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手機或電腦社群裡,有幾個是學習社群與工具?

現代人黏住電腦工作,黏住手機娛樂,也有愈來愈多人黏住網路來學習。許多新型態的社群平台上,只需要花費很少或是幾乎免費的成本,就可以跨越地域,與許多人共同學習,你如何帶著孩子認識這個學習的未知世界。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編按:孫憶明是澔奇科技與瀚師科技創辦人,哈佛商學院、史丹福工學院畢業。目前也是兩個小孩的爸爸,用馬拉松和鐵人三項運動的熱情和鍛鍊,培養面對未來變化的能量。從今年起,他將每月與大家分享關於科技與教育學習的觀察及應用。

台灣是臉書和Line使用率極高的地區,新一代的孩子還有各種各樣的新型社群平台(例如IG,Snapchat等),您 (或是您的小孩) 花在這些社群上的時間,是都在聊天打屁、分享打卡、還是可能利用上面的資源和工具,增進學習呢?

無所不在的網路科技和行動應用,已經改變了我們的學習風貌(見前一篇文章),進化的網路平台,運用社群媒體及共享概念,可以更加豐富學習的面向和效果,以下分三個方面跟大家分享:

一、主題式的群組蓬勃發展

任何人都能在不同的平台上很輕易地建立群組,設定和管理。任何人也可以很容易搜尋到這些群組,基本上沒有地域的限制,過去可能有語言文字上的隔閡,現在也因為多元的內容形式(例如不需文字語言透過手作藝術的操作影片),和先進的翻譯工具(例如Google Translator)能讓參與者的障礙跨越地域和語言。

這樣大幅擴展了我們吸收知識和學習的來源,同時也帶來新的挑戰(例如恐怖組織透過網路招募「聖戰士」)。做為家長的你,是不是應該隨時看看孩子的手機裡,參加了多少群組和社團?其中有多少個是跟學習有關,而那些可能會有誤導的風險呢?

二、社群上內容分享與協作工具更為普及

過去只有企業需花錢購置的協同工作系統,現在我們幾乎都可以免費(或很低的成本)取得,例如雲端文件編輯(例如Google Doc)、雲端資料儲存 (例如iCloud, Dropbox 等)、筆記軟體 (例如Evernote) 等,進行各種複雜的協同合作。

舉例來說,一組五個人的高中學生要進行一個「核能發電」的作業,從資料蒐集,議題討論,到最終的簡報製作,可能都不一定需要碰面,就能在一個設定的網路群組中完成。這樣的協作還可能來自不同的學校或國家,因為利用了標準化的環境和工具,就能一同學習,大幅提高了學習彈性和可能性。

做為老師的你,是否積極地教導學生了解和善用這些工具,增加他們的學習能力、協作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呢?

三、以共享概念為主的學習媒合服務平台愈來愈多

除了一般的網路課程平台(例如MOOC),提供有系統的課程學習環境外,現在也有愈來愈多以共享概念為主的學習媒合服務平台。他們提供有專業技能的老師(或服務提供者),透過聰明媒合的機制,為有學習需求的學生,提供線上或線下的教導服務。這樣的平台,通常也會搭配相關教材、課程、以及群體討論的空間。

舉例來說,一家台灣公司CodeMentor,為全球的軟體工程師(或學生)提供學習和開發軟體程式時,碰到問題需要向專業人士(通常是高手)請教的服務。由於軟體的問題處理牽涉要素很多,包括程式撰寫能力、領域專業、商業機密、甚至語言能力、多人協作需求等,過去很難有系統化、大規模的解決。CodeMentor利用社群和共享概念,招募大量專業人士,開發好用的溝通工具,甚至職業生涯發展服務,不只解決了需求,也帶來延伸的價值。

我們近年推出的「好問- iAsk」服務,也有類似的概念,招募大量優質老師,為中小學及公職考試的學生,提供行動化、即時和非即時的輔導、問答、及批改服務,和精選練習內容。不僅有使用和費用上的彈性,更透過家長資訊的串聯,紀錄分析與反饋,提高服務的有效性和安心度,歡迎所有家長和學生參考使用。

過去我們參加讀書會,與三五好友心靈交流,共品書香,享受群體學習的氣氛。這樣的饗宴在虛擬的社群環境中也能達到,或許更為精彩,也更為有效。未來我們還會介紹先進的技術(例如虛擬實境-VR)如何更加提升遠距和群體學習的成效,你若還沒有擁抱這樣豐富的學習世界,趕快從上面提到的一些工具開始來體驗吧!

(本專欄與國立教育廣播電台的「教育行動家」節目之「愛上雲端樂學習」系列同步,作者為瀚師科技創辦人)

延伸閱讀

孫憶明 孫憶明

孫憶明

親子天下

澔奇科技與瀚師科技創辦人,哈佛商學院、史丹福工學院畢業。以Steve Jobs為標竿,致力整合科技與教育學習的應用,打造數位及終身學習的創新典範。目前也是兩個小孩的爸爸,用馬拉松和鐵人三項運動的熱情和鍛鍊,培養面對未來變化的能量。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