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國中小爭議|一直在「黃燈區」裡的實驗教育

作者:程遠茜、陳雅慧 12/4日星期一早上,《親子天下》記者在宜蘭頭城往人文中小學趕赴早上九點的採訪,在住宅與稻田相伴的小道上前進時,同路的有三、兩小群看似國中年齡的學生,穿著便服與背包悠悠慢慢行走。眼看才要彎進校門,距離最近的一群孩子就在記者眼前,轉往...

▲ 今(106)年4月有家長陳情,宜蘭人文中小學多年辦學具爭議面臨解約。坐落在頭城鎮的校園,家長多來自外地,人文中小學的辦學經驗,給了台灣公辦民營實驗教育,什麼樣的參考?劉潔萱攝

▲ 今(106)年4月有家長陳情,宜蘭人文中小學多年辦學具爭議面臨解約。坐落在頭城鎮的校園,家長多來自外地,人文中小學的辦學經驗,給了台灣公辦民營實驗教育,什麼樣的參考?劉潔萱攝

這幾天大家都好奇,15年歷史的宜蘭人文國中小為什麼被縣府提早終止合約?愈來愈多的家長期待孩子有不一樣的學習機會,對實驗學校期待很深,實驗教育三法也正在立法院,將往更開放的方向修法。但人文的辦學危機,到底是政府跟不上教育創新腳步?還是學校管理能力不足?親子天下剖析人文國中小的4個爭議。

作者:程遠茜、陳雅慧

12/4日星期一早上,《親子天下》記者在宜蘭頭城往人文中小學趕赴早上九點的採訪,在住宅與稻田相伴的小道上前進時,同路的有三、兩小群看似國中年齡的學生,穿著便服與背包悠悠慢慢行走。眼看才要彎進校門,距離最近的一群孩子就在記者眼前,轉往校門外走,沒有一絲偷跑翹課心虛的樣子,就這麼不疾不徐遠離校門。

「我們沒有硬性規定上學時間,孩子自己決定!」人文國中小的周樂生老師笑著說。

在人文中小學,班群、家族、統整式課程、行動學習、多元選課、全天制、一學年四學期制等⋯⋯所有孩子們上學的經驗和概念都和目前公立國中小完全不同。這裡的教育核心價值,不是老師怎麼教,而是「讓孩子教我們怎麼教他,孩子可以向學習說『不要』和『我要』」人文展賦基金會創辦人兼執行總監楊文貴說。

▲ 人文中小學的孩子不僅沒有強制上學時間,教室裡也沒有特定的學習方式,學生總是依照自己的興趣選擇夥伴和學習地點。劉潔萱攝

人文辦學危機引發實驗教育三法的思考

這所學校最近成了新聞焦點。11月28日宜蘭縣縣長主持的教審會,以共識決決定在明年8月1日提早終止和基金會委託辦學的合約(人文國中小爭議|宜蘭教育處長:不能只顧教育理念,犧牲教育價值)。立法院正逢實驗教育三法修法,在各方期待讓實驗教育往更開放的氣氛中,人文國中小在學家長積極奔走抗議引發社會關注。立委在上週(12/7)法案審查時,還提出臨時動議,要求教育部國教署提出協助解決辦法,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立委,也將在本週(12/14)日由教育部次長帶隊,親訪宜蘭兩所公辦民營學校,人文中小學和慈心華德福實驗高中。

實驗教育三法預備大幅放寬校數比率限制、排除更多的教育法律、往上延伸到實驗大學關口。人文中小學辦學危機,除了學校何去何從值得關注,更引發思考的是:

一,實驗教育加快鬆綁,更有效的輔導和支持配套何在?人文中小學長期遊走法律邊緣的現實,不管是法令跟不上,或是學校疏失,是否真能改善,是否可以迎接更大幅度的開放。

二,政府資源優先順序的選擇,公辦民營實驗學校辦學的輔導和支援,是否是目前該最優先投入的選擇?

三,愈來愈多期待選擇不同教育的家長,是不是真的深度認識和務實的評估,能接受進入體制外實驗教育的不確定性。

人文中小學成立15年的關注與爭議

成立15年,人文國中小走一條不同的路。2008年,《拒絕聯考的小子》吳祥輝成了中年爸爸,把兒子送進人文寫了《我是被老師教壞的——我最感謝的一所學校》。2009年,當年在人文念國中,才14歲的楊逸帆開拍《學習的理由》紀錄片,費時七年、2016年募資上映。2015年作家陳安儀全家移居宜蘭,孩子轉學進入人文中小學,寫了《分數之外的選擇- 陳安儀的教育實驗手記》,這些名人的人生選擇都引起了社會關注,和許多父母的嚮往。

但是同時,人文的爭議和新聞也沒少過。2012年教師出走潮,2013年基金會前執行長、前校長和五位老師被控詐欺取財最高法院有罪定讞。根據人文中小學的說法,這一次的違規,也是因跟不上時代的地方法規,框住學校,讓學校成為被犧牲的烈士。

但學校的變動大,學生數從民國101年的351人,到106學年上學期減少為289人,每一學年平均轉出 學生數在30人左右,103年更在一年間,一口氣轉出74位學生。根據宜蘭縣教育處統計,過去5年,宜蘭公立國中小轉學率約在3%上下,人文的轉學率是平均轉學率3倍左右。

《親子天下》採訪團隊,進入人文中小學,採訪學校的相關代表,支持與反對學校的家長、地方與中央民意代表和縣府官員,我們看到了人文經營長期以來處在合法與違法間的四大爭議關鍵。這是一個實驗教育往下走,應該被仔細審視的潘朵拉盒子。

▲ 人文中小學校長室的辦公大桌,圍繞的不只教職員,不少家長參與比例不低的校務運作。劉潔萱攝

人文爭議關鍵一:課程打破體制,彈性、多元。但誰付費?誰管理把關?

在人文中小學沒有向學長姐請教學習經驗的習慣,因為課程「隨時」在變動。根據核心的教育理念,老師配合孩子興趣和學習狀況開課,教師在暑、春、秋、寒假期中,甚至週週學校現場,不斷配合孩子變動開課。「老師設計的課,如果開學時孩子的狀況改變,或是沒有人選課就可能調整,甚至『倒課』,」家長史恬說這樣的例子常有,她舉例,自己孩子在三年級時,老師根據前一學期末的觀察,發現孩子很喜歡觀察昆蟲,於是在秋假期間設計一堂自然觀察的選修課,沒想到學期一開始,孩子深受其他課程吸引,這堂自然觀察直接倒課沒人修。

這就是人文展賦教育強調的「有機體課程」和「後現代課程」兩大概念。

課程變化大,必須隨時調整,加上學校強調,學生在學校調育的重要,因此在學校的期間比一般公立學校長。從小一到國中都是滿滿全天制的課表。平均每週有約5個時段、每時段同時有7、8堂課讓孩子選。每期、每年開課都不固定,可能是3D列印、作文、也可以是足球⋯⋯多由外聘教師授課,應該會有很多教材和課程得延伸費用,不過這些課程並非硬性要修滿,家長和孩子也可選擇少上。不過,另有加入陳情的在校家長表示:「雖然這些是『選修課』,但沒有加入的家長,會有無形壓力,學生也會覺得為什麼要和好朋友拆開上課?」

而且因為孩子有絕對選擇自由,所以排課複雜,管理難度很高。

選課規則是,前兩週讓孩子跑堂,第三週選定,家長根據第一至三週以後的課程,按照整理出來的價目表繳費。

但是,可能出現的是,孩子第一週上甲、第二週上乙、第三週選定丙?如果突然選課人數浮動倒課或爆滿?也有可能有少數孩子第五週才輔導換課彈性,以上情況是學校的日常,這些變動都會影響收費計價和管理。

每個班群由家長自組的後援會(非法人,非家長會)裡頭選任一位負責財務的家長,將會配合孩子選課狀況,重算每堂當中選修多種課的計價方式,還有學期末多退少補的變數。

此外,選修課課程也都所費不貲,每學期落在6千元以上。若每堂一個學期至多3千多元,一位學生每學期的選修課都修滿5堂,有可能需另付最多1萬五千元的額外學費,一年有四學期算下來,可能甚至超過私立國中小費用。

▲ 孩子分別就讀五年級和八年級的家長會會長韋婷珊形容,家長團體在當地猶如另一個眷村,多從外地來,相互照顧孩子和生活,也為了教育理念,在黃燈區中與老師協作辦課。劉潔萱攝

但是收費系統複雜,就需要高明、細緻和透明的管理,學校把收費的工作和責任切割給家長。那學校如何跟家長說明呢?為什麼讓家長收費?現在家長都能負擔嗎?「這裡比較沒有M型社會,大部分家長都在還吃得飽、有餘力狀況下,拋下一些東西從外地來求學,」家長會長韋婷珊分享觀察。

的確,學校的選修課雖然沒有強制性,多半從台北移入的中產家長也都還能負擔,但是一些在地的家長,有的默默地選擇離開:「我有兩個小孩一個六年級,一個八年級,兩年前轉走了,因為真的負擔不起⋯⋯」一位曾經讓孩子在人文就讀五年,住在宜蘭市的單親母親說。

公辦民營學校還是公立學校,不能選擇學生是最基本的精神。這是人文國中小,這次從黃燈踏入紅燈的一個關鍵:「弱勢學生被忽略,因為要額外收費,付不起因此進不來,不能讓公辦民營變成貴族學校,」宜蘭縣教育處處長簡菲莉說。

人文爭議關鍵二:家長是教育合夥人機動後援。合夥權利義務沒有共識

「很複雜吧!」受訪的家長群都試圖在最短的時間內,協助《親子天下》記者弄懂這套行之已久、「家長自發、不歸學校管理」的課程收費制度。現場每個家長講起來,宛如學校校方代表,從現場課程架構、課表、開課內容,如數家珍。

如果沒了家長,這些「有機體課程」還能不能運行?「最近兩個學期因為爭議,都不敢收費了,目前應該是由基金會可能『賣肝』來出,但是應該撐不了多久,」韋婷珊形容基金會的困難,也道出少了家長這套系統支援,教學現場應該就很難運作。

在人文中小學的《辦學計畫書》契約中,確實提到「家長合夥人」的概念,邀請家長進入教學現場,協助班務和課程適性分組,但是這到底要「幫」多少,課程才不會中斷?

除此之外,該計畫書確實也提到部分課程家長需「使用者付費」,但也並沒有細緻說明,家長協助班務的程度,包含這樣形式的代收代辦。「我們一直知道自己在黃燈區裡,為了成就這個理念,跟老師一起把課開成,」韋婷珊如此形容這樣的親師合夥關係,也明白這些費用家長都不能收,但她也提出疑問:到底是不合法?還是沒有法可依?為何是疑似違法?

人文國中小裡有一群非常投入和支持學校辦學的家長,他們看到移民宜蘭以後,孩子的確有了機會重新開始,家庭親子關係也明顯改變,他們感謝有這所學校帶給孩子不同的選擇,也期待這樣的教育可以讓更多孩子受惠,甚至願意上第一線抗爭。

但是,也有一些家長,只是送孩子來「上學」,並沒有考慮過還要參與這場教育改革。「我覺得學校的課程收費制度很荒謬,在班級家長社群中,會把每學期收費多少開出來,不能交錢的家長就必須出力,好像『以工代賑』,形成一種很奇怪的氣氛,很不舒服,」一位有兩個小孩正就讀人文中小學生的爸爸說。

▲ 校長馬駿良分享,當初因自己設計教案不為體制內學校接受成為流浪教師,而後在人文中小學找到機會實驗自己的教育想法。劉潔萱攝

人文爭議關鍵三:學校管理團隊行政能力不足,導致錯過修法放寬機會,只好讓家長闖黃燈

班群家長後援會是家長機動變通的課程營運方法,但這一直都是檯面下的機制。「100年後,縣府開始管理代收代辦制度,學校管理收費開始窒礙難行,我們與縣府101到103年往來8次公文溝通,還是無法通過符合我們需求的代收代辦制。因此收費從學校管理,開始交由家長檯面下自己處理。」校長馬駿良回憶,學校處理起來真的「很痛苦」,人力不足的情況下,很難要把全校200多堂課,所有自編教材含另外所需通通列出來,加上「有機體課程」的概念,短期內不斷變換新課程單元和內容,讓行政不易跟上課程變化速度。

除了由來已久的課程代收代辦費用問題,這次爭議還包含:行動課程設計、會計、人事聘用等共「18項缺失」、「四項疑似違法」,從校方行政、教師課程設計、家長輔助的角度,都回應是「實驗教育課程的特殊需求」。

然而,學校已經創立15年,難道都沒有合適的機緣,和縣府溝通這些需求嗎?「104年修約時,說我們得以教育三法第五條提出自己的替代方案,可是簽約有時間壓力,」馬駿良說出當時學校的行政困難,也不諱言的確當下沒把握機會。

不過,從104年1月,實驗教育三法通過,放寬相關規定、12月修約前,校方都無法將特殊需求逐條列出;不僅如此,當時主責簽約的現任副校長、前任校長黃友勇補充,「當初縣府承辦人說我們簽了之後,可以再逐項提報」,這樣的來往和解讀,讓學校實驗教育下收費、人事、會計的特殊需求,一直沒有機會有合法依據成形。

馬駿良感嘆:「其實我們配課收費一直一樣,計劃書上明訂使用者付費,過去家長都認同這樣的收費方式,沒有人檢舉,所以雙方之前都沒有困擾。」如今,這些不只是困擾,更是新聞上有爭議的辦校「缺失」和「疑似違法」,更成為學校辦學的危機。

人文爭議關鍵四:理還亂的公辦民營,自由的限度不好談

人文中小學的實驗教育,當初是「公辦」開放空間提供預算,讓「民營」有空間發揮教育理念,15年走來,這個「空間」到底怎麼談?

「課程上我們有很大空間,但是行政上就是談不來,」馬駿良說。不論是家長或校方,他們都感嘆,如果學校是私立,就都不是問題,但話鋒一轉,家長異口同聲的說:「公辦我們才負擔得起。」

然而什麼樣子才是公辦民營實驗教育該有的管理和自由的限度?「要自由到什麼程度,才會符合公辦民營的制度,老實說沒有人知道,因為台灣目前還沒有人,照中央制度走出來過,」馬駿良以人文的立場表示,「只要是課程衍生出來的人事和經費,理應當開放(收費和人事聘用、及鐘點給付價錢彈性),否則課程無法執行。」政策是防弊還是興利,不同角度都是聲音、都是道理,「公辦」和「民營」協作辦學確實不容易,實現教育理想除了衝撞,雙方都應該要經營有效的協商。

人文中小學15年來,親師始終在校務行政端衝撞體制不成的狀況中,抓緊機會踩油門搶過一個又一個黃燈。如今邊陲的實驗教育愈來愈被主流重視,實驗教育三法修法在即,人文中小學爭議所引發的政府管理和輔導機制,以及反思實驗教育的核心精神,這些都是台灣實驗教育可否往下走,最挑戰的功課。

延伸閱讀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起源於雜誌媒體和書籍出版,進而擴大成為華文圈影響力最大的教育教養品牌,也是最值得信賴的親子社群平台。 我們希望,提供給學校和家庭,專業可信賴的教育教養解決方案。從線上(online)到實體(offline),分齡分眾供應華人地區親子家庭最合身體貼的優質內容、活動、產品與服務。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