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高雄教育節:「素養」不只教和考,更是老師的永續學習

為期4週的2018 翻轉高雄教育節,由百位全台教育者響應猶如教育專業沙龍,不僅讓在地老師打開教室,還出借學生教室邀來外縣市教師示範教學。這場從草根力量起、串連民間與政府、跨領域層級的教育節慶,在(21日)活動大會當天更吸引破千人次參與。

▲2018 翻轉高雄教育節,由各級跨縣市教育者、公民營教育單位參與。(21日)活動大會當天教育局長范巽綠更是全程參與講座與動態說課。程遠茜攝

▲2018 翻轉高雄教育節,由各級跨縣市教育者、公民營教育單位參與。(21日)活動大會當天教育局長范巽綠更是全程參與講座與動態說課。程遠茜攝

本文重點摘要

四月天,不只天暖萬物滋長,高雄更有熱情豔陽,自4月9日至5月3日,替眾志成城的各地教育者,打下整整1個月的聚光燈。

2018翻轉高雄教育節,不單是一場縣市教育力博覽會,更是一整季的基層教育者的交流舞臺。兩週以來,社群網站上不只高雄在地老師打卡,全台跨縣市教育當紅好手,紛紛貼出參與2018翻轉高雄教育節的心得文,原來,不是只是讓在地老師打開教室、公開授課、辦演講,高雄各級學校還出借學生與教室,讓麗山高中藍偉瑩、品學堂黃國珍等教育者,當場演示教學、讓大家公開議課。

21日大會當天,破千人次的教育者甚至家長參與盛會,連高雄教育局長范巽綠整天穿梭各場活動。主辦單位上午邀來大考中心主任劉孟奇談素養評量、傍晚請來《親子天下》執行長何琦瑜以不同的角度交流對教育的觀察,場邊近百門靜態課程展示,整個下午小港高中共 26間教室、3個時段齊放76門動態課程,讓《親子天下》記者,佇於巨幅課表前,花好長一段時間思量挑選,怎麼在有限時間進出這些教室。

教育改不改變,不是只為應付12年國教和新課綱政策,只要從思考學生需要什麼樣的教育出發,萬流到最後都能歸宗於「核心素養」,此外,新課綱強調的「自發、互動、共好」不只是教學目標,老師們共備發想的互動當中,就必須重建協作關係。

「我們從共讀開始設計『發現你的文案力』,共備中我們老師間翻臉、衝突的狀況,也發生在學生身上,」小港高中美術老師方姿文、歷史老師洪慧霖、地理老師張哲倫分享課程時打趣回憶。他們期許自己的教學,能啟發孩子「用心生活就是最好的學習,且讓創作,成為職場上、生活中最好解決問題的工具甚至武器」。其實,不論教學成品是不是有質感的宣傳明信片或是影片海報,建立於背景知識及自學新知上自發、和同儕互動達到共好,這樣的過程,就是教師群以及學生群最重要的素養。

要談「願景」許願,更要動手實踐

目標是不是口號與想像,完全仰賴深入理解與實踐。右昌國中美術老師陳純瑩透過「夢想履歷表」,將職涯輔導融入國三學生的美術課堂,想當多媒體設計師的學生做出一尊紙版「瓦力機器人」,想當麵包師傅的成績資優生甚至撇開模擬考,不眠不休做出一台麵包烘焙機模型,且附上寫著畢業校系、所得證照的「未來履歷表」載明他們對自己未來道路每一階段的期許,他們不再只是只為考試過關斬將的國三生,而是一番研究探索過後,有了短期和長期目標的活力少年。

 

▲ 右昌國中「夢想履歷表」課程,學生甘願放手一次模擬考,替自己的人生與職涯,完整許下當麵包師傅的近遠程目標。程遠茜攝

「學生面對自己要有方向、有願、有力,學習才不會軟弱,」陳純瑩道出制式教育的痛點。

如果學生埋首於一場又一場的考試,哪裡來對自己的夢想與期許?回過頭來觀察教育者身上,趕進度、教考試的教學魔咒更待破除,才能讓教學有更長遠、更清楚的目標,加上不斷交流學習,教育翻轉也才能更有力道。

翻轉沒有門派,廣納教育專業發想

「我本來只是想帶著我的課程和教學熱情,想到雄中試試看,但是這次來真的很感動,我們都可以因為學習而變得更好,」台中一中數學老師陳光鴻在台中原本就屬於一個跨校跨科的「表達力課程」共備團體,今年,他受高雄團隊熱情吸引,一起在高雄實驗與交流課程的其他可能。

在高雄,在地教育節並沒有特定教育門派的號召為支撐,打的是在地實踐、手拉手凝結起來的教育動能。「教育『節』指的是一個節氣的節慶。我覺得比較像在辦教育週年慶,讓大家的改變群聚且有感覺。」高雄輔導團廖俞雲和團隊深入各校觀課,不僅找更多教育好手、名師陪伴,更把現場默默耕耘的好點子,拉出來共享。

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出解決生活問題能力、將知識應用於生活當中的學生,都是各個教育改革的論點的共通點,沒有標準答案,只待教學現場的親、師、生,找出願景,一起實現愈來愈好的台灣教育。

延伸閱讀

程遠茜 程遠茜

程遠茜

特約研究編輯

特約研究編輯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