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的國際教育:雙蘭經驗

如果你的教室裡多了幾位不會說國語的外籍生,你會覺得這是資產還是負擔?我在荷蘭與芬蘭各參觀了一所國際學校,看到明顯的答案。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分別位在芬蘭與荷蘭的兩所中小學,都以取得「國際文憑」為目標,國際化的課程有哪些值得台灣學習?

如果你的教室裡多了幾位不會說國語的外籍生,你會覺得這是資產還是負擔?我在荷蘭與芬蘭各參觀了一所國際學校,看到明顯的答案。

城市願景與國際教育

恩荷芬市(Eindhoven)在荷蘭扮演了一個腦力港(brainport)的角色,企圖成為歐洲科技創新的龍頭,吸引了許多國際人才,所以他們希望五年內,全市所有的中、小學及職業教育都把「國際化」納入政策。他們對「國際素養」(international competencies)提出了三項具體內涵:一、精熟至少一種他國語文能力;二、以正面態度理解並對待其他文化;三、擁有國際合作與溝通技能。

恩荷芬國際學校(International School Eindhoven)包含K至十二年級,小學部課程領域與臺灣相近,但較重視跨領域主題統整教學和雙語教學(三○%到五○%課程以英語教學)。中學部十一到十六歲學生進「國際文憑」(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以下簡稱IB)中學課程,十六到十八歲進IB大學預科課程。為呼應腦力港的期待,該校重視培養學生下列素養:一、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二、彈性思維與創造力;三、批判思考;四、自信與主動的態度;五、多語言能力與國際化心態;六、接納人類的個別差異。在教學方面的特色,則包括:

一、學生中心:盡量讓學習任務與學生的自我發展關聯,以激發學生的內在自主學習動機。

二、創客精神:重視操作,讓學生從建造機器人、組裝腳踏車等實作歷程當中學習解決問題。

三、實驗精神:在解決真實問題當中做實驗,例如「學校植物暑假無人照顧,怎麼辦?」讓學生驗證不同的解決策略,容許犯錯。

四、共創:強調同儕合作與師生共創,常常邀請社區人士來班級分享國際經驗。

此外,該校也很重視經營正向支持的環境氛圍,希望讓親師生都擁有價值感、安全感與相互尊重的文化。

國際認證與在地思維

芬蘭赫爾辛基的國際學校(International School of Helsinki)由四十餘國、三百六十位學生組成,授課語言是英文,並提供芬蘭語、法語等課程,視為外語。為取得IB課程認證,該校從K至十二年級,分別實施IB的小學、中學及大學預科課程,小學根據學生發展情況,提供跨領域統整課程,促進技能與概念發展;中學鼓勵跨領域連結與生活連結,並強調批判思考與反思能力;大學預科則兼重平衡發展與學術挑戰性,該校也取得其他國際認證。在國際認證與芬蘭教育哲學雙重期待之下,該校發展出自己的辦學特色:

一、賦權學生: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珍惜學生的聲音,賦予學生許多選擇權,深信「學生能形塑自己的學習歷程時,學習效果較好!」

二、適性啟發:學校珍惜學生的獨特性,採取個別化學習,盡量讓學習過程有趣又讓人興奮,鼓勵學生全人發展並能在充滿挑戰的世界裡成功。

三、深思的行動:學生被期待應用所學於真實世界,思考自己行動的方法、後果與永續性。

四、環境的支持:學校提供關懷而多樣化的環境,認為合理使用科技可以提升學習樂趣、促進學習投入、誘發高層次思考並培育未來力。

上述兩校都採用了IB課程。IB組織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設計四種國際文憑課程,由該組織認證的學校開辦,全球目前大約有一百九十三個國家共約四千所學校採用。IB中學課程包含一般常見的領域,但特別重視語言學習、跨領域單元、團隊合作、長期專題學習、社區學習以及個人專題學習。IB大學預科課程也包含一般常見的領域,但另以知識論、長論文(獨立研究/四千字)以及整合「創造、活動、服務」之學習方案為三大核心元素,頗具學術性與進步性。

實施IB課程的學校對於學習結果的評量,分成外部與內部。外部評量由校外專家負責,雖講究客觀與信度,但採取多元評量,不依賴選擇題,另有長期課堂作業(知識論、長論文等),則交由認證教師指導。內部評量由校內教師負責,再經IB組織事後調整,含口語表達、田野研究、科學實驗、藝術表現等。IB評量精神是效標參照,不拿學生相互比較,比傳統體制學校更符合教育理念。學生累積一定的分數,並達成若干基本要求,即可獲得文憑。

雙蘭的兩個國際學校以取得IB認證為榮,但似乎又同時能回應在地城市的期待並保有自身的教育理念,兩校內部宛如一個聯合國或地球村的縮影,異質語言與文化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巨大資產而非負擔。

>>>孩子明明不笨,為什麼學不會?解方都在親子天下4月號《適性而教,看見孩子的獨特》

詹志禹好書傳送門《發現孩子的亮點》博客來Shopping

延伸閱讀

詹志禹 詹志禹

詹志禹

政大教育學系教授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教育心理系博士,現任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教授,並擔任教育部「未來想像與創意人才培育計畫」總辦公室主持人。 在學生心目中是既嚴格又溫暖的人生導師,但在家中兩個女兒常笑他是「喜歡講冷笑話的老爸」。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