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養導向英文教學:如何從生活中培養英語學習素養?

素養導向英文課,該是什麼樣?從108課綱素養導向的定義、英文科核心素養、英語素養導向命題、到素養導向英語教學如何實踐,讓資深國中英語教師林淑媛老師一一帶你了解。

什麼是素養導向的英文學習?林淑媛:英語學習素養,從生活中培養。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什麼是素養導向的英文學習?林淑媛:英語學習素養,從生活中培養。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有汽車駕照的朋友,還記得怎麼拿到駕照的過程嗎?是不是要去駕訓班學開車?是不是讀一堆筆試考古題?

好囉,拿到駕照了,請問,敢開車上路嗎?就算開車上路了,我們自問是不是個有素養的駕駛人?萬一路上發生狀況了,我們有能力處理嗎?

以上的例子,已把關於「素養」的教育概念點出來了!

有別於過去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強調「帶得走的能力」,十二年國教進一步強調「素養導向教學」。「素養」二字,對很多人來說是新名詞,在教育界卻已有50年以上的歷史脈絡了。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總綱,即延續這教育脈絡,對「核心素養」(即所有學科共同的素養)有很清楚的定義:

「核心素養」是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

「核心素養」強調學習不宜以學科知識及技能為限,而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透過實踐力行而彰顯學習者的全人發展。

從這定義,我們掌握的關鍵字有:知識、能力、態度、生活、實踐、全人發展。過去的教育灌輸知識,在九年一貫課程強調知識要能應用,因此提出「帶得走的能力」;但是,面對瞬息萬變的世界,要有主動學習的態度去面對生活的挑戰,時時刻刻學習;更要有人文關懷態度,讓個體和群體甚至大環境共好。

我們不再功利的強調一個人有多優秀,而是個人「做最好的自己」的同時,也能與大環境共存共榮發展。

 

素養導向是「為生活而學習」的全人發展

因此,回到上述開車的例子,應對的概念就是:筆試(知識)和開車技術(能力)通過了,拿到駕照,會開車上路(知識和能力要拿到生活應用),遵守交通規則和禮儀(態度);可能還要選車買車、處理交通事故、解決問題,要培養選購、保養、談判、協商、法律、車子機械等相關的知識和能力(跨領域)。

所以,「開車」絕對不會只有開那一部車的單純事件,更有相關的各種知識、能力和態度一併在這個主軸下發展。「我」也不會是一個「駕駛人」的單純身分,更可能是車主、買家、肇事/受害者⋯⋯等多元的角色和社會群體互動。所以,「素養」的教育概念,是「為生活而學習,也應用到生活去」的全人發展。(延伸閱讀:莊福泰:什麼是素養導向教學?

從這個概念出發,就不難理解近日廣泛討論的「素養導向測驗」是以生活情境為出發,測驗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其實,素養導向的測驗,不拘筆試,舉凡讓學生問題解決、實驗探究、執行專案、創造發表、提出報告⋯⋯等多元方式的評量都可以進行,只是傳統以來,大多數的人注重紙筆測驗表現。因此,在教育界,面對十二年國教揭示的「素養導向」的命題,要思考怎麼把生活議題放進紙筆測驗裡評量學生的知識應用和思考能力。

在107年大學學測前,新聞提及「素養導向」測驗,引起一番討論。其實,中小學教育人員對素養導向的測驗型態並不陌生,最為熟知的就是每五年在國小四年級(10歲)抽樣實施的PIRLS/ePIRLS(國際閱讀素養研究)和每三年在國中九年級(15歲)抽樣實施的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劃)。

這些國際大型評量的內容都翻譯成各國使用的語言來進行(在台灣就是繁體中文呈現)。國內的大型測驗,最接近素養導向型態的就是近期的國中教育會考。107年大學學測前,國家教育研究院公告「素養導向『紙筆測驗』要素與範例試題」定稿版,更示範一般學校教師如何取材自教科書或生活議題進行紙筆測驗命題。(延伸閱讀:面對大考「素養導向」命題,廣泛閱讀各類型長文是致勝關鍵

素養導向命題 英語科1

▲ 國家教育研究院公告「素養導向『紙筆測驗』要素與範例試題」定稿版英語科試題示例。以學生分辨青蛙和蟾蜍的英文筆記為文本,測驗學生上下文猜字意、歸納、推論、區辨等思考能力。107.01.03取自國家教育研究院。

英語文核心素養:5大學習表現、4大學習內容

除了總綱定義的「核心素養」,各學習領域也因其領域特性,有「領域/學科素養」(許多人誤解「素養」教學就是一定要跨領域)。就英語文而言,包含學習表現和學習內容兩面向來看(詳見英語文課程綱要)。

一、學習表現含括5大類:

  1. 語言能力(聽、說、讀、寫、綜合應用)
  2. 學習興趣與態度
  3. 學習方法與策略
  4. 文化與習俗
  5. 邏輯思考、判斷與創造力

二、學習內容涵蓋4大主題:

  1. 語言知識(字母、語音、字詞、句構、篇章)
  2. 溝通功能
  3. 文化理解
  4. 思考能力

從這兩大面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符合核心素養揭示的知識、技能、態度的全人學習,更能理解英語文的學習不會單純只有字句的學習,更含個體與外在大環境的互動與思辨力的發展。

英語文素養導向命題:和傳統測驗有何不同?

就大家關注的紙筆測驗內容來說,從民國90年開始實施的國中基本學力測驗(簡稱「基測」),就揭示「生活情境、多元題材、語言應用能力」。傳統強調的文法測驗佔總題數不到三分之一,主要是6-8組克漏字與閱讀的綜合測驗。103年開始的會考內容也一樣的編配。

也就是說,英語文紙筆測驗不再單純只考單字文法的熟記程度,更透過多元題材的閱讀題型來測驗學生對單字文法的應用能力(如克漏字測驗),並提高思考層次,測驗學生的資訊統整、邏輯思考和判斷力。閱讀題材可以來自學生熟知的生活經驗,也可以是陌生的議題,只要應用課程綱要內的1,200個基本字彙來編寫文本(生字會提供中文字意,但不超過3個)。

素養導向命題 英語科2

▲ 民國91年第二次基測,以英國詩人濟慈為題,測驗學生「下結論(conclusion)」的篇章理解與統整能力。用字皆取自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前部編版教科書內的字彙編寫文本,超出範圍的單字以小字典提供中文字意,但盡量不超過三個。一般命題盡量運用字彙表內的單字改寫。

對於學生較為陌生的題材內容,為提供足夠的訊息讓考生理解,文本篇幅較長。也因長篇,閱讀策略更形重要,這也是面對知識爆炸時代,從巨量資訊中掌握關鍵訊息、統整判斷、做出適當回應等現代公民應具備的基本素養。

素養導向命題 英語科3

▲ 民國104年國中教育會考,以台灣當時遭逢大乾旱的時事為背景,延伸國際視野,從坦尚尼亞缺水的問題引發教育問題與國家發展隱憂,提供學生省思。第31題在文本閱讀理解後,從圖表推論與判斷同型態國家的發展狀態。類似的圖表題早在93年第一次基測即已出現,也是社會、數學跨領域綜合應用的能力表現。

不論97年以後的基測或103年後的會考,英語科都一樣是用課程綱要規範的基本1,200字彙編寫。各家教科書商編寫的課本內容,不管選哪一家,九年累積下來的字彙量都大幅超過1,200個,而文法句型也依課綱的架構編寫,各家都用心提供多元主題的內容,不論小至個人生活經驗,大至國際文化理解。按理來說,教科書讀熟,應該足夠應付基測會考的測驗內容。

然而,事實並非這麼理想,除了大環境因素,在很多英語教學現場和評量方式並沒有因90年基測的題型改變而跟著改變。大部分的教育人員(包含教師與補教業者)以及家長仍習於傳統機械性反覆練習文法句型、考試命題層次多屬記憶層次,閱讀仍逐字逐句看,不探究閱讀策略和推理思考。從基測末期(97年起),閱讀題篇幅加長,提問層次拉高,多統整與推論思考。會考更因增加精熟題,英語科要得滿分已不是容易的事了(延伸閱讀:會考英文衝刺:九大策略讓英語閱讀Level up)。

 

英語文素養導向教學:反覆的機械式練習須改變

很多人誤以為英語科素養導向的閱讀測驗就是文章很長很難,用字艱澀冷僻,把學生考倒。若瞭解會考布題設計,分成基礎題和精熟題,誠如前面所言,教科書熟讀,會考的基礎題十拿九穩。在進階題,一樣也是基礎1,200字彙編寫,但文本加長,議題探討的面向更豐富。最大的考驗就是文本以下的提問設計,評量學生的思考力。

因此,回歸到教學現場,教師需要改變的,不是塞更多的測驗卷反覆的機械練習,而是把寫多張記憶層次試題的時間改成帶領學生「大量、多元、有策略」的閱讀,讓學生有效率的閱讀與提升思考力。

素養導向命題 英語科4

▲ 民國105年國中教育會考,用漫畫形式呈現文本,取材來自著名小說「第二十二條軍規(Catch-22)」。用字簡單,但內容需用心思考,看出「進退兩難」的意涵。

 

「閱讀理解」引導,教師怎麼做?

首先,先了解閱讀理解的層次。從基礎的「擷取訊息」(記憶和簡易理解)到「統整訊息」再到「省思評鑑」,逐步拉高思維。教師提問不可侷限文章表面訊息細節的提問,更要有整體思維的提問(如文章主旨、背後意涵等),以及類推或省思的開放討論。這些都可以從課本文本內容開始著手。

素養導向:閱讀素養的認知歷程

▲ 閱讀素養的認知歷程。107.01.05取自台灣PISA國家研究中心。

 

「閱讀策略」指導,教師怎麼做?

其次,指導閱讀策略,帶孩子有效率的閱讀。閱讀速度和閱讀理解息息相關。閱讀流暢(熟記單字字意是第一要務),促進閱讀理解,反之亦然。

閱讀策略的種類非常多,常用的有預測、掃描與略讀、提問、上下文猜字意、標示(如畫重點與圈關鍵字)、作筆記、推論、經驗連結、訊息整理(如心智圖或組織圖的協助)⋯⋯等,說穿了就是讀書方法。

過去的教育比較不受重視,只強調死記硬背,但隨著認知學習的研究蓬勃發展,越來愈多策略被提出來,教師或家長可以參加不少相關的專業講座,提升教學技巧,應用在課堂或親子共讀裡,促進閱讀理解的發展。

 

「多元閱讀」引導,教師、家長怎麼做?

最後,大量且多元的閱讀。孩子被教導有策略、有方法的閱讀後,可以透過不同的閱讀活動引導孩子嘗試不同主題和議題的閱讀與討論,擴展知識面向,厚實思維的底蘊。

PISA 閱讀素養評量的文本形式

▲ PISA 閱讀素養評量的文本形式,107.01.05取自台灣PISA國家研究中心。國中基測、會考英語科也都涵括各式文本形式。

 

英文學習素養:國中小文本、活動的選擇與引導

回溯到國小的英語學習,配合國小學童的身心和認知發展歷程,九年一貫到十二年國教的脈絡一致,強調英語學習以聽說為主,讀寫為輔。在英語初學時期,建立單字拼讀能力輔以趣味閱讀,都是為未來更高階的英語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國外有許多啟蒙的英語讀本搭配生活教育,相當精彩,適合親子共讀。文本用字簡單,有音韻節奏,字彙大量重複,故事主題多元,有系統與效率的強化孩子的識字能力卻不枯燥,加上網路上有朗讀影片可觀看,對沒有英語教學專業背景的家長也能輕易上手。共讀時,陪孩子大聲朗讀和對話討論,不只是強化音感語感,更可以透過簡易的議題探討,培養孩子的省思能力,促進親子感情,真是一舉數得的閱讀教育(延伸閱讀:國小老師林怡辰:零歲開始與孩子共讀,讓孩子從3C成癮變成閱讀成癮)。

談到深思考,國語文閱讀的輔助也功不可沒,而且要從小學國語文的閱讀理解開始培養。若從小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孩子的背景知識豐富,進入高年級,因認知學習逐漸發展抽象思考能力,閱讀思辨力夠,會輔助英語文的理解與能力的發展。

國中英語教師從七年級透過簡易的英語文本(如字數較少的繪本、迷你短文)開始導讀,設計有情境意義的學習活動,讓孩子認識更多字彙與培養語感,對日後的文法句型學習也有很大的幫助,這比寫百十張句型卷或文法卷更有意義與趣味,孩子也比較能接受而逐步進階學習(延伸閱讀:淺談英語繪本融入國中英語科教學)。

也因文本內容議題與型態多元,加上老師或家長有層次的導讀與提問,甚或發展討論活動,孩子的思維更會擴展與加深,不再只有淺碟式的回應。這些不光是為了應付會考精熟題,更是為孩子奠定終身學習的基底。(延伸閱讀:你年紀雖小,一樣可以改變世界!

另外,一般國中教師習於文法翻譯的段考命題,對於閱讀測驗的命題較為吃力。我建議學校教師形成共備小組,團隊合作,在段考命題上,釋出一或兩篇閱讀題,仿照素養導向的閱讀測驗,一或兩題(共佔2或4分)改成手寫問答,以避免學生習於選擇題的制式思考,也訓練學生用自己的話完整表達個人思維。(顧及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可容許用中文書寫,目的在考學生的思考力,可參考PISA樣本試題的評分向度)。

總之,培養孩子的英語學習,不是為了培養未來的英語系人才,而是會從生活中學習語言,也會應用到生活裡,更能不斷隨著生活經驗的擴展而去認識更廣闊的世界,並學會尊重多元文化與人群。隨個人際遇與發展,各自學習或應用生活或專業外語(例如學機械的人,看懂機械相關的專業英語文或外語文)。

每個人都能做最好的自己,群我互動和諧,這才是我們期待孩子未來的樣貌。

延伸閱讀

ET Chere Lin 林淑媛 ET Chere Lin 林淑媛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30年國中小英語教師資歷,為教育部閱讀推動教師,全國中小學教師研習資深講師。就是喜歡東玩玩,西翻翻,充滿好奇,帶有實驗性格,喜歡帶學生挑戰學習任務的老師。個人部落格:Chere Lin • 林淑媛的世界。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