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的眼光理解孩子——是故意搗蛋,還是「神經覺」失準了?

「請你花一點時間環顧你所在的環境,你感覺到百分之百安全嗎?」幾年前在上一門課時,老師問了這個問題。你現在也可以試著看看周遭,然後感受一下,覺得安全嗎?是否「感覺到」安全,除了跟身處的環境有關,有很大一部分也來自我們過去的經驗。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總是覺得孩子愛調皮搗蛋難管教,但你可曾想過這也許是孩子沒有安全感的一種反應方式?「神經覺」是大腦偵測環境是否危險的能力,童年負面經驗、生理上缺失、缺乏心理安全感⋯⋯都可能讓「神經覺」失準,造成孩子的失控。

「請你花一點時間環顧你所在的環境,你感覺到百分之百安全嗎?」幾年前在上一門課時,老師問了這個問題。

你現在也可以試著看看周遭,然後感受一下,覺得安全嗎?

是否「感覺到」安全,除了跟身處的環境有關,有很大一部分也來自我們過去的經驗。假設你家裡曾經遭小偷,就算家裡現在根本沒有危險物品,你待在家可能還是覺得不安全,擔心會不會有人又闖進家裡。而對於一位曾經被搶劫過的人,單單是走在路上就可能充滿不安全感,有人一朝他接近,就可以讓他心跳加速、全身緊繃,深怕再遭受攻擊。不僅僅是自身經驗,我們從新聞媒體接收到的訊息也可能影響我們是否覺得安全。譬如台灣近年來幾次的隨機殺人案件,就有可能讓你在搭捷運、走路時,害怕會受到攻擊,或是擔心孩子每天的安危。

我們的大腦和身體,每天無時無刻都在偵測與接收環境中傳來的各種訊息和刺激,然後做出回應──現在是安全還是不安全、身體要如何反應。這樣的偵測是無意識的,你可能根本沒有覺察到原來自己在做這些事情。美國精神病學教授史蒂芬.波格斯博士(Stephen Porges)就創建了「神經覺」(Neuroception)這個詞(註),來描述大腦自動產生偵測環境是否有危險的能力。

當一個人的神經覺準確時,身體和大腦在遇到威脅時可以準備好幫助你面對危險,而在其他時候──你感到安全,而實際上你也是安全時──你就可以全心專注在工作、學習、享受每一天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樂趣。

但是,如果一個人的神經覺不準確時,會發生什麼事情?

用新的角度理解孩子的行為

當我從諮商碩士畢業時,第一份工作是在社區一個機構做兒童心理諮商,我還記得在閱讀剛拿到的個案資料時,我非常的驚訝:為什麼幾乎我的每位個案,都被診斷有「對立反抗症」?

「對立反抗症」(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簡稱ODD) 描述的行為包含易怒情緒、愛爭執、對於權威者常常反抗或對立。在孩子身上可能看到的是常常唱反調、愛頂嘴、大人叫他做事他就故意做相反的事情,或是情緒失控…等等。我當時的一位個案是五歲的男孩大衛(化名),他也被診斷為有對立反抗症,老師描述:大衛在學校常常不服從指令、對老師或同學吼叫、打人踢人,甚至在生氣時會拿起桌子丟向人,或是做出自殘行為。

市面上,許多老師、家長、甚至是某些兒童教養專家會建議,當孩子出現這些問題行為時,要採取獎懲方式,像是使用集點制度、或是隔離法(當孩子出現行為問題時強制讓孩子坐在某張椅子上幾分鐘,或是被關在房間裡幾分鐘)來處罰孩子,幫助孩子「消除」這些行為。大衛的學校老師也是採用這樣的方法:幫他制定各種獎勵或懲罰制度和集點卡。但這些獎懲制度並不如預期的有效,大衛的行為並沒有太大的改善,甚至在被責罵懲罰時反應更加劇烈。

大衛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他的老師和父母都想要知道該怎麼做。但是,當我們只著重在改變行為時,就忘記去理解更重要的事情──孩子會出現這樣的行為,是真的故意要反抗大人嗎,還是,他們的神經覺出錯了?

不準確的神經覺,可能是各種行為問題來源

波格斯博士用「神經覺」這個詞來解釋大腦感測環境是否有危險的能力,不僅如此,波格斯博士的研究還告訴我們,當大腦偵測到有危險時,會先尋求他人的幫忙,像是小孩在害怕時會跑向父母,尋求父母的撫慰。但是當沒有人可以幫忙或是情況急迫時,身體會進入「攻擊或逃跑」模式、釋放許多壓力賀爾蒙,讓人心跳加速、血壓升高、肌肉緊繃,準備好攻擊帶來危險的人事物或是逃離危險的環境。在「攻擊或逃跑」狀態下的孩子是無法思考的,他們是用本能在做回應,像是大聲尖叫、打人攻擊人、無法控制情緒。而當「攻擊或逃跑」無法解決危險,下一步就會進入到「凍結、癱瘓」狀態,這時候就像是一個人完全被關閉了,無法做出任何回應。

於是,當孩子的神經覺出錯時,他們就無法準確地辨認哪些是安全的、哪些是危險的訊號,這些孩子可能把根本不是危險的東西偵測為威脅,讓身體立刻進入「攻擊─逃跑─凍結」狀態,做出激烈的回應。當孩子的神經覺不準確,他們就覺得日常生活處處充滿危險。對於五歲的大衛來說,同學們不小心輕輕擦撞、老師提高音量的語氣或是不悅的眼神──以他不準確的神經覺辨識起來──都是攸關生死的恐懼。

出錯的神經覺可能來自環境的壓力,像是經歷過創傷或負面童年經驗。我的個案大衛出生在一個父母吸毒酗酒的家庭;家庭充滿混亂,他三餐不繼、被嚴重疏忽,並且經歷過肢體暴力以及情緒虐待。之後,他被送到各個寄養家庭,在五歲之前就待過七個寄養家庭,並且也在寄養家庭中受過虐待。大衛一直處在充滿創傷的環境,讓他的大腦杏仁核不斷偵測到危險,過度活化的杏仁核就可能失調,把不危險的東西也視作威脅,讓身體不斷進入「攻擊或逃跑」狀態。

不僅僅是童年負面經驗,失準的神經覺也可能來自基因遺傳、生理差異,或是一個人如何接收或處理感官刺激、對周遭刺激的敏感程度等等。譬如,如果一位孩子對各種感官刺激都非常敏感,那麼不會困擾其他孩子的聲音和光線,對他來說可能都是充滿威脅的,會讓他進入「攻擊或逃跑」模式。波格斯博士甚至認為,出錯的神經覺(Faulty Neuroception)是許多心理疾病的原因。而對孩子來說,神經覺不準確,讓他們常常處在攻擊或逃跑模式,而產生許多讓家長和老師覺得困擾的問題行為。

每位孩子都需要的心理安全感

在教室內,六歲的小男孩和他的同學正在用厚紙板做美術品,這時,另一位小男孩突然間拿走他手上的膠水,把他們的作品弄倒。小男孩疑惑又生氣的抬起頭來尋找老師在哪裡,發現老師正在幫忙其他孩子。於是,小男孩哭了起來,爬到桌子底下蜷縮著。老師聽到哭聲後抬頭看見躲在桌子下的小男孩,走到桌邊想說服他趕快出來。十分鐘後,小男孩還是不出來,於是老師用嚴厲的口吻說:「你需要出來,不然我會把你拖出來。」但是小男孩卻哭得更大聲,躺在地上開始踢桌腳,甚至在老師拖他出來時開始踢踹老師。

看到孩子失控,老師決定停止拖他出來,去請學校的體育老師來幫忙。體育老師來了後,用非常和藹輕柔的聲音對小男孩講話。不久後,小男孩就從桌子底下爬出來,回到座位上。全校的人都知道,這位體育老師對孩子有著神奇的魔法。

---------------------------------------------

這是美國兒童發展心理學家莫娜.迪拉胡克(Mona Delahooke)博士描述自身觀察過的一個案例,這位小男孩的老師描述他有「嚴重的問題行為」,是個令老師頭疼的問題學生。但是,如果以神經覺角度來解釋,因為這位孩子的神經覺不準確,所以將沒那麼危險的刺激視作攸關生死的危險訊號,而哭鬧情緒失控,是因為他進入到「攻擊或逃跑」模式了。

我們已經知道,當孩子的神經覺辨認有危險(Neuroception of threat),就會進入「攻擊─逃跑─凍結」的防衛模式,出現劇烈的行為反應;那麼相反的,當孩子的神經覺覺得安全(Neuroception of Safety),孩子就能回到放鬆、專注學習、與人互動上。

要讓孩子感覺安全,並不是講哪些特定的話語或是發幾張獎勵貼紙,而是你「如何回應」孩子──輕柔撫慰的語調、平靜的身體姿態、專注的聆聽、對孩子說的話語是來自真誠的關心,而不是希望孩子趕快服從指令──這樣的語言和非語言訊息,讓孩子接收到心理安全感,就能讓他脫離「攻擊或逃跑」狀態,而與人互動。

案例中那位體育老師的「神奇魔法」,就是讓這位小男孩感到安全。

看見孩子行為背後發生的事

許多孩子表現出的「問題行為」是因為神經覺認為有威脅,讓身體進入「攻擊─逃跑─凍結」狀態,這是這些孩子身體回應環境壓力的方式,並不是故意搗蛋惹你生氣。如果能夠用這樣的眼光去解讀孩子的行為,我們就可以更有效的幫助孩子:環境中哪些東西讓孩子感到安全、哪些不安全?孩子需要什麼?大人可以提供哪些支持幫助孩子?環境可以做哪些改變?

可惜的是,市面上許多教養資訊還是告訴父母:使用獎勵懲處方式,當孩子出現行為問題就扣掉點數或貼紙、罰他不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孩子哭鬧時要忽視他、如果你數到三孩子還繼續失控,可以把他關在房間裡…。這些策略都是假設「孩子能夠百分之百掌控自己的行為、他們是故意做這些事情」,但是,如果孩子是因為神經覺辨認有危險而進入到「攻擊或逃跑」狀態,那麼這種改變行為策略就不會有效,因為懲罰只會讓孩子的神經覺接受到更多危險,繼續被困在生理防衛機制中。

我們必須去理解孩子行為底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當然,這沒有一定的答案,因為每位孩子都有差異、需求都不一樣,環境中可以讓這位孩子感受到安全的事情,對於另一位孩子可能沒有效用。要有效的幫助孩子,需要各個專業的團隊合作──家長、老師、特教老師、醫師、心理師等等,一起去理解並探索孩子需要什麼,該如何協助。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曾經說過,「如果你的手裡只有錘子,那麼每樣東西在你眼裡看起來都像是釘子」。對待孩子也是一樣,如果你堅信孩子的行為都是因為他故意的,那麼打罵威脅、獎懲制度或許是你唯一的方法。但如果你能夠用另一種眼光,理解孩子所產生的行為,是他們神經覺偵測後所作出的回應環境的方式,那麼,我們就開啟了另一種對待孩子的可能。

*原文刊登在《人本教育札記》2018年2月號

延伸閱讀

留佩萱 留佩萱

留佩萱

美國執業心理諮商師

美國諮商教育與督導博士,目前在美國Antioch University Seattle 心理諮商研究所擔任教職,為美國執業心理諮商師、美國國家認證諮商師、EMDR受訓治療師、認證家暴/性侵諮商師,以及認證臨床創傷治療師。 在美國工作主要諮商對象為小孩、青少年、大學生、成年人、以及家庭。專長包含創傷治療(童年創傷、性侵、家暴)、創傷知情、EMDR治療、依附關係、以及內在家庭系統治療。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