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吉:有效學習法,引導孩子發現問題

一位猶太老者在餐廳裡點一碗湯,看了一下,抬頭告訴服務生:「請你嚐一嚐。」服務生不解的一再提出問題:「太冷太熱?你不喜歡這味道,還是有其他理由?」老者不厭其煩的請服務生親自嚐一嚐,服務生:「好!但是湯匙呢?」老者說:「這就是我要問你的。」不命令或要求「...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為什麼諾貝爾獎四分之一得獎人是猶太人?關鍵在教育,鼓勵兒童即使面對權威,也要努力爭取發聲的機會。在一來一往的「發現學習」,善用語文表達溝通的能力,讓孩子知道從小就可以為自己爭取,為自己發問,從中得到答案。

一位猶太老者在餐廳裡點一碗湯,看了一下,抬頭告訴服務生:「請你嚐一嚐。」服務生不解的一再提出問題:「太冷太熱?你不喜歡這味道,還是有其他理由?」老者不厭其煩的請服務生親自嚐一嚐,服務生:「好!但是湯匙呢?」老者說:「這就是我要問你的。」不命令或要求「服務生拿湯匙來」或直接告知答案,而是讓對方逐漸發現問題尋找答案。

從教學的角度來說,這種方法可以稱之為「發現學習」,而且是引導式的發現學習。發現學習法是由2016年逝世,到了將近一百歲時仍在紐約大學繼續發現學習,探索法律與文化關係的傑羅姆‧布魯納(Jerome S. Bruner)所倡導的。

他在哈佛大學任教時出版的《The Process of Education》(暫譯教育歷程),廣深的影響教育。書中鼓吹「透過發現行動學習」的主張,可以包括今天流行的問題本位、探究本位、計劃本位等,教學方法的基本原理,也就是讓學習者觀察頓悟、主動提出問題尋找答案、熱情投入解題和創意思考歷程、享受發現的喜悅。

要提出問題,從互動辯論中解決問題,發現答案,都必須善用語文表達溝通的能力。猶太人的教養文化中,非常鼓勵兒童即使面對權威,也要努力爭取發聲的機會。就讀小學的兒子回家時,很興奮的告訴媽媽,他在學校的話劇演出中爭取到一個重要的角色。媽媽很開心的問:「什麼樣的角色?」兒子說:「我要演一位丈夫。」媽媽回話:「你去跟老師爭取在舞臺上有台詞可以說話的角色。」這個故事除了表示在家裡女性掌有話語權,丈夫扮演安靜的角色以外,真正的重點應是猶太人非常重視應用語文表達自己的觀念、欲望,而且要說服別人自己認為對的、好的想法。

在猶太文化中,小孩子被鼓勵提出問題外,還要懂得提出要求,所以他們很清楚「不問白不問」的道理。當孩子提出要求時,如果父母或老師說「不可以」,他們也會「以問題回答問題」說「為什麼不可以」。父母老師則利用這個機會和孩子對話辯論,設法說出說服對方的理由,讓親子、師生互相成長。在溝通爭辯時,通常都包含矛盾或不一致的衝突或觀念和想法,也因為這樣逐漸了解應用幽默技巧。老人在餐廳裡的故事,和媽媽要小孩爭取說話的角色,都是這樣的道理。

佛羅里達大學醫學院的海爾曼(K. M. Heilman)研究,為什麼諾貝爾獎四分之一得獎人是猶太人的原因時,認為猶太人的教育方式是關鍵,我認為這就是發現學習的效益。

>>>《親子天下》2018年1~2月合刊號《好好談性、從情感教育開始》 

吳靜吉 吳靜吉

吳靜吉

政大名譽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名譽教授、創造力講座主持人。於美國耶西華等大學教授教育心理學,並在La MaMa劇社擔任藝術家,回台後曾擔任政大心理系系主任、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董事長,現任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台灣文創發展基金會(華山)董事、紙風車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發起人。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