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臂環抱,說故事給你聽 29歲醫生陳宥達走遍偏鄉推親子共讀

作者:張益勤 高雄的那瑪夏,位在小林村還要再進去的山頭,一路上除了顛簸,還可能遇上落石。部落居民因著小林村的災害,只要一下雨就神經緊繃,雨勢太大也會被要求撤村。雲霧繚繞的偏遠山間,卻偶有大學生挨家挨戶的按門鈴。他們是台灣展臂閱讀協會的志工,每年寒暑假...

▲  陳宥達與展臂協會夥伴深入偏鄉家庭,帶領家長與小孩一起翻書,示範也推廣親子共讀。黃建賓攝

▲ 陳宥達與展臂協會夥伴深入偏鄉家庭,帶領家長與小孩一起翻書,示範也推廣親子共讀。黃建賓攝

「原來服務奉獻不必搭飛機,坐莒光號就可以」現任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住院醫師陳宥達醫學院畢業那年,做了一個讓親友訝異的決定:他停下醫師訓練的腳步,遠赴高雄那瑪夏當推廣閱讀的志工。他發現台灣偏鄉發展遲緩的兒童比例,是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平均數的3倍,於是成立展臂閱讀協會,推廣親子共讀,翻轉偏鄉兒童發展條件的劣勢。

>> 一起走過關鍵10年,分享10年大小事

>>【10周年歡慶方案】《親子天下》10期+1期=999元

作者:張益勤

高雄的那瑪夏,位在小林村還要再進去的山頭,一路上除了顛簸,還可能遇上落石。部落居民因著小林村的災害,只要一下雨就神經緊繃,雨勢太大也會被要求撤村。雲霧繚繞的偏遠山間,卻偶有大學生挨家挨戶的按門鈴。他們是台灣展臂閱讀協會的志工,每年寒暑假,展臂協會有1至2名志工到偏鄉服務,白天他們在衛生所借用一個小角落,趁著大人帶小孩到門診打疫苗時,一對一唸故事給孩子聽,藉此機會示範、影響孩子身邊的大人,希望父母或是爺爺奶奶回家接力,繼續唸故事。到了晚上,他們便親自走入家庭,敲開家庭的門,帶領家裡的大人一同和孩子翻書,幫助拉近親子關係。

 

▲ 陳宥達示範親子共讀。展臂協會提供

台灣展臂閱讀協會的創辦人陳宥達今年才29歲,是現任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住院醫師,年輕的他笑起來就像個陽光男孩。和很多醫學生一樣,陳宥達去過美國、日本進修,也去非洲義診,直到他看到門諾醫院創院院長薄柔纜的這句話:「台灣的醫生,到花蓮很遠,去美國很近」,敲醒了他不斷往國外跑的腦袋,領悟「原來不用搭飛機,搭莒光號就能服務社會」。為了回饋給自己成長的土地,兩年前他從醫學院畢業時,做了一個讓親友驚訝的決定:暫緩住院醫師訓練一年,到偏鄉那瑪夏當了半年的閱讀志工:他們向社會募集了大量圖書,在衛生室的角落推廣閱讀,希望透過說故事影響家裡長輩一同親子共讀。

偏鄉遲緩兒比率高,醫生開閱讀處方箋

這6個月給陳宥達很不一樣的刺激,尤其當他發現台灣偏鄉有接近20%的兒童發展遲緩,遠遠高於世界衛生組織的平均6-8%,「3歲兒只聽得懂1-2歲的書,人數很多」。結束那瑪夏的服務後,陳宥達自費遠赴美國研究ROR(Reach out and Read,閱讀拉一把),這個非營利組織鑒於美國有1/3幼兒出生於貧困環境,這些幼兒在進入幼兒園前的認知發展明顯落後,主張由最早接觸兒童的專業人士--兒科醫師--介入推廣早期親子共讀,改變嬰幼兒家長對閱讀的態度,對抗經濟因素造成的不平等發展條件。回國後,陳宥達和夥伴們共同成立了展臂協會,立志做台灣版的ROR。

 

▲ 展臂的年輕志工走入偏鄉家庭,讓偏鄉幼兒接觸閱讀的美好。展臂協會提供

台灣展臂閱讀協會今年才正式成為社團法人。在2015年籌備初期只有10位不到的醫學生、醫生,截至今年底,他們已有8個據點,累積合作醫療人員27名,培訓超過百位志工,也透過善心人士的募款,提供超過1000本童書。展臂協會在偏鄉推動閱讀,他們結合衛生所的醫療資源,除了培力在地的醫療人員透過健兒門診推廣學齡前的共讀,也號招青年志工在候診間讀故事,並且實際深入家庭,帶領家長跟孩子一起翻書,讓童書走進偏鄉家庭。他們相信,透過閱讀,帶動親子互動,孩子接受語言刺激便能促進腦部發展。

 

▲ 展臂協會志工深入家庭,帶領長輩與孩子共讀。展臂協會提供

住在那瑪夏的新手媽媽曾靖,先前因為工作忙碌,很少有時間顧小孩,但是因著展臂協會的叮嚀,她開始每天花10分鐘跟小孩讀故事,想不到小孩後來「會主動來找我看書、講故事,也不看電視了」,令她說著說著也紅了眼眶。「很多原住民也渴望讓小孩閱讀,但是不知道從何開始」,展臂的閱讀計畫讓書成為偏鄉父母的工具,創造的不只是親子互動,更有可能是培養閱讀習慣、學習認知的開始。

地區志工先受訓 依特性規劃當地推廣計畫

要大學生說故事很容易,但是要他們「教」大人說故事,宣導親子共讀的理念,就不是那麼容易。因此展臂除了招募志工,也訓練志工必備的絕活,包括兒童發展與閱讀的關係、繪本分類與學前兒的選書,還有說故事的技巧等。

 

▲ 展臂協會在偏鄉的衛生所,利用小角落成立閱讀空間,志工藉由說故事給孩子聽的機會,示範、影響帶孩子來打預防針的大人。展臂協會提供

與其說是志工「參與」,展臂的志工服務更像是「領導」。他們每個據點只有兩個人,得自己規劃閱讀推廣計畫。「以前服務隊一出隊就是20多人,也會清楚交代每天要做什麼事,但在這裡只有2人,要自己找事做」,今年剛加入展臂,到宜蘭大同鄉服務15天的陳昱忻就讀陽明大學醫學院二年級,在暑假長駐15天後,他侃侃而談大同鄉的地形地貌、當地人的作息、習慣,最後他與夥伴透過家訪,畫出了大同鄉的「閱讀地圖」,詳細記錄每一戶人家的人口、書籍、閱讀狀況。

青年志工雖然沒有「當家長」的經驗,但他們擅用年輕人的創意,讓推廣閱讀玩出不一樣的花樣。像是陳宥達在施打疫苗的小黃卡上,加碼一張「閱讀小黃卡」,提醒家長定期打疫苗也要定期閱讀。或是在用A4的「閱讀處方箋」,寫清楚閱讀守則,包括每天規律共讀、找圖書館充電、每天3分鐘共讀,而且不同年齡也有不同的共讀方法。又或是他們打破美國ROR專注於3歲前的閱讀計畫,與宜蘭大同鄉8所幼兒園合作,由展臂提供閱讀書袋,每袋有8本書,每袋都不一樣的書,每個家庭每個月固定一天交換書袋,一年就可以閱讀96本書,兼顧閱讀的多元性之外,也讓親子讀到更多不一樣的故事。

閱讀像打針,兩三次才免疫

累積的小小成就,但在光鮮亮麗的背後,仍會面臨現實的困難。為了常駐偏鄉的計畫,他們得開始募款,做很多成果報告來說服更多人的認同;志工招募的說明會上,少了學校社團或是企業的後援,協會夥伴也比新成員要多,甚至廣發英雄帖,除了常駐偏鄉的志工,更歡迎有美工、網路、翻譯等專長的學生加入。「推廣閱讀就像打疫苗,有些針劑打一次不夠,要第二次、第三次才能終身免疫」。為了走得更長久,他們也成立臉書粉絲頁「台灣展臂閱讀協會」,記錄下志工服務的足跡,也申請了勸募字號,接受各界捐款。不怕步履躝跚,展臂的團隊很堅定,要用閱讀給偏鄉一個改變的機會。

延伸閱讀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起源於雜誌媒體和書籍出版,進而擴大成為華文圈影響力最大的教育教養品牌,也是最值得信賴的親子社群平台。 我們希望,提供給學校和家庭,專業可信賴的教育教養解決方案。從線上(online)到實體(offline),分齡分眾供應華人地區親子家庭最合身體貼的優質內容、活動、產品與服務。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