。鼓勵大學生走出舒適圈,拉近城鄉差距,增進同理心,也延續教育服務役帶給社區的正面影響力。

延伸閱讀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起源於雜誌媒體和書籍出版,進而擴大成為華文圈影響力最大的教育教養品牌,也是最值得信賴的親子社群平台。 我們希望,提供給學校和家庭,專業可信賴的教育教養解決方案。從線上(online)到實體(offline),分齡分眾供應華人地區親子家庭最合身體貼的優質內容、活動、產品與服務。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