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媒體影響青少年身心原因,不在時間長短

在眾多青少年使用社群媒體習慣的相關研究中,有一個與眾不同的觀點:中佛羅里達大學最新研究顯示,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不是他們花多少時間在社群媒體上,而是他們如何使用社群媒體。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中佛羅里達州立大學教授克洛伊.貝里曼(Chloe Berryman)說,沒有證據顯示青少年使用社群媒體的時間會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

她領導的最新研究本月發表於《心理季刊》(Psychiatric Quarterly),該研究發現青少年使用社群媒體的時間長短,對心理健康影響甚微。對青少年心理產生較大影響的,其實是他們使用社群媒體的方式。

社群媒體對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包括孤獨感上升、同理心降低、自殺傾向加劇、社交焦慮增加等。

「我們不否認某些網路行為與心理健康問題有關,但我們發現是使用社群媒體的方式、而不是使用社群媒體的時間,造成這些影響。」

貝里曼說:「我們不應該假設社群媒體本身是問題的根源。」

近年來,許多家長、教育者、決策者都對青少年大量使用社群媒體表示擔憂,但貝里曼認為,這比較像是一種「道德恐慌」,就好像許多上個世代的師長反對年輕人打電玩、看漫畫、聽搖滾樂。

心理健康與逗留社群媒體時間無關

貝里曼及其團隊分析了467名青少年的資料,以問卷調查了解他們每日使用社群媒體的時間、社群媒體在他們生活中的重要程度、以及他們使用社群媒體的方式。

同時評估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態、社交焦慮的程度、與父母關係的品質、遇到困難時能得到的同儕支援等。研究團隊特別注意這些青少年是否曾經有過自殺的想法、或感到孤獨、焦慮、或有同理心降低的現象。

研究團隊發現,令人擔心的,並非青少年在社群媒體上花了多少時間,而是他們使用社群媒體的方式。研究團隊發現,經常使用曖昧不明的心情短語(vaguebooking)留言的人,孤獨感較高,且較常出現自殺的想法。

Vaguebooking 指的是在社群媒體上留下沒有實質內容的含糊訊息,例如故意使用「我好想哭」、「人生好痛苦」等字眼來引起關心。

貝里曼指出:「從一個的人的社群媒體狀態常常可以看出他們有自殺傾向,某些網路行為可能是嚴重心理健康問題的警訊,這些貼文,可以視為有心理健康問題的人的呼救聲。」

她補充:「總之,我們的研究發現,家長應該要注意青少年在社群媒體上的某些特定行為,但不用去擔心他們在社群媒體上花了多少時間。」 

延伸閱讀

曾多聞 曾多聞

曾多聞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旅美教育記者,曾任職美國國家廣播電台、洛杉磯第18頻道,現為自由撰稿人。著有《美國讀寫教育改革教我們的六件事》、《美國讀寫教育六個學習現場》、《用繪本學STEAM素養》、《記者媽媽的數位教養力提案》等書。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