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志禹:折磨人的考題何時休?

體育考試開始(單選題): 1( )正式田徑比賽場地跑道寬為(A)1.20(B)1.22(C)1.25(D)1.30 2( )起跑線、分道線及終點線均 為(A)3(B)5(C)6(D)4 公分 3( )現代足球是中國古代的(A)毽子(B)藤球(C)蹴鞠(D)蹴球 4( )羽球比賽規則的制訂國家為(A)英國(B)美國(C)日本(...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考試題目若流於瑣碎,容易造成學生挫折與偏離目標。教師必須有能力判斷哪些知識具有價值,了解何種考試才會誘導深度學習、不致於謀殺學習動機。

體育考試開始(單選題):

1( )正式田徑比賽場地跑道寬為(A)1.20(B)1.22(C)1.25(D)1.30

2( )起跑線、分道線及終點線均 為(A)3(B)5(C)6(D)4 公分

3( )現代足球是中國古代的(A)毽子(B)藤球(C)蹴鞠(D)蹴球

4( )羽球比賽規則的制訂國家為(A)英國(B)美國(C)日本(D)法國

5( )桌球直徑為幾公分(A)4(B)5(C)6(D)7

你能答出幾題?我大部分都答不出來,但這些題目都屬於南部某國中的「體育題庫」,全部題目上百題,性質都相近,我做完之後只能當掉自己。我很想告訴被這個考試挫敗過的學生們說:「不要難過,也不要否定自己,你已經回答得比一個大學教授更好!你即使考得非常差,也還是可能成為一個大學教授。」

你也許會說:「那真的是你個人的知識不足。」我只能問問大家能答出幾題,並建議大家拿給龍應台、李遠哲、李安、郭台銘甚至各部會首長做做看。

你也許會說:「你的專業在教育和心理學,當然對於體育領域比較不熟悉!」但這是國中考試,又不是大學體育系畢業會考。國民教育是基礎教育,是全民教育,最重要的目標是在培育健全公民,請問這些知識與健全公民何干?九年一貫課程強調「基本能力」,十二年國教強調「素養導向」,請問這些知識是基本能力嗎?是重要素養嗎?出題者究竟有沒有能力判斷一個健全公民需要何種知識?以及判斷何種知識才有價值?

我不否認這些知識對於部分人有部分價值,例如桌球製造商確實需要掌握桌球直徑,田徑裁判有必要判斷起跑線寬度是否符合規定,但對於培養一個良好的國民而言,有必要知道這些高度特化的知識嗎?

我們每一個人都擁有不同特化程度的知識,例如:知道每次刷牙時要特別清理哪裡(限於自身的知識),每次和爸爸講話時要避開什麼議題(限於自家的知識),每週收垃圾時只有哪幾天回收塑膠類(限於社區的知識),每當進行量化調查研究時應該如何決定樣本的大小(限於某一學術社群的知識),出門開車時要開左邊或右邊(限於國家的知識),用餐時要如何調配各大類營養素的比例才能維持身體健康(限於人類的知識)。

這些知識的範圍宛如同心圓層層相套,對不同範圍的人有不同幫助,但將小範圍的知識硬加在廣大的未來國民身上,不但價值不足而且霸道。

體育領域的評量沒辦法出好題目嗎?體育在本質上是一門重行動、操作與技能的領域,它有大量的內隱知識(implicit或 tacit knowledge),所以評量方式應該盡量跳脫紙筆測驗的限制,多採用實作評量、真實評量與動態評量,才可能考出「素養」;簡單來說,如果不下水,只在岸上考游泳,意義不大;如果不打桌球,只在教室考桌球直徑,效度近乎零。

讓學生思考的題目才有價值

即使要以紙筆測驗來評量外顯知識(explicit knowledge),也應限於高層次思考的題目,才可能考出「基本能力」。首先要跳脫選擇題,例如,採取應用型的題目:「請你以下週七天為例,將運動排入自己的生活與學習,提出一個促進健康的規劃」;分析型的題目:「請你比較慢跑和游泳對於改變體適能的優、缺點」;創造型的題目:「請你改變二條籃球賽規則,讓身高的因素對於得分的影響降低」。

有很多老師嫌這類題目的批改太費時,還是想出選擇題,但是,批改選擇題容易,出好題目更難,於是就出瑣碎題目,或乾脆採取教科書商提供的現成測驗卷。書商顧慮市場,優先考量簡便可行且避免增加教師負擔的題目,就找工讀生出很多選擇題,自然就生產瑣碎、便宜的題庫。

瑣碎考題的病症至少貫穿三代以上,從早期的高中聯考、後來的基測到現在的會考、比序,教室內的瑣碎考題從未間斷,未來,十二年國教的品質還是讓人擔心。

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在哪裡呢?教師必須有能力判斷何種知識才有價值、才有反映國教階段的基本能力、才值得考試,並了解何種考試才會誘導深度學習、才不致於謀殺學習動機,也要有良心對抗省時省力的誘惑和倚賴書商與選擇題的習慣。十二年國教在升學制度上雖然喧擾暫停,但會考、比序對校園與教室內所帶來的回洗效應,仍非常值得評估觀察與傾聽。

>>>《親子天下》2018年1~2月合刊號《好好談性、從情感教育開始》 

延伸閱讀

詹志禹 詹志禹

詹志禹

政大教育學系教授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教育心理系博士,現任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教授,並擔任教育部「未來想像與創意人才培育計畫」總辦公室主持人。 在學生心目中是既嚴格又溫暖的人生導師,但在家中兩個女兒常笑他是「喜歡講冷笑話的老爸」。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