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野:孩子為什麼要做白老鼠?因為另一種可能體制內教育沒有

作者:許家齊

劉潔萱攝

劉潔萱攝

臺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從創校到招生都轟動一時,但是開辦2年、背負著高期待,這所「正在長」的學校遇到不少挑戰,與創校之初的想像也有所差距。校長小野接受親子天下專訪說明。

作者:許家齊

小野小時候的志願是當蝙蝠俠:「扮演一種有點開創性、帶著革命味道、推翻原來體制的角色……若是做可預見結果的東西,就有點不想做,」小野說。

師範大學生物系畢業的小野、沒當老師卻成了作家,投入影視產業,80年代他在中央電影公司工作時,結識吳念真、侯孝賢等人,推動台灣新電影運動,也曾與楊德昌共事、參與《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編劇,過去也曾製作多部連續劇。小野在影視領域「自學」,自己看電影、看書,以及在工作中學習。

當父母的路上,小野的女兒曾因厭煩每天從早上八點坐在教室考試、照表操課,高一就想休學,小野陪伴孩子度過對抗體制教育的掙扎、更曾為了孩子到校抗議。

2016年,台北市長柯文哲為了讓臺北市實驗教育的代表作——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Taipei Media School,TMS)順利成立,找來對影視音產業熟悉、人脈豐富的小野當校長。

意外成了校長,對小野來說、好像也不是太意外。

小野的諸多特質好像串成一條路,促使他轉換幾輪身分後,又站上教育者的位置、並且是「實驗教育」。

小野「校長」雖是無給職,但小野對TMS投入的心血絲毫未減。對外,小野積極找資源,動用人脈,為的是讓學生有單位實習、和外界接觸,能夠近距離觀察影視音工作現場。

對內,小野與學生亦師亦友。一位學生形容「小野真的很『野』」,這位六十七歲的校長還會跟著學生跳下水玩,在遊覽車上搶麥克風唱歌。

找不到老師時,校長還要擔任代課老師。小野也因為幫忙代課,人生首次當起編劇老師。親子天下記者採訪時、他興奮比劃著客廳,細數之前上編劇課時學生在這裡看電影的情景,也不時透露為人師的驕傲:曾出了份Google也找不太到資料的作業、還要學生必須先交五百字整的故事才能修課,沒想到學生都做得很棒。

小野當校長,成TMS的「活招牌」、為TMS帶來可見度與信任感,但是當學校遇到挑戰,他也首當其衝,如去年十月台北市議員李慶鋒質疑TMS「出走潮」,第一屆學生41位轉出13位。差不多時間點,第二屆學生、好友羅文嘉的女兒就讀TMS不到一個月,便想要轉校,羅文嘉在臉書的文章引起許多對實驗教育好奇的家長擔憂實驗學校的品質。

在TMS招收第三屆學生之際,小野接受《親子天下》專訪,真誠地談起辦學以來的故事、與家長的衝突,也分享了他對實驗教育的看法,以下是採訪整理:

Q:台北影視音學校辦學之初的理念與現在學校具體成形樣貌的差異是什麼?

A:前台北市文化局長倪重華當初發想這所學校時,想像這是一所師徒制的學校。以前,他在日本念技術學校,老師傅嚴格對學徒,師傅要學生:「叫你訂便當,敢不訂就給我滾蛋了!」他其實是誇張,想像師徒制,學生來了以後就做牛做馬磨練,完全日本那套,原來是這樣想。現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長鍾永豐和我說,我已經把學校導向一個方向,和倪重華想的不太一樣了。我說對!現在情況和倪重華想的完全不同。

TMS實驗教育團隊,找來的像陳爸(陳怡光),非常自由主義,不打罵學生,給學生做主,這跟師徒制相反,所以後來議會質詢我們:「你們定位是什麼?」

Q:學校從無到有,辦學過程中遇到挑戰有哪些?

A:每個孩子修的課都有些變化,會按照「現在發生什麼」做調整。譬如,有華視、公共電視可以實習,用幾小時、幾學分換?好處是靈活,缺點是沒有一套完整的課程,沒辦法跟別人解釋你會發生什麼事。又譬如,我們忽然跟荷蘭連絡上,亞洲電影節願意收我們學生參加工作坊⋯⋯課程因此一直發生新狀況,這不會發生在別的學校。

學校也鼓勵自學,上的課程也可能別人沒有但他有,例如到舅舅的公司做助理、工作性質與影視音相關,可以和學校談時數如何抵學分。

也有家長覺得課程排太少,上午只有兩小時,以前是三小時,後來發現學生都不來。原本是九點上課,我上課移到九點半,還是維持原來的原則,愛上不上是你的事,我準備很多DVD跟書,要借、討論,我都Ok,但如果愛學不學,我真的沒辦法強迫。

第二屆大概來了一群家長認為,來這邊是學更多課、期待非常高,結果發現不是。學校排課鬆,學生要自己提(課程),家長開始有點懷疑,集結起來找我談。我願意談,可是我也跟他們講非常清楚,可能你期待的跟我們不太一樣。

學校當初招生目的是要慢慢把孩子變成非常獨立,這個過程是漫長的,若父母平常管很嚴,孩子來這邊很鬆、好快樂,父母會害怕,這是首先要適應的。

TMS對於愛情、性,是用法律做為最高標準,我們沒有法律理由說不准談戀愛,這也是父母最抗議的。我一直被挑戰,你們怎麼都不管?我送小孩來,不是來談戀愛的耶!

我說,你們擔心的問題我全都擔心過,第一屆開學前我還跟陳爸一直聊,要不要準備保險套?陳爸說,學校裡擺保險套很怪,後來想說擺在藝術村廁所,學校裡不能擺……我有過青春期的孩子、也買過保險套給兒子,完全不覺得那是問題,愛情本身其實非常重要,你們怎麼那麼害怕?有家長說,女兒跟誰在一起的話,我就退學。家長還是希望學校幫他做很多生活管理、控制跟通風報信。

Q:如何看學生進來又轉出的現象?

A:陳爸反對用退多少人做為學校KPI。這樣(為了讓學生留下不轉走)變討好學生,因為走的學生裡、很多是我們要他走。如果我們討好他們,(讓學生)課隨便修、他們不會走啊。有家長說、你讓我們孩子在裡面不要走就好,因為回家我更痛苦,家長要面對孩子不肯學習的問題。

轉走的孩子,也有很多是另有選擇,像又考回大學。離開的十三個孩子走去哪?如果打開來看,其實都不是壞事,有些覺得他不適應,(很多事)要自己弄,還是回體制。經過實驗後覺得不對,趕快退,不是也對?

很多孩子對影視還是光鮮亮麗的想像,進來很失望,為什麼一直學攝影機?學燈光、電學、怎麼那麼難?以為影視比較輕鬆,甚至以為可以在家修課,結果全都要算學分,還可能被當,這都跟他們原本想像不同。

我們第一年風光開幕,學校的錄取率只有三分之一,大家充滿理想。第一年新生有一半都超過國中畢業程度,有已經是高中生,更有大學生不顧家裡反對想從高一唸起。我們也收了不少體制外學生,學生差異大。

從我們招生會發現,台灣教育現場有問題,造就很多不知道該怎麼辦的孩子。

第一屆檢討後,第二屆多收了些國中生,因為後來招進來,卻不想念又轉出去的,大多是本來在其他高中輟學休學,唸了TMS發現還是要念書。國中畢業的反而覺得學的多,因為他一無所知進來,攝影機,燈光,沒一樣學過。

去年家長抗議的事件後,我曾很洩氣,因為和家長私下也是好朋友,寫很多信,大部分是說我了解你的心情,因為我也曾對我的孩子上課非常焦慮。後來決定要走,我說、那就好、如果你選另一條路,祝福你,因為學習的路很長。

我另一個痛苦則是,我們是不是真的那麼不好?回頭檢討TMS是不是有家長講的問題,那才是我的壓力。

柯市長把這個學校交給我,每次都說:「我相信你啦!」議會升高抗爭,文化局叫我們做檢討報告,對柯市長做檢討報告,柯市長一句話就推回來,他的反應你完全想不到:「走十幾個人不算什麼,至少走一半差不多,走一半正常啊,這不是實驗嘛?」柯文哲態度讓我們很安慰,反過來問說需要幫什麼忙?

實驗就不能期待很周全、每個人進來都很成功,實驗就夾雜著失敗可能。那你說、為什麼我孩子要做白老鼠?可是就因為有另一種可能是在體制內沒有的啊。

家長事件後我有點壓力,我就問一個學生,你覺得有沒有學到東西?他說有啊,我學到一些原來不會的技術、對很多事情觀念改變、交了蠻多喜歡影視的朋友,是在我原學校裡沒有的,我蠻快樂的。聽完我覺得比較安慰。

學校KPI是,三年後學生能不能進到職場去,一般人對他們的印象怎麼樣?好像有點抽象又有點具體,沒有考試和分數,一個高中生到職場表現如何?很多東西其實是到職場才開始真的學,電視電影都好,我們只是讓他基本技術都會。

當有人批評,我們心裡會有點委屈,其實我們都做了,老師也選很久。時間最後會證明我們有沒有做對,學生就算畢業、我們都沒有把握是不是對,因為一個人成功失敗、將來會變成什麼樣的人,我們如何定義?這東西很漫長。

Q:你覺得TMS這樣的一所實驗學校,對台灣教育的意義?

A:TMS是慢慢長出來的學校,不是個有優良傳統的學校,譬如北一女、建中,任何人進來都在傳統下運作,非常安全。TMS是自己在土地裡慢慢長,包含我們錄取哪個老師,學生、家長的態度,我們一點一點摸索。

我們發現TMS扮演台灣影視教育在高中程度怎麼開課、課程的累積。第二個扮演一點摸索,TMS給學生很多機會,在摸索中知道自己要否繼續念下去,如果覺得自己不適合,就回到體制。

Q:給要踏進實驗教育的家長建議?

A:要想清楚教育本身不只是教育出來「有沒有用」。TMS招學生是技職,我承認把小孩訓練到有工作,有份薪水最安全,但我其實很想告訴家長,看待小孩應該看的長遠,孩子知不知道自己未來要做什麼?過怎麼樣的生活?教育是要給他這個。

TMS教學生影視音,已經比一般學校清楚,可是我更想讓學生知道,你為什麼選擇影視音? 你是不是真的很喜歡?會不會給你帶來快樂?我也常常問自己喜不喜歡這工作?這很重要,因為大部分的人都找不到這個東西。

也要鼓勵父母親跟著孩子一起改變,而不是寄望一個學校可以扭轉孩子的全部,教育不可能一夜之間改變孩子的全部,或把他教會什麼,教育是一個摸索的過程。如果父母親因為孩子來我們學校,也改變了自己,那更好,我們用不一樣的方式教育他孩子,父母也深受感動並改變了自己,那多划算?

 

延伸閱讀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起源於雜誌媒體和書籍出版,進而擴大成為華文圈影響力最大的教育教養品牌,也是最值得信賴的親子社群平台。 我們希望,提供給學校和家庭,專業可信賴的教育教養解決方案。從線上(online)到實體(offline),分齡分眾供應華人地區親子家庭最合身體貼的優質內容、活動、產品與服務。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